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六十章 宰相肚里能撑船(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李瑄的身份,不位于两班,而在于武臣之首。


不论是谁投来目光,他都岿然不动。


杨慎矜心中慌乱,想得到李瑄一些提示,但李瑄对杨慎矜视而不见。


吉温此獠,软硬不吃。


可他毕竟是五品官吏,今日需在朝会上,向圣人禀告。


“陛下至……”


“拜见陛下……”


随着监礼官的呼喊,李隆基被拱卫至龙榻上,文武百官向李隆基一拜。


“众卿平身!”


李隆基示意大臣们平身。


千秋节过得很畅快,令李隆基竟有一种不想早朝的感觉。

https://m.9biquge,com

等十月过后,李隆基想着到华清宫温汤。


百官会随行至华清宫,也要上朝,但那却是李隆基最轻松惬意的时刻。


这两年因为战争和琐事,加上华清宫新建宫殿,他未去华清宫。


现在华清宫的新建筑已经修成,他今年一定要前往。


朝会一开始,本要先处理中书门下的事务。


但萧隐之起身出班,向李隆基拱手一拜,道:“启禀陛下,臣有本奏!”


“萧侍郎请讲!”


李隆基抬手,让萧隐之直言。


“臣奏御史中丞兼太府卿杨慎矜与还俗僧人史敬忠一起夜观天象,论图谶之学,似是要谋逆天命,恢复隋室。”


萧隐之向李隆基奏道。


他是最先揭发史敬忠的人,自然要由他先上奏。


他的言辞狠辣,直接将大逆不道的帽子扣在杨慎矜的脑袋上。


李林甫为安全起见,没有亲自下场弹劾杨慎矜。


他担心李瑄这小子还有什么怪招。


一石激起千层浪!


由于京兆尹缉拿史敬忠的时候,颇为隐秘,文武百官还不知道长安发生这么大的事情。


所有大臣都将目光落在杨慎矜身上,有的转而看向李瑄。


上次的御史台案,杨慎矜与李瑄站在一起,拔除李林甫的爪牙。


文武百官理所当然地认为杨慎矜是李瑄的人。


萧隐之弹劾杨慎矜,醉翁之意不在酒。


现萧隐之等大臣突然跟李林甫搞在一起,这里面没有李林甫的影子,他们是不信的。


萧隐之上面还有直属上司裴宽,如果没有李林甫撑腰,萧隐之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找杨慎矜的麻烦。


谁都知道,受李适之的影响,裴宽与李瑄之间的关系不同凡响。


龙榻上的李隆基,好心情一下子荡然无存,他横眉怒目,大喝一声:“杨慎矜何在?”


他主要是被“图谶”和“恢复隋室”这几个字刺激到了。


隋朝都灭亡一百多年了,作为隋炀帝子孙的杨慎矜竟然还想着这种歪门邪道。


“臣在!”


杨慎矜应一声后,立刻出班跪在大殿中央。


他心中愤怒,亏他这么相信萧隐之,把萧隐之当朋友,现竟然出卖他。


萧隐之是长安唯一一个知道他与史敬忠交往的大臣。


之前因与萧隐之一起查办御史台案,又得知萧隐之不与李林甫为伍,所以杨慎矜对萧隐之没有防备。


“杨慎矜,大唐对你一族不薄吗?你的兄弟都身居高位,你想干什么?”


李隆基向杨慎矜质问道。


“启奏圣人,臣冤枉。臣对大唐忠心耿耿,夙兴夜寐,不敢让太府出现一丝一毫的错误。臣虽与史敬忠认识,但臣绝对不敢妄言图谶……”


杨慎矜向李隆基边叩头边说道。


他的兄长杨慎馀为少府少监,他的弟弟杨慎名为洛阳令。


从他祖父杨政道,到他父亲杨崇礼,都是唐臣,为大唐兢兢业业,怎么敢去多想呢?


就算他和史敬忠研究星象,也只是想着去躲避灾祸,而非阴谋不臣。


“启奏圣人,此案已经举报给京兆尹处理,昨日史敬忠已经被抓获,现京兆尹已经查清。”


萧隐之趁机又说道。


他刚纳了十五岁的小妾,就被李瑄宣布这样的政令。


虽然不会追究现在,但却如同一根刺一样,刺在萧隐之的心间。


臣子与臣子,为利益所聚,而非志同道合的志向。


如利益受损,反目成仇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京兆尹,萧侍郎所言是否属实?”


