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章 大明第一杠精(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回到皇宫,马皇后没有直接去找朱元璋,而是先去大善殿。


这是朱元璋修建的藏书馆,也是他的书房,里面珍藏了他收集的各种书籍。


命内侍将贾谊《新书》取来,她拿着去了一所房间。


这是朱元璋的书房,只有他和马皇后才能随意出入。


没有准许,其他人包括朱标都不能进。


在间房的最里面,竖立着一面屏风,上面挂的是一副巨大的地图。


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这是一副欧亚非三大洲地图,只是画的并不全。


很多地方还是空白。


其中,中、东亚部分相对比较齐全。


中国沿海的大型岛屿,日本岛、吕宋、麻六甲等等全都有。


西亚、欧、非则只画出了一少部分,大部分地区都是空白。

https://m.9biquge,com

这幅地图是朱元璋派人收集汇总而得,马皇后已经看过许多遍。


所以她只是扫了一眼,并没有太过于留意。


来到书桌前坐好,将《新书》中关于教育的十一篇文章找出阅读。


发现确实如马钰所言,内容都不复杂,讲的道理也直来直去。


就是告诉上位者要勤政、节俭、爱民等等。


这更加印证了马钰的教育尺度理念。


她心中不禁感慨,马钰家族的长辈真的是天才辈出啊。


这样几篇看似毫无关联的文章,竟然就能总结出规律来。


也难怪他们能将浩瀚如烟海的史书,梳理成一条条线。


不过……随即她就被其中一篇文章吸引,《胎教》。


当然,此胎教非彼胎教。


贾谊说的胎教是,教育孩子要从为孩子挑选母亲开始。


说白了就是从挑选太子妃或者皇后开始。


大致就是,要看女孩子自己的学识、品行、样貌等是否合格。


然后看她的家庭,不能出身于罪犯之家,家人必须要和睦等等。


这样的女子,才能抚育好年幼的皇子。


这妥妥的就是挑选太子妃、皇后的标准。


关键是,完美符合马皇后选择儿媳妇的标准。


可以说是写到她心缝里去了。


她忍不住赞叹道:“贾谊不愧是先贤也。”


这时朱元璋的声音响起:“贾谊主张刑不上大夫,要君主厚待礼遇士大夫。”


“此举必会助涨贪腐不法之风,百姓受害。”


“且,法行于贱而屈于贵,天下将不服也。”


“他还过于强调仁义教化,对纲纪重视不够。”


“他的思想多充斥浮躁、不顾现实之言。”


“汉文帝不肯重用于他,乃明智之举。”


“若真用了其法,恐怕汉朝立时就四分五裂了。”


马皇后并不奇怪他的到来,听到他对贾谊的评价也没有反驳。


她太了解朱元璋了,总喜欢和别人唱反调。


打个比方,你要是说李世民是明君。


他会反驳说李世民杀兄囚父,不会教育孩子,晚年喜好享乐逼反了蜀地蛮夷,算不得贤明。


可你要是说,李世民不是明君。


他同样会反驳你,李世民心胸开阔、善纳谏言、勤政爱民,开创贞观之治。


虽然晚年逼反了蜀地蛮夷,却知错就改,立即就调整政策平息了矛盾。


是史上少有的明君。


总之,不论你说什么,他都得反驳几句。


正因为了解他的这种习惯,马皇后才清楚怎么应对。


这会儿他说贾谊不好,要是反驳,他会将贾谊贬的一无是处。


最好的办法,是顺着他的话说:


“那这般说来,贾谊的思想岂不是一无是处?”


果不其然,朱元璋走到她身边坐下,说道:


“非也,贾谊的思想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他提出铲除诸侯王,虽然不合时宜,但也直指西汉最大的弊端。”


“为后来的景帝、武帝削藩,提供了方法。”


“其认为秦亡于失民心,并提出民无不为本。”


“此言可谓是一语中的,民安则国安矣。”


“之前马钰给咱讲天命论,咱思考良久得出了一个道理。”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此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矣。”


马皇后强忍笑意,说道:“这般说来,贾谊虽有缺点,但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


朱元璋颔首说道:“是的,人都有缺点和优点。”


“不能只看缺点忽视优点,但也不能只看优点而无视缺点。”


“如此我们才能了解事情的全貌,扬长避短。”


看着他好为人师的模样,马皇后差点没绷住笑出声来,干咳两声掩饰情绪,说道:


“原来如此……上午去看钰儿,他给我说了一些他们家教育孩子的理念。”


“我正在验证呢,被你方才那么一说,还以为他在骗我。”


朱元璋眼睛一亮,顿时坐直身子追问道:


“他怎么说的?”


马皇后就将马钰说的话,详细的讲了一遍,并特意强调了:


“先明是非,再教权衡。”


听完之后,朱元璋的脸色顿时就变得难看起来。


这不就是在打咱的脸吗?


好好好,咱都不在,你小子都要蛐蛐我,真当咱是泥捏的。


你给咱等着。


马皇后一点都不担心,别看这会儿朱元璋很生气,但只要说的真有道理,他最终还是会采纳的。


正如马钰说天命观一样,那是贴脸嘲讽,他不还是接受了。


更何况这事儿关系着子女教育问题,以他对子女的重视,肯定不会弃之不用的。


事实也确实如她所想,过了好一会儿朱元璋才说道:


“是有几分道理,但也不能就此认定他说的是对的。”


“教育孩子事关大明未来,咱不能轻信他的话。”


这一点马皇后也是认同的:“事关重大慎重点是应该的。”


“不过我们也不能什么都不做,不如就借这次开设大本堂的机会验证一下。”


朱元璋颔首道:“也可,宋濂的能力是值得信任的,将孩子交给他咱也放心。”


“天德那边应该很快就会有捷报传来,咱准备去一趟大都。”


“本来咱还想等回来再开大本堂,如此也好亲自盯着。”


“现在看来也不用拖了,这就开吧。”


“等咱从大都回来,正好可以检验他的教育成果。”


“也看看马钰的法子是否可行。”


马皇后眉头微皱,说道:“教书育人需要经年累月才会有效果,你去大都一趟最多不过月余,恐怕看不出什么来。”


朱元璋笑道:“这个道理咱岂会不知。”


“咱就是想看看,没有咱的干涉,孩子们会有哪些变化。”


“只要不变的更差,咱就能放心了。”


马皇后释然道:“如此便好。”


想了想,她又说道:“我想让马钰教自然之理,你意下如何?”


朱元璋断然否决:“不行,此举太过儿戏。”


接着他又解释道:“咱承认他很有才,但对他的具体才能了解还是太少,岂能让他插手大本堂。”


“更何况,以他的年龄若真让他为师,群臣也不会同意。”


“到时候闹将起来,对他也非好事。”


马皇后说道:“是我欠考虑了……你看这样行不行,让樉儿跟着他学习一段时间看看效果如何。”


她岂能不知道,以马钰的年龄不可能去大本堂当讲师。


之所以还提这个建议,不过是为后面朱樉的事情。


朱元璋也不禁犹豫起来,他自然不想拿自己儿子冒险。


但也确实眼馋马钰那一身学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