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九十九章 李林甫权势再减,太原城外的太子奴仆(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杀贼商!”


“杀贼商!”


敦煌城的百姓议论片刻后,不知是谁带头大喊一声。


其他百姓皆义愤填膺,纷纷举起拳头大喝。


这些年来,敦煌郡失踪的妇女,肯定不止这些。


这些丧心病狂的胡商,必须去死,才能平息民愤。


这种怒吼声,将一个个贼商的脸吓得煞白。


前日的战斗,他们已经死了很多人。


他们自知难逃一死,但百姓的汹涌澎湃,还是让他们畏惧。


即便不是贼商的胡商,都吓得缩头,他们害怕百姓因身形相似,将他们按住一顿暴打。


好在有李将军在,他们没有散逃,因为李瑄胡商中,是颇有威望的存在。


李瑄一直以秉公而闻名商人之中,李瑄曾在凉州城鼓励过经商,说出“公平竞争”“以信为立”的话。


李瑄也丑话说在前头,商人犯法以律法处。


那些贼商必死。


他们贩卖大唐女奴,赚得盆满钵满。


而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乡亲们!”


见群情激愤,李瑄在罗兴和薛错等骑的拱卫下,跃马而出至前。


百姓知道此英武不凡的将领,就是李将军,皆收回手臂,不再发声。


嘈杂的现场,变得寂静无声。


“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贼商死有余辜。然非现在,我等还要好好审问商贼,从中得到一些信息。先让他们多活几天。待问询完毕,就将他们与敦煌的贪官污吏、豪强斩首于东门。”


李瑄掷地有声地扬声一喊。


百姓们信服李瑄的话,纷纷举手应和李瑄,目不转睛地瞻仰传说中李将军的风姿。


他们的崇敬,皆写在在脸上。


如果李将军可成父母官,敦煌不再黑云,不惧有黄沙。


“阿翁……李将军是天人,是他救了我们。”


清秀少女看着李瑄,向老人说道。


她的眼中明亮一瞬,又很快暗淡。


“李将军无所不能!”


老人呐呐地说了一句。


一件事情,能体现一个人的魅力。


老人此时已经深信李瑄无所不能。


可惜他老了,无法报答李瑄的恩情。


只能在家里焚香,祝福李瑄能健健康康。


在欢呼中,百姓们拥簇李瑄入敦煌城。


李瑄令士兵将其他女子送回敦煌周围的乡里。


无家可归的婢女,暂时待在敦煌城中。


等待后续的安排!


抄家豪强,抄家官吏,榨干贼商,能获得大笔财富,李瑄会做主补偿他们一些。


还会补偿那些妻女永远也回不来的家庭。


李瑄回到太守府后,立刻写奏折,陈述盛玉亮等官吏的累累恶行。


希望李隆基能直接处死他,并尽快让吏部选派官吏,到敦煌赴任。


他再次在信中暗示监察御史、之前的采访使不作为,准备将火引到李林甫身上。


按理说处死一名太守流程很多。


但李瑄清楚,李隆基在听信一个人的时候,会果断放出权力。


就像前世罗希奭一路从青州杀到岭南,不单单是太守,连大臣,李适之那样当过宰相的人,都可以任意处死。


杀人之罪,莫须有!


整個案子,李瑄交给颜真卿去处理。


现在颜真卿的另一个身份是河西采访使判官。


翌日,清晨。


李瑄率领亲卫,与玉门军使安元贞到达玉门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玉门关和阳关这么出名,想来有王之涣和王维的功劳。


李瑄视察玉门关的防务、仓库。


虽然此已不做重城防守,但基本的守卫,却不能懈怠。


敦煌,虽然面积广大。但出玉门关往西的敦煌郡,就不再是汉人的地盘了。


在西域虽有汉人移民,但胡人更多。


大唐在西域的控制力度,远远不如河西走廊。


河西道,不仅仅是河西走廊五郡,还包括出阳关、玉门关后伊吾郡(今哈密),交合郡(今吐鲁番)。


但是河西节度使诸军、诸守捉,没有一兵一卒驻扎在出玉门关后的半个敦煌郡和伊吾郡、交合郡。


那里的胡人,高度自治,有自己的兵士,只需要按时缴纳税收即可。


“安将军,据说商人对出玉门关到高昌,出阳关到龟兹的道路,又爱又恨。荒原与沙漠,成为许多商人的坟墓。我觉得以后可以在这片荒原沙漠上,设立数十个戍堡,一戍五十人到百人,将通畅的商路彻底打通,让商人没有顾忌地入大唐,你觉得如何?”


