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八十三章 二合一(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你也很难再去让他们去交什么赋税了。


可也不能就这么干等着。


为了解决百姓什么也做不了,只能靠天吃饭,赵昕便又去参观、考察了大宋位于刑州以及磁州的铁矿、煤矿。


这两地,距离辽国前线,大概四百多五百里,离开封,也差不多是四百里多一点。


正正好,就卡在了连线的中间。


如果能用铁路,把这一千余里给连接起来,那大宋的军用物资,可就顺畅了。


只不过当然了!


人家辽国分分钟有可能把你的铁路给拆了。


在华北平原上,辽国铁骑,来去如风,你根本拿人家丝毫没有办法。


不过……


即便如此,还是可以尝试着先修从邢州、磁州到开封这一段。


赵昕问欧阳修等人的意见。


尤其特意问了问曾巩的。


然后道:“我打算把运送粮食到河北的事,交由你们十个进士去解决。虽说其实像是这种事,也可以交给三司去解决,不过……我想看看你们的能力。要求应该不用我说了?用最少的钱,买最多的粮食,然后路上运输,要有效率,到了以后,要保存妥善。终点就是这刑州以及磁州,另外,还有刚刚受灾的地方,就近安放。欧阳修你们几个,盯着他们。”


欧阳修也是道:“可这事,越多人组织,会不会越乱?”


赵昕便道:“那你们自己商量出一个能说话的。”


欧阳修便道:“可万一他们谁都不服谁呢?”


赵昕:“那这样的人,我还要来做什么?全都贬为平民吧。放心,你们的功过,我都会看在眼里。你负责不同的事,职责也不同,你只要把你自己的职责做好了,下一次,我还能不给你尝试做其他事的机会?我最反感的,就是不顾全大局,排斥同僚,拉党结派,互相攻讦之人。若有不同意见,真到了难解难分的时候,那也不是你们说了算,而是我说了算!到时候,我自然会裁夺。你们只需提出方案,摆明道理就好。我会选择我认为适合的方案。谁都别吵吵。你们如今就可以尝试分工了。”


十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其实他们在中了进士以后,便已经是举行过了宴会,所以,其实彼此都还算是熟悉了。


当然,除了曾巩,曾巩是一考上,他爹爹就去世了,所以没能参加宴会。


要让这些全国的人中龙凤,服别人,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过好在……


有的人他擅长诗赋,而且还分高,那可能别人就更加地看重。


赵昕饶有兴致地看着他们。


有了赵昕前面的话,他们也不敢吵起来。


倒是那分最高的,开口组织道:“我看,不如还是一起先把流程给讨论出来,这样接下来才好分配,每个人都去做什么。”


曾巩也混在其中。


不过相比起第一的状元,却是要踏实得多。


赵昕全程看着他们讨论。


从每个人的表情,说话的内容,其实,也可以大致地看出来一些人,是处于什么水平了。


有的是十分地富有领导力,就是一般人都会觉得这类人,有点装。


有的是亦步亦趋,好像没什么主意,但其实这类人,最善于聆听。


一个晚上的功夫。


基本上把流程给讨论了出来。


第二天,等赵昕睡醒了,十人也都分好工了。


其实最难的,应该是跟商人沟通交流吧。


至于说路上运输,以及仓储、发放这些,难度却是一般般吧。


当然,要想做好,也不容易。


见他们都有了主意,赵昕便让欧阳修看着就行了。


他的话……


他还得回开封去,然后对黎元军进行第二轮改革。


首先是完善一下,黎元军本人包括其一定数量的家属,从生老到病死的福利制度,建立包括如扶幼金、养老金等制度。


其次,是建立退出机制。有的人说他不想当兵了,不想过这刀口舔血的日子,受不了。


那好,也允许他们可以退出。


只不过……


这两百亩地,变回许昌、南阳一带其他百姓一样的五十亩,剩下的一百五十亩,他得重新回收回来。


赵昕接下来还专门请了神棍,在许昌寻一处风水宝地。


打算建一处墓园。


到时候,刻一个很大很大的石碑,放在门口大道的正中央一两百米处。


上面就写,‘天下黎元’。


然后后面全都是一个个士兵的墓碑。


弄成皇帝级别的墓园。


当然了!


深肯定没有皇帝的挖得深。


第二轮军事改革,主要以完善家属福利为主,并且兼以对士兵进行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设。


以后……


每个月,要定期举办一些演讲。


要告知他们,自己需要的,是一群什么样的士兵。


同时……


也告知他们,福利绝对不会少。


由于福利是提前告知了他们的,然后退出是后面才告知他们的。


所以……


这想退去的人,自然也是寥寥无几。


不过……


有的人他天生就怕事,即便已经是经过了训练,也觉得自己不适合吃这口饭。


那就没办法了!


赵昕给他们放了十天的假,让他们回去跟家人商量清楚。


最后……


赵昕还教了他们唱了一首新歌,《改革强军之歌》。


其中最重要的一句是,‘铁心向上’。


要统一行动,统一思想。


如此,这才把他们给放了回去。


这十天,那自然是无比煎熬的。


一方面,是自打人类历史以来,除了封侯拜相,从未有过的军队的高福利。


一方面,则是自己的小命,指不定哪一天就直接丢在战场之上了。


赵昕在放了他们回去以后,也是问赵珣道:“赵珣你说,他们会跑几个?”


赵珣也是回道:“臣也不知,不过比上不足,比下是绰绰有余了。”


赵珣所指的上,就是封侯拜相。


赵昕也是道:“以后吧,说不定有机会。可能还会有第三轮改革,第四轮改革。”


赵昕是想明白了,一共巅峰期就十年,自己干脆就把这十年拉满。


打完了拉倒。


你还想指望它运行五十年,一百年?


随着十天过后,士兵们陆陆续续都回来,三千人,跑了二百多个。


只能说还可以接受。


毕竟这还不到一成。


然后……


紧接着,赵昕也是可以安排那些原本在河北受灾,已经活不下去的百姓,惨到要卖儿卖女的,去帮剩下的两千七百多人,去种地了。


一共八千一百多户受灾百姓,每户帮忙耕五十亩,就当作是租户了。


地里所产的粮食,交一半给黎元军。


而黎元军的家属这边,则是全都变成了小地主。


当然!


这不是固定的,搞不好有一天河北的灾情没那么严重了,这些租户就会回去,重新去种回自己家的土地了。


此次改革后,赵昕也是能明显地感觉到,黎元军的战斗力好像又提升了。


毕竟自家都直接小地主了,那能不卖力吗!


现如今……


辽国赵昕都敢碰一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