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四十章 保甲制度,招揽孔明(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正所谓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在刘备同意之后,秦瑱就带着孙乾从府内行出,准备开始办事。


途中还将简雍和诸葛瑾招了过来帮忙。


毕竟现在文官空缺极大,反倒是他们的军队正在整训,事务相对清闲。


闲着也是闲着,自然要将其活用起来。


眼下他承办了刘备的问题,可孙乾的问题却还未解决。


正好他也要出城选址,索性带着众人骑着马一路来到了寿春城外。


自从孙策离去之后,寿春城外的水坝就被刘备军给拆卸,而那些沟渠却还留在此处。


又因下雨沟渠积水,便有不少难民聚在两侧。


来到城外,一眼望去,只见难民四散于城外,将寿春四门围住。


有不少粥摊于城门边上摆开,不少军士严阵以待,防止灾民作乱抢粮。


以粥摊为线,灾民在城外由远及近搭建窝棚。


有来的早的还有帐篷,有来得晚的就用麻布支着挡雨。


整个场面十分无序,杂乱不堪!


随着秦瑱等人行出,一双双麻木的目光朝着他们看了过来。


其中老弱妇孺居多,眼中全无神采,满是对现状的麻木。


看着此状,似秦瑱、简雍等人均是一脸冷肃,唯独诸葛瑾年纪最小,见得此状,不由叹道:


“如今天气渐寒,百姓如此,如何抵御!”


“孙先生何不求主公下令让灾民入城安置?”


而他话一说出,孙乾便是一叹道:


“子瑜年纪尚小,哪里知其中凶险!”


“若是灾民不多,放入城中自也无事。”


“眼下灾民如此之众,一旦入城,必然生患。”


“再者城内早已人满为患,那些城内百姓亲族拖家带口前来,早已没了空房。”


“这些灾民在城外还能伐木取暖,若入了城中,又无灶可用,何处取暖?”


“三五成群容易生乱不说,就怕引起火来难以救援!”


说到此处,他便看向了秦瑱道:


“如今之景,军师想必也知详尽,现今不仅寿春,似西曲阳、阴陵等地都如此状!”


“难民扎堆,实难治理!”


而秦瑱在看了一会儿灾民状况之后,却反问道:


“吾观这些灾民似乎乱中有序,虽是聚在一处,却又泾渭分明,这是何故啊?”


从他的视角看去,灾民数量确实很大。


可与一般灾民不同,这些灾民似乎以几十数百人为一堆,扎堆在各处,互相之间似乎有分明的界限。


一听这话,孙乾便摇头道:


“此乃刘元颖之意也,他以灾民甚众,不可杂居为由,让在下以亭分之。”


“本为一亭的百姓安置一处,设一代亭长,用以分配各项物资。”


秦瑱听得此言,摇头笑道:


“似这等治民,久必生乱!”


“彼人既是难民,便须避齐拉帮结派,若以亭治之,不出三月,必有人反!”


这里便要提一句秦汉之时的治理体系。


在秦汉时主体治理体系是郡县制,而在郡县之下,还有更小的单位亭。


秦法规定,十里一亭,设亭长,十亭一乡。


就是简单而粗暴的将地理范围划分为一个治理区域。


这种政策本来就不科学,因为古代人烟稀少,有的村寨人口众多,有的人口较少。


若是平常,用亭长制度也能维稳,但赈灾之时,再用亭长制度,那就是祸乱之源。


毕竟灾民之中同样有利益分配,这种时候再以亭分之,就会造成人多的亭力量更强,灾民之间可能会为了水源、食物而私斗。


到了那个时候,官府即便出面,也解不了灾民之间的私怨。


一旦有人振臂高呼,就容易出乱子。


对于此事,孙乾自有说法,一听便即叹道:


“不瞒军师,实则城外每日皆有私斗之人。”


“在下也知此制不对,奈何事物繁杂,实在无暇顾及!”


“我也知先生之难,并非责备先生!”


秦瑱见状,自是好生安抚道:


“实则刘元颖治民确实不差,我也知他所想,必是欲熬过今冬,再让你以亭给他送回去!”


“如此倒是方便他日后安置,反倒让先生多受累来!”


“要依我之见,无论本地灾民还是外地灾民,皆当一视同仁。”


“眼下既是难民杂居,便可分而治之,你且安排下去,将亭打散,以户为基准,每户不管人口多寡,推一户长!”


“把十户编为一甲,设一甲长;十甲编为一保,设一保长;保甲之间编号,用以登记造册!”


“从今往后,日后不管发放粮食,还是安置房屋,皆以保甲为主。”


“若是每户之间生怨,就让甲长出面,两甲之间生怨,便让保长出面。”


“若有两保私斗之事,我军也溯源惩戒,不至于使民生怨。”


“若有那等作奸犯科之人,可由甲长上报我军处置。”


“如此,日后无论我等招工还是发放物资,都更为方便!”


保甲制自然也是后世的制度,始创于宋朝,直到民国时期还在使用。


现在他们难民最大的问题就是混乱无序,亭乡已经不再适用,因而需要一套新制度。


同样,这也是改革所需要的第一步,从基层治理体系搞起。


而这先进的保甲制自是把孙乾听得一愣一愣的,可随之他又是一喜道:


“军师此法极佳,在下正愁无法可解此事,若依此保甲之制,可解难民之乱也!”


说着,他一激动,便准备离去,吩咐手下人开始分配。


但秦瑱见之,却是一把将他拉住道:


“不急,且再观难民如今之状,一道定之!”


他常年治理,知道难民的问题不是一个保甲制便能解诀,当下又带着孙乾等人一路行出。


结果一到远处,便闻到一阵恶臭,远远看去,只见外围满是污秽粪便。


秦瑱见之,自是一指此地道:


“似这等污秽之物,疫病常从此生,不可任之由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