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雍正,我是乾隆?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三十九章 汗阿玛肯定给答案了!(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据弘历所知,清朝官员最大的开支,很多时候不是自己个人的享受,而是给上官送礼以及招待过境官员,这两项都是大头。


晚清大员张集馨就在回忆他当粮道官时也说,光是给西安将军的三节两寿,他都得每次送银八百两,又表礼、水礼八色,门包四十两一次,两都统每节送银也要两百两,水礼四色;


另外……


他还得统筹地方对过境大员负责招待。


每次招待,要上席五十桌,中席十四桌,上席必燕窝鹿尾,中席必鱼翅海参。


关键是,大宴无月没有,小宴无日没有。


另需备程仪,哪怕是章京这样的小官过境,也得备程仪一二十两到四五十两不等。


他作为粮道,还得给京官每年准备炭敬五万两。


而他的粮道每年收入也就约六万两。


所以,收支不抵时,据他自己回忆,他全靠养廉银支撑衙门日常运转。


清朝眼下,地方上虽然没有养廉银,但火耗收入,却是承担了送礼和招待后的日常运转所需资金。

https://m.9biquge,com

雍正把火耗归公,让火耗收入虽然标准化,明确化,但也的确会影响地方运转。


弘历也就趁此说出了这个问题。


“如此一来,儿臣就想到了‘养廉银’这个词。”


“顾名思义,朝廷是为养廉而额外拨钱于地方官员。”


“这样,但凡有点廉耻的,就不会过度贪婪,让火耗归公变成弊政。”


“而对于过度贪婪的,在养廉银制度推行后,还在钦定火耗标准外加征的,在被朝廷惩治时,也没有理由再诡辩说,自己是为稳定地方而不得不额外加征。”


“更重要的是,朝廷是把钱给到地方官员手里,不是让地方官员自己去通过胥吏士绅征收,而这也会让流官在地方更有权力控制地方,而不用看缙绅大户脸色,乃至胥吏脸色。”


“如此无形之中,也加强了亲民官在地方的权力。”


弘历说后就向雍正拱手:“儿臣若有说的不对之处,还请汗阿玛指正。”


“你说的很好,你与朕不谋而合!”


雍正笑着说了一句。


弘时和弘昼皆有些愕然。


他们没想到弘历会猜到雍正在想什么。


但接着,弘时又不禁偷偷撇嘴。


因为他突然想起,雍正昨晚留弘历养心殿卧谈的事了。


他觉得,很可能是雍正提前告知了弘历,故意让弘历今日在他和弘昼面前这样表现一番。


这让他越发觉得,自己汗阿玛偏心弘历偏心得太过,居然亲自给弘历喂表现其理政能力的机会!


同时,弘时也因此更加想不通,他想不通为何雍正这么厚待弘历。


妒火让弘时快要失去理智。


而雍正这里,倒是没有注意到弘时的神色有变化,只突然又神色凝重地说:


“对于你们八叔趁火耗归公事为自己妻族要爵位的事,属于假公济私,心里藏奸之举,且很可能是受八福晋指使!”


“但他到底是你们八叔,朕不忍因此治罪,也不好因其议政建言不对就治罪,只有意下严旨训饬他,且打算派你们去,也好给你们八叔一些面子,你们谁愿意领旨去训饬你们八叔?”


弘历想了想,知道雍正这是试探他们,对新政的忠心,对他这个汗阿玛的忠心,有多坚定。


而在这个时候犹豫,就越是会领下这个任务,越是会被雍正认为这人在潜意识里同情老八。


所以,弘历先主动站出来:“儿臣愿往!”


弘昼见弘历都这么说了,也跟着出来:“儿臣也愿往!”


弘时没有立即站出来。


他可以做到不再和老八来往,但他做不到奉旨去训饬老八,因为他担心他要是没有老八的支持,将会什么也没有,而彻底失去一切。


再有,他与老八的感情,到底和弘历、弘昼与老八的感情不一样。


他从小就和老八、老九来往更多,在雍正还和老八关系不错的时候,他就已经是老八家里的常客,他也在老八身上投注了太多精力。


所以,弘时犹豫了。


“弘时,你在犹豫什么?”


雍正也在这时看向了弘时。


弘时见雍正这么一问,猛然一颤,而立即拱手说:“回汗阿玛,儿臣在想,自己和八叔来往比较多,儿臣若在这个时候骤然答应,可能会显得太绝情。”


弘时想到了老八教给他的办法,那就是在不知道该怎么办时,干脆对雍正坦诚以待。


雍正的确神色缓和了些,但也呵呵一笑:“你这样顾忌私情,如何能成大事,如何能让那些心里藏奸者从此不敢轻易利用你,打着你的名义来对抗朕对抗国策?”


“你不想去,朕偏要你去,而且,你也更值得去!”


雍正接着又开了口。


弘时听后也不敢拒绝,只咬着牙作揖:“汗阿玛责备的是,儿臣明白了,儿臣愿意领旨去训饬八叔!”


弘历看了弘时一眼。


在他看来,雍正这样做的确是为弘时好,让弘时用这种方式,主动让那些企图打着弘时名义反对改革的人,不好再与弘时接触。


可见,雍正即便是现在也还是在把自己的三儿子往自己这边拉,只是能不能拉成功,就得看弘时自己的悟性和选择了。


“你们觉得当如何训饬你们八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