出玉门关后,李瑄策马在茫茫沙漠上,这里偶尔有个驿站,且驿站相隔甚远。


他将这个想法告诉安元贞。


“李帅如此,确实能吸引更多商人到河西。但当前我玉门军人手不足,连一条道的戍堡,恐怕都无法建立。”


安元贞向李瑄回答道。


建立五千兵力的戍堡群,难道只需要五千士兵吗?


肯定不是!


特别是沙漠中的戍堡,日常的生活用品,物资,水,运送的时候都很麻烦。


最起码还有一支五千人的车队,不断地为这些戍堡提供水、粮食等物资。


而且这些戍堡建设起来,也颇费功夫。


这也是大唐没有彻底将荒原沙漠打通的原因。


“有些事情,是一定要做的。安将军做好心理准备,我会筹划一番。”


李瑄目光直视西方。


他知道,按照历史。安史之乱后,华夏将永远失去中亚,来自西方的一位“神”,将永远停留在那里,教化那里的人。


现在中亚许多人说汉语,学汉语,懂儒术。但浩劫过后,白发孤城,人们会忘了那字正腔圆的语言。


哪怕是西域,也会在很久很久才能收复。


所以李瑄要将西域与河西走廊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以便日后经营和计划。


“遵命!”


安元贞听从李瑄的安排。如果那样,他的兵力又要增加不少,职事官等级也会提升。


所以他求之不得。


李瑄与安元贞又绕着沙漠荒原到阳关。


他以之前豆卢军的教训,告诉守将军士,要珍惜自己……


……


长安,兴庆宫。


“右相,听说这诸葛亮剑,是晋昌太守赠送给你的宝物。”


龙池旁的一座亭子前,李隆基指着面前的章武剑,向李林甫说道。


“圣人,臣愚钝,不清楚为何事?”


李林甫还以为李隆基召他入宫要有事吩咐,没想到这么一问。


熟悉李隆基的李林甫知道圣人在发怒状态。


但他根本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突然间,李林甫领悟到什么。


晋昌?


这不是在河西吗?


一提到河西,李瑄的面孔跳入李林甫的脑海中。


李林甫虽是首席宰相,可以接收各地奏折。


但有一道奏折李隆基特意吩咐,入京直呈兴庆宫,由内侍省的高力士转给李隆基。


那就是李瑄的奏折!


一定是李瑄这小贼又在整他。


“自己看看吧!晋昌太守不惜杀死墨离吐谷浑部酋长的儿子来讨好右相,使吐谷浑叛变,截断丝路,围堵晋昌。”


李隆基将李瑄的奏折丢给李林甫。


虽然惊惧,但李林甫还是打开奏折,哆哆嗦嗦看下去。


果然!


可恶的李瑄,愚蠢的范昌海。


看完奏折后,李林甫欲哭无泪,简直是无妄之灾。


但范昌海已经招供,献诸葛亮剑给他,属于事实。


主要是诸葛亮剑太敏感了,又直接造成吐谷浑叛乱。


显得地方官吏,只要贿赂他,就能晋升一般。


“圣人恕罪,范昌海误国误民,当处以极刑!”


李林甫装作面色大变,跪在地上求饶道。


“右相,假如你收到诸葛亮剑,会不会给范昌海一个侍郎当?”


李隆基未让李林甫起身,突然发问。


“侍郎要从出类拔萃的郡守中选择,需要圣人的慧眼鉴别,臣怎么敢?”


李林甫不无应逢地道。


“退而求其次,当个少卿呢?”


李隆基又问。


“少卿者,必为品行端正,父辈显赫的人担任,圣人殿陛的光辉,会让品行不端的人无处遁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