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章 捉拿王忠嗣回长安,李隆基召李瑄入京(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沉香亭。


荷月已至,瑶芳清香。


李隆基和杨氏姐妹,于沉香亭前嬉戏。


用风罗纱制作的华丽衣裳,轻薄又透,酥胸半露,她们没有因为天热停止活泼,而是在花丛中与蝴蝶共舞。


李隆基这段时间被整的烦闷,现终于可以安逸一下。


一群人玩累了,去沉香亭的偏殿中玩游戏,偏殿的四面八方,都用银盆呈着冰块。


这些冰块时时会有宫女更换,冷气升腾,使炎热的夏天,似乎有雪花在身边飘飞,无比舒适。


“卢!卢!卢!”


在樗蒲游戏中,杨玉瑶不断呼卢,却总是大输。


“不玩了!”


杨玉瑶撒娇般的将樗蒲一推,她不玩了。


“哈哈……”


李隆基仰头一笑,他一直在赢,看到三姨的表情,他觉得很有意思。


“三郎,李七郎去年不是回长安了,天这么热,不是说夏天不打仗吗!”


杨玉瑶突然向李隆基说道,一年不见李瑄的英俊脸庞,她思念得很。


像杨钊那样,多没意思,她早就玩够了。长安的王公贵族,也多是虚有其表。那种纸醉金迷的奢靡,都没有李瑄的少年英雄气有感染力。


“七郎安边守土,还要兼采访使的职责,今年应该是回不来了。”


李隆基摇了摇头。


他本来前段时间想将李瑄召回来的,但李瑄因为墨离吐谷浑造反,敦煌大案等事情,一直劳心劳力。


又考虑到李瑄要全力备战吐蕃,所以暂未征召。


他又得到消息,吐蕃赞普要御驾亲征,倾尽全军之力,召内四部、所有附属,准备在青海与大唐决战。


在剑南,吐蕃以往一直与维川、安戎军的边军进行攻防战,双方你来我往。由于全是山地战斗,双方出兵不多,但战斗频率非常高。


半个月前,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汇报吐蕃已经退出维川、安戎军战线,进入防守态势。


这意味着什么李隆基自然清楚。


吐蕃很可能会从西川一带,抽调兵力,北上河陇。


李隆基心中想着令朔方、陇右,派遣一部分骑兵,支援河陇。


回纥被李瑄教训一顿后,已经不敢再南望。


一个月前,回纥叶护磨延啜来到长安后,献上两车黄金,一车玉石珠宝,一百匹极品良马。


这是李隆基自登基以来,收到最贵重的上贡之礼。


磨延啜带着骨力裴罗可汗的承诺,以后每年都为大唐上贡三千匹战马,五千头牛,三万只羊,十车貂皮,以表诚意。


李隆基对回纥的朝贡非常满意,认为回纥已经被他征服了,以后再也不敢冒犯。


遂让磨延啜返回。


由此,就算将朔方、河东的骑兵全调走,也不担心北方空虚。


再说,还有足够的步兵,可以守卫军城。


“三郎,朝堂上那么多大臣,怎么什么事情都让七郎做了呢!那些官吏们,都是沽名钓誉之徒,总是败坏三郎的名声!”


杨玉瑶缓缓向李隆基说道。


她认为正是这样,李瑄才没回到长安。


丝毫忘记自己已经举荐好几个“能臣”给李隆基。


“七郎确实是为我分忧的忠臣良将!”


提到李瑄,李隆基一脸满意。认为自己慧眼识金。


这几年,连李林甫都不让他省心,也只有李瑄令他顺意。


“三郎,你经常说九龄风度,我看七郎的风度更甚,妾身也读过文史,就算是古代,也找不到像七郎那样诗才无双,风度翩然,英雄豪气的人。我听说长安有关于七郎不好的传言,三郎可要好好辨别呀!”


杨玉环穿着薄纱裙来到偏殿的冰盆前,从冰盆内拿出一盘切好的西瓜。她又顺手将一小块冰块握在洁白如玉的手心中。


她说话的时候,眼里有光,嘴角含笑,但李隆基没有看到。


“哈哈,玉环多心,我会那么糊涂吗?”


李隆基再次一笑。


见杨玉环款款而来,李隆基伸手从盘中取出一片西瓜,内外都很舒坦。


“给我也来一片。”


杨玉瑶姐妹也各自拿一片。


而杨玉环没有吃,只是手心的寒冰在慢慢融化,直至成为液体……


就位李隆基享受欢快惬意的时候,高力士急急忙忙进入偏殿中。


一般情况下,高力士是不会打扰李隆基的,除非有大事发生。


“力士,何事?”


