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六十章 宰相肚里能撑船(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李林甫面部肌肉抽动一些,心中非常愤怒李瑄的“人身攻击”。


他已经信道,但他心中的浮尘,无法扫去内心的不平静。


这是当着文武大臣的面,对他这个首席宰相的挑衅。


“宰相肚里能撑船!我只是做个比喻,右相不会连这点气量都没有吧?”


李瑄淡淡地回应一句。


李林甫吹胡子瞪眼,握紧拳头,这小贼欺人太甚。如果不是在朝堂上,他必定要与李瑄真男人大战,他曾经也是侍卫出身,懂得骑射。


“哈哈……宰相肚里能撑船,好宰相!右相回班吧,此事就此揭过。”


“将那妖僧流放岭南。萧侍郎不经考察就弹劾大臣,罚俸一年。”


“杨中丞,三品的官吏都应是智者,下不为例!”


李隆基听到李瑄阐述,又听到宰相肚里能撑船,一下子气消。


很明显,这是在形容宰相肚量大的话。

https://m.9biquge,com

李隆基知道李林甫没有这样的肚量。


但李瑄有!


那句“好宰相”,说得就是李瑄。


正如李瑄所言,尊重一个大臣,才能得到死心塌地的效忠。


李隆基也想到从杨崇礼到杨慎矜几十年来为他主事太府的事情。


太府掌国库、仓库、两京市署等。


这样的位置,怎么可能造反呢?


“臣叩谢陛下,今后为陛下,为国家肝脑涂地,以报答陛下的信任。”


杨慎矜心中激动,再次一拜。


刚才李林甫提出要去问拿他府中的奴仆,他的心头提到嗓子眼。


还好在关键时刻,李瑄出班为他发声。


此时此刻,杨慎矜心中对李瑄无比感激,发誓倾尽杨氏家族,也要支持接下来李瑄的策令。


杨慎矜也属于弘农杨氏,他是自古杨氏中,最显赫的一支。因为他的高祖父是隋文帝杨坚。


可惜杨氏也是各过各的,几乎形同陌路。


五杨,只顾自己,不顾其他同姓。


另外,杨璹的一支,杨怡的一支,杨绾的一支等等,都没有丝毫交集。


他们关系太远,远到十几代。


相比之下,李林甫不甘心地回到座位上。


李隆基的一句话,除了更信任李瑄,还包含重大的信息。


但他无能为力!


就像是高力士一样,只要圣人宠信,不需要党派,一人就是一派。


李瑄就有这种趋势。


除了愤怒,没有言语能表达李林甫此刻的心情。


他认为李瑄的“宰相肚里能撑船”,是暗讽他小肚鸡肠。


包括文武百官也是这么认为。


就像李瑄曾经的《咏柳》一样,骂人不带脏字。


“启奏陛下,臣还有奏!”


杨慎矜回班以后,不待朝会继续,再次出列。


“讲!”


李隆基奇怪杨慎矜的举动。


“昨日杨度支检举比部郎中吉温在审理杜有邻案时,故意让柳绩诬陷杜有邻,以牵连太子。致使杜氏家破人亡。”


杨慎矜向李隆基禀告道:“臣已经将吉温关押至御史台,正在审问……”


群臣听到杨慎矜的此番言论,无不失色。


这消息可比妖僧史敬忠还要炸裂。


今天能朝堂是怎么了?


刚才搞杨慎矜,是李林甫在向李瑄发难。


现在搞吉温,剑指李林甫。


杜有邻案,圣人交给李林甫审理,而李林甫则让自己的头号爪牙吉温操办。


李林甫知道今日要面对这件事情。


他以为是在大胜的情况下,谁知韩朝宗这个老贼反水,再次被打击威望。


“右相,吉温是你用的吗?他是个不良人,你也敢用?”