李隆基看向韩朝宗所坐的位置,沉声问道。


“回陛下,此是史敬忠的状纸,请陛下过目……”


韩朝宗出班后,从袖间取出状纸,恭敬呈上。


高力士立刻下台,接过韩朝宗的状纸,上台呈给李隆基。


李隆基拧着眉头展开状纸。


十几个呼吸过去……


就在李林甫认李隆基会大发雷霆的时候,李隆基的神色稍霁。


因为白纸黑字的状纸上写着史敬忠为骗杨慎矜钱财,故意在杨崇礼坟墓附近的草人上泼洒狗血,又将消息透露给杨慎矜。


所以杨慎矜觉得不祥,找史敬忠到杨崇礼墓祈福。


没有什么夜观星象的图谶事件,有的只是一个坑蒙拐骗的还俗骗子。


“萧侍郎,虽杨中丞与史敬忠认识,但你怎么能没经过调查,就信口雌黄呢?难道你不知道诬陷大臣的罪过吗?”


李隆基眉头一皱,向萧隐之质问道。


他觉得自己被萧隐之戏弄,这样的事情,小题大做,竟然上升到阴谋造反。


萧隐之傻眼了,他不明白圣人为何会如此说。


不该是斥责杨慎矜吗?


“臣愚钝!”


萧隐之硬着头皮拱手。


“力士,将妖僧的状纸念给诸大臣听……”


李隆基向高力士吩咐。


“遵旨……”


高力士接过状纸后,缓缓地将内容念给文武百官。


状纸,代表已经签字画押,可以结案。


此状纸一出,立刻使萧隐之面色煞白。


他对韩朝宗怒目而视。


上朝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


为什么变成这么样呢?


萧隐之立刻意识到韩朝宗把他出卖了。


就像他出卖杨慎矜一样。


套路太深了!


李林甫的脸色也很难看。


韩朝宗这老瘪犊子敢耍花样。


不过李林甫认定杨慎矜和史敬忠没有这么简单。


在高力士将状纸念完毕后,李林甫出列道:“臣认为此事诡异,当细细查明,可令人缉拿杨中丞府中奴婢、小妾,认真调查一番。”


萧隐之一脚踏入陷阱里面,李林甫必须发声。


否则那些准备依靠他对付李瑄的大臣,心中肯定会动摇。


而且李林甫认为史敬忠和杨慎矜研究星象图谶,家中的奴仆一定清楚。


此言一出,群臣哗然。


因为本该结案,李林甫却不依不饶,直接要“抄家细查”,再怎么说,杨慎矜也是三品大臣。


李隆基见李林甫发话,再加上对“恢复隋室”的言语耿耿于怀,准备同意问一下杨慎矜家中的奴仆。


“启奏圣人,臣有话要说……”


就在这时,李瑄出班向李隆基一拜。


“卿可尽言!”


见李瑄出列,李隆基神情又缓和不少。


“臣不赞同右相言语。自古刑不上大夫。杨中丞父子管理太府数十年,兢兢业业,可见忠心耿耿。既然事情已经查清,就应该相信杨中丞,这是对三品大臣的尊重。而入府抓奴婢,是对一个大臣的侮辱,这样又怎么能得到大臣的忠心呢?”


李瑄向李隆基说道,认为去抓杨慎矜奴仆不该是明君所为。


他当然知道杨慎矜的奴仆不靠谱,历史上就是杨慎矜的婢女明珠,将消息泄露出去。


李林甫的爪牙甚至还对杨慎矜的小妾韩团珠、奴仆、下属用大刑。


在大刑之下,一百个人里面,可能有九十九个会被屈打成招。


“敢问右相,现在御史台派兵去将你府中的奴仆抓起来审讯,右相觉得自己是有罪,还是无罪?”


李瑄又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做了一个非常不恰当的比喻。


很明显,如果派兵捉拿李林甫的奴仆。


怕是李林甫也罪责难逃!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大部分的大臣。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龌龊,或明或暗。


“天水王这样的话不合适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