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雍正,我是乾隆?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五十九章 雍正新政带来的变化(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蔡珽这话让弘历很舒坦,同时也让弘历背着手笑着说:“那就多给百姓们挣钱的机会,同时也让他们花钱的地方更多,最好让他们在京师挣多少钱就在京师花多少钱,一辈子也离不开京师,而回乡给大户当奴做婢去!”


蔡珽愕然瞥了弘历一眼。


“嗻!”


接着,蔡珽就应了一声,神色从愕然转为钦佩。


弘历又看了一下长辛店南关的税收账目,粗略估算了一下,的确收入比三年前增加不少。


逃佃百姓为多挣些铜钱,多选择按工作量结算,而不按工作时间日结,可谓真的以勤劳刻苦为荣,收入也因此暴增,比当佃户时还收入高。


可收入虽然暴增,但治腰肌劳损与暑寒感冒的药费却剧增,还有与收入同步增加的面子等需求也在剧增。


所以,挣的钱越多,也花得越多,吸引了不少商贩来,让南关钞税反而增加不少。


同时,商贩一多,贷款需求也多了起来,惠民银庄的收入也增加不少。


管户部的老十三和管内务府的老十六因此都乐开了花,天天向雍正报喜。


雍正不敢不相信自己十三弟和十六弟,这可是他的铁杆心腹。


只是,两人的报告,让他实在是感到意外,他没想到他摊丁入亩的新政,不但让田税大增,还让商税大增,自己的私库也收入大增。


他好虚名,又爱养个狗,更爱花重金复刻宋明时的昂贵汉服,缂丝工艺、金丝界线什么的,更是他让内务府织造汉服的基本要求。


可是,素来利民与利己是难两全的。


但现在,他的新政好像有两全的情况,他自然高兴不已,又高兴的不敢相信。


“毋庸置疑!”


“这是下拨大量铜钱带来的好处!”


老十三一针见血的对雍正指出原因所在。


雍正点头:“这都是弘历的功劳,他提醒了朕,让朕知道民间缺铜钱问题会有多严重,铜钱流通充裕有多利国利民。”


“弘历聪俊天降,是我大清之幸!”


“不过,四哥,这么看来,得多从海外购铜矿才是,我大清铜不足啊!”


老十六这时开了口。


老十三也跟着开口:“十六弟没有说错,我大清人口剧增,光是国内采铜的量,根本不能满足百姓所需。”


“内务府最缺铜,没办法,百姓喜欢借铜还银。”


老十六跟着说了一句。


雍正点头,对老十三和老十六说:“你们两核算一下,需要外购多少铜,然后报给朕。”


“嗻!”


中土不是铜矿主产国,但海外富产铜矿的地方很多。


弘历对此也是知道的,他甚至知道,南边的吕宋就铜矿储备丰富。


西洋人正在那里殖民开采。


他很想也在采买之外,也去直接开采。


但雍正不是热衷开边的帝王,而是更热衷勤修内政的帝王。


所以,弘历只能暂时把这个想法埋在心里。


但他现在至少已经影响得雍正等人重视到增加铜矿供应的重要性。


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弘历巡河中途回京后就见到了弘昼。


“请四哥安!”


弘昼一脸开心,先给弘历行了一礼。


弘历伸手一抬:“你我兄弟,不必这样客气,起吧。”


接着,弘历就问他:“何事这么开心?”


“小弟让造办处改造的减震马车成了,四哥有空的话,要不去看看?”


弘昼说道。


弘历也很是惊讶,随后就笑着说:“我现在就有空。”


于是,弘历便和弘昼一起来了内务府造办处。


没多久,弘历就在造办处看见了弘昼让造办处能工巧匠打造马车,他在认真看了一圈后,发现是加了板载弹簧与轴承。


“怎么造出来的?”


弘历在体验一下,发现速度和减震都提高不少后,就笑问起弘昼来。


“弹簧钢根据你给小弟推荐的那本《天工开物》里提供的新法子,不断摸索出的。”


“轴承滚珠是让做钟表的老工匠花好几个月手磨的,只是比钟表里的珠子大一些而已。”


弘昼回道。


弘历点了点头:“费了不少银子吧?”


“小弟俸银里攒下的积蓄,都赏给老师傅们了。”


弘昼讪笑着回道。


虽然这只是工艺品,靠巧匠与晚明科学典籍提供的方法予以改进实现的,还不能规模化生产,但弘历觉得这也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尤其是对于历史上选择给自己办丧事以逃避权力斗争的弘昼本人而言,让他把自己的财富花在鼓捣些新工艺品上,无疑是更好的事,因为说不准,将来就能让某工艺品在将来变成工业品。


“回去后,我给你五千两银子,你让造办处的也给我造一辆。”


弘历说了一句。


内务府造办处,又叫武英殿造办处,就是为皇室成员打造修缮各类用品的机构。


除了皇帝外,皇子亲王有需求都可以让造办处打造修缮一些用品。


弘昼大喜,忙拱手作揖:“那多谢四哥了!小弟一定让他们做的更精美。”


弘历也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随后就与弘昼回了阿哥所。


而弘历在和弘昼回来后就见到了弘时。


“给三哥请安。”


弘时则也因此推说和弘历有事情要和弘历聊,也就将弘历单独带到了自己家:“四弟,你听说十六叔的事了没有?”


“十六叔什么事?”


“他们都说十六叔掌内务府后,与民争利太甚的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