李隆基面有愠怒,向李林甫说道。


他早就看吉温不顺眼了,这家伙獐头鼠目、贼眉鼠眼,一看就不是朝廷命官。


“启奏圣人,吉温有些许才干。在比部的官职上,没有任何过失。臣认为杨度支是一面之词。杜有邻案已经结案大半年,如此重大的事情,杨度支却偏偏这个时候说,他意欲何为?”


李林甫出列把话说一半后,转向后方的杨钊。


最后,李林甫又向李隆基一拱手:“臣觉得杨度支无非是得到道听途说的消息,就向御史台告状。”


李林甫一直看不起杨钊。


果然这家伙投入李瑄的怀抱。


他反将一军。


如果杨钊是几个月前就得到这个消息,就是隐瞒不报,别有用心。


如果是最近得到这些消息,没有其他人证物证,就是流言蜚语。


“杨度支,伱如何得知此消息?”


李隆基将后排的杨钊叫出来。


关系到太子,如果早早得知,而不上报,则是欺君之罪。


“回陛下,臣……臣是最近在坊市上听说。”


杨钊心里苦啊!


他哪想到李林甫有这一手。


其实他在过年之前,与吉温喝酒,从醉酒的吉温口中得知此消息。


虽是酒后之言,但绝对够吉温喝一壶了。


但欺君之罪却也坐实。


为推脱这样的罪行,他只能说是最近才得知。


无论是何时,杨钊第一时间想的是保全自己。


到时候再向李瑄解释。


“杨中丞,吉温有无说什么?”


李隆基面色又不好看了,问杨慎矜。


“启禀圣人,吉温拒不承认。”


杨慎矜回答道。


他心中暗骂杨钊,昨天杨钊可不是这么说的。


谁让杨钊背景大呢,仗着与虢国夫人的关系,反复横跳。


杨慎矜不能在此时与杨钊对峙。


“杨度支,你怎么也如萧侍郎一样,听捕风捉影的消息,就妄下定论?”


李隆基看向杨钊。


他喜爱杨钊的精明和机灵,如果换作其他人,他一定会斥责。


“臣听说有人欺君,心中愤怒,未想后果就上报御史台,是臣该死,请陛下责罚!”


杨钊虔诚的认错。


“退下去吧!”


不同于萧隐之,李隆基竟没责罚杨钊。


“杨中丞,如果吉温没有罪责,就将他释放吧!”


李隆基决定给李林甫一个面子,不想深究杜有邻案。


当时是他下令杖毙杜有邻,如果真有乱七八糟的事情,对他影响不好。


“遵旨!”


杨慎矜拱手退下。


“诸卿,以后类似的事情,拿出确凿的证据,再来向朕汇报。朕不想再听到这种空穴来风的话!”


“朝廷欲要实行新法,使天宝更上一层楼,胜过开元。诸位大臣都是天下的表率,当精诚团结,戮力同心,共同将新法推行至诸郡县,让百姓摆脱贫困,让国家更为富足。”


“这才是朕想看到的……”


李隆基非常烦这样争斗的事情,他虽然想安心享乐,但也期盼着自己掌控的国家会更繁华。


就好似一入梦中,见锦绣城池,江山如画。


“陛下英明!国家远迈尧舜时期,也是我们这些臣子的心愿!新法一旦完成,陛下就是万古一帝,秦皇、汉武,文帝、太宗皇帝,加之亦不能比也!”


见朝堂文武大臣一时愣住,李瑄第一时间起身向李隆基一拜。


验证了朝野的猜测,李瑄果然要变法。


自古每一次图变,最先冲击到贵族和公卿大臣的利益。


而变法的内容是什么?


现在肯定只有李瑄和李隆基知道,连李林甫这个首席宰相都不清楚。


文武百官,哪怕是与李瑄亲近的大臣,都一时难以平复心情。


“陛下圣明!”


文武大臣无法反对,因为他们连变什么都不清楚。


只能等待李隆基颁布新法的那一日,再去决定。


心中最难受的,当属李林甫了。


这样的大事,李隆基竟然没向他说,他还是首席宰相吗?


难道失去诸葛亮剑的那一刻,威严已经不在他身上了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