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王业不偏安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章 葛氏可擒,汉中可夺!(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他真不怕死?


至于一年粮草倒不是问题。


如今大汉粮草是不缺的。


丞相经营五年的积蓄全部屯于汉中,足供十万大军两年支用。


缺的是人心。


就与当年曹操赤壁之败后仓皇跑回许都一般,等大军败绩的消息传回巴蜀,两川四境必然是人心大乱,暗流汹涌。


丞相必须带大军迅速返回成都,以压制接下来的波谲云诡,等人心安定之后,再行北伐之事。


但究竟要多久才能人心安定,谁知道呢?


魏延完全就是在赌命。


“文长,此计不可。”丞相拒绝了魏延的提议。


“为何?!”魏延恼了,我连死都不怕,你怕什么?!


丞相道:


“那高刚未必会降,而我军士气已然丧尽,若让高刚等到张郃举大军而来,未必不会不战自溃。


“如今张郃距我们只两日路程,若是两日之内不能拔除祁山,再想安然撤退就难了。


“而一旦被张郃衔尾追击,必会拖慢我退军速度。


“那郭淮又熟知秦陇地形,必会统大众沿渭水顺流而下,再从陈仓道入秦岭,截断我汉军归路。”


魏延道:“陈仓道不是有高翔四千人马把守列柳吗!”


丞相:“陈仓道的列柳守卒,若听到我大军已败,必惶于曹魏再败我军,再之后兵出下辩,断其归路,如何能有战心?”


魏延一怔。


他确实没想到魏军有从陈仓道入秦岭截断汉军归路的可能,因为觉得陈仓道上的高翔能守得列柳。


他太想赢了。


忽略了人心与士气。


“也就是说,此次北伐,完全就是无功而返?!”魏延还是不甘。


“我看你就谨慎过了头!


“这也怕那也怕,畏畏缩缩,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克复中原,什么时候才能还于旧都!”


魏延言罢直接愤然离去。




上邽。


被曹氏宗亲督了半辈子,遣了半辈子,当了半辈子敢死先锋的张郃张儁乂,成功与郭淮会师。


他以为自己这辈子也等不到一次独自领兵,证明自己的机会了。


结果万万没想到,已经七老八十半截入土的他,居然还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这天。


当年抛妻弃子,阵前降曹的张儁乂,实际上就是曹操这一家子也不敢让他独领一军。


张儁乂自己也知道这点。


每次被督被遣被派去当敢死先锋,他胸中自有一股愤愤不平之气。


这次,上天总算是垂怜他了。


他独领一军,成功证明了自己!


将来青史必有他名姓!


他将不再是为人齿冷的叛徒!


他恨不能仰天大啸,让胸中难抒之郁愤散于天地。


缓步走入汉军营寨,汉军所兴造营垒、井灶、圊溷、障塞、藩篱,那座与城齐长的土山,还有那数十条通往上邽的地道,全部被他收入眼底。


其规模与规整程度近乎不可思议,让人只一眼便能看到其背后的深厚功力。


那位伪汉的丞相,是如何仅靠两三万人马就做出这些工程的?


纵是身经百战,沙场宿将的张郃也难止心中感叹。


这种震撼,对比后世,大概就类似于外国人看见某东方大国十天就建出两座医院。


自己不知道怎么才能做到,但就是有人做到了,于是不能不叹服。


“伯济,你为何不让我继续衔尾追击?”张郃问出了自己的疑惑。


两人是老战友了,当年夏侯渊被斩,郭淮作为夏侯渊的军司马,主动站出来做了一番演讲,让三军暂以张郃为帅。


那是张郃第一次独统一军,也是那一战,他得到了曹氏的信任,被封乡候,之后才开始在被曹氏督的同时督一督别人。


他对郭淮是感激的。


“张老将军,可欲将诸葛亮困死于陇右?”郭淮问道。


张郃顿时大惊:“什么?伯济既然有策何不早说!”


郭淮道:


“我以为,衔尾追击必然无功,还有可能中敌埋伏。


“不如放他离去,他见我不衔尾追击,便极有可能进攻祁山,作为将来北寇时候的桥头堡。


“张老将军只须分我一万人马,我率两万人沿渭水急趋直下,再自陈仓轻装入秦岭,如此,必能出于诸葛亮之后!


“今蜀寇士气大丧,人无战心。


“若见我举大众自背后袭来,必四散溃走,如此,则葛氏可擒,汉中可夺!”


张郃听完,又自己分析了一会,之后整个人开始激动得身心微微发抖。


他简直不敢想。


万一真将诸葛亮困死陇右,夺下汉中,那他就是天下第一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