李隆基见高力士神情严肃,皱眉问道。


他心中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上一次高力士这样,是开元二十九年,石堡城丢失的时候。


“太原令有奏折送至中书省,右相已经入宫,将奏折呈给老奴。请圣人出殿。”


高力士看了杨玉环和杨氏姐妹一眼后,小声地向李隆基说道。


“玉环,三位姨,你们继续玩,我出去一趟。”


当李隆基严肃起来的时候,杨玉瑶就不敢胡闹了。


她是一个聪明的人,知道分寸。李隆基若开心的时候,她怎么撒娇都没事,反而更吸引李隆基。


李隆基若严肃生气的时候,也只有杨玉环能安抚李隆基。


……


出偏殿后,还未见李林甫,李隆基就问高力士:“力士,是怎么回事?”


“启禀圣人,太原城外发现一具尸体,是太子的奴仆。据说太原令调查,此太子奴仆前几天一直在太原城,他出城的时候,突然被劫掠杀死。”


高力士将奏折的内容告诉李隆基。


“太子奴仆去太原干什么?”


“什么?何有此事?”


李隆基刚自问一声,就反应过来。


因为他想起来王忠嗣也在太原。


作为政变起家的皇帝,他对这种事情非常敏感。


他看着神龙政变,武则天被张柬之赶下台,朝局变得震动。


他联合太平公主,率领五百死士,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和韦氏党羽,扶他的父亲成为皇帝,而他成为太子。


他又一手策划先天政变,反杀太平公主,正式接管大唐的一切。


血色的权力,一直在他脑海挥之不去。


这一刻,李隆基如芒在背。


作为储君的太子,手握十几万兵马的元帅。


而元帅和太子,从小一起长大。


一些信息,直接充斥入李隆基的脑海,他以前认为王忠嗣对他忠心耿耿的念头,瞬间动摇。


他没有认为奴仆前去太原,只是交流感情。


也幸亏奴仆之死,让他知道这件事情。


李隆基不允许任何人撼动他的权力,他问高力士:“力士,这件事情,你如何看待?”


“启禀圣人,老奴认为要认真调查,先召王将军回长安询问一下,再好好确认奴仆的身份。”


高力士心觉有蹊跷,但他了解李隆基,怕李隆基暴怒,不敢劝谏,只能用中和的办法。


只要王忠嗣敢回来,一切都好办许多。


那时候,高力士就愿意相信王忠嗣没有异心,就看李隆基的想法了。


如果王忠嗣不愿回来,那算他看走眼。


“嗯!”


李隆基的好心情全无,目不转睛的点了点头。


此时,李林甫已经在沉香亭的二楼处等待。


“不必行礼了,右相,此事重大,说说你的看法!”


李隆基让李林甫免礼,他坐在首座,双手放在玉案上,青筋爆起。


能看出他的失望与怒火!


“臣未想过会发生这样的大事!必须三司推事,将此案查得水落石出。”


李林甫心里已经在笑了,但他表情是痛心疾首的样子。


三司推事,此必杀王忠嗣!


这一次,他皆已安排好,不会再有纰漏。


“啪!”


“朕要派羽林军,将这個逆子捉回来。”


李隆基拍了一下玉案。


“圣人需要先写诏书,给予羽林军先斩后奏的权力,以免军队被亲信控制。”


李林甫用心险恶。


他明明知道王忠嗣不会反抗,这么说是加深李隆基对王忠嗣的恶劣印象。


他指得亲信,自然是王忠嗣亲信,暗示王忠嗣任人唯亲,军中遍布爪牙。


“力士,让陈玄礼选择遣羽林军通过驿站快马到太原,将王忠嗣拿下。以最快的速度押回京城。”


李隆基一刻都不想等,下达命令。


“遵旨……”


高力士眼神一动,趋步离去。


随后,李林甫一直在安抚李隆基,表面上是让李隆基不要担心,但越是这么说,越是使李隆基不安生。


他对王忠嗣寄予厚望,王忠嗣也不负所望,帮他建立功勋。


虽认为王忠嗣没有李瑄的锐气和勇猛,但他觉得王忠嗣也是大唐北方支柱,和李瑄、安禄山一样,都是他信任的将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