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章 马皇后的灵感(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朱标虽然很聪慧,但毕竟才只是个十三四岁的少年,恰好处在质疑一切的年龄。


同时这也是非常容易情绪化的年龄。


当他认可一个东西的时候,就会偏执的觉得好,反之则会觉得哪哪都不好。


马钰算是被他发掘出来的,为此还挨了马皇后一顿训斥。


马钰的能力越强,他被母亲训斥的‘含金量’就越高。


在某种程度上,两人之间也算是建立了一些关系。


至少朱标是这么认为的。


我察觉他是人才,顶着压力将他保了下来,结果是个治国大才。


这多是一桩佳话啊。


想想他就觉得心里美滋滋的。


这就让他在内心深处,对马钰有一种不一般的认同感和期待感。


下意识的就希望马钰更强,也愿意相信他的观点是正确的。


所以,自从听过‘孔孟为本,管荀为用’的观点,他就开始研究《管子》和《荀子》。


作为监国太子,在协助马皇后处理政务的时候,他心中积累了许多问题。


这些问题很多是马皇后都无法解答的。


但他发现,自从看了这两本书,很多问题都有了思路。


这让他更加觉得,马钰的观点简直就是真理。


所以他就将更多精力,用来研究这两本书。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他把精力用在这里,对儒学的研究自然就松懈了下来。


宋濂很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个问题。


不过他没有直接指出来,而是先进行了一场小测验。


他的本意是,朱标这几天学习不用功,肯定答不好。


到时候自己顺势进行一番劝诫,叮嘱他好好学习。


如此既能让太子认识到错误,还保全君臣之间的面子。


他的想法不可谓不完美。


而且事实也确实如他所料,前几个问题朱标答的都不太好。


直到最后一个问题,一切超出了他的预料。


这个问题是‘四知据金’。


东汉时期,名臣杨震路过昌邑,被他举荐得官的昌邑令王密夜赠十斤黄金。


并说没有人知道这事儿,你就收下吧。


杨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人知?


然后拒绝了赠金。


这就是四知据金的典故,后来很多人给自己的书房、客房之类的,命名为四知堂,就是这个原因。


按照正常逻辑,朱标应该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等等思想进行回答。


然而朱标脱口而出: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说完他才意识到,坏事儿了。


果不其然,宋濂一张脸充满了惊讶与错愕:


“殿下,你……你在读管子?”


事已至此,朱标反而变得坦然起来,也没有说谎,颔首道:


“是的,最近一些时日,我在研读管子和荀子二位先贤之书。”


“书中的治国之法,实在让我叹为观止,读之茅塞顿开。”


宋濂眉头紧皱,内心极为不喜,不过他并没有将怒气发泄出来。


而是劝说道:“管子、荀子确有经世之功,然其道非正途也。”


“管仲作为子纠之臣,不能为子纠赴死,反倒成了害死子纠的齐桓公的相国,此乃不忠不义也。”


“其法过于重视财货,而轻视德行教化,致使齐国人人向利。”


“才有了后来齐国内乱,齐桓公一代霸主被饿死深宫。”


“荀子教化万民之法确有可取之处,然其杂于申商,务于功利,而不知性善之本,其去圣人之道远矣。”


见他如此贬低管子和荀子,朱标心中略有不喜。


但一直以来的教养,让他保持了足够的理智,说道:


“先生所言甚是,孔孟之道方为根本。”


“我看管荀,不过是想了解二人的治国之术而已。”


“正所谓,孔孟为本,管荀为用吗。”


听到前面几句,宋濂心中大为宽慰,孺子可教也。


但等朱标说出最后那句话的时候,他表情一僵,勃然大怒。


“胡说八道,管荀小人也,何敢与孔孟二圣并列?”


“此等歪理邪说,是何人教与太子的?老夫绝饶不了他。”


朱标脾气也上来了,说道:


“孔孟有道而无法,管荀有法而无道,两者结合取其长何错之有?”


宋濂气的直哆嗦,举起戒尺就想打。


但想到对方是太子是君,作为臣子惩罚君主,乃不忠之举。


最终也只是重重的将戒尺砸在了桌案上,发出一声巨响。


将外面的一众内侍吓了一跳,连忙探头往里面看。


就见宋濂怒道:“岂有此理,随我一起去见娘娘,老夫倒要看看是谁教你这般邪魔外道的。”


朱标站着不动,道:“有什么事情与我说即可,我娘日理万机已经很累了,就不要用这些小事就烦她了。”


“小事?”宋濂气的手都抖动起来:


“储君教育事关大明的未来,你竟然说这是小事?”


“我看你不是怕打扰到娘娘,是怕娘娘责罚与你吧。”


话说完他就后悔了,这话也同样是对君上的羞辱。


只是话已出口,没了反悔的机会。


朱标深吸口气,克制住愤怒情绪,说道:


“宋师,你我虽是师生,亦是君臣,莫要失了君臣礼仪。”


宋濂直直的道:“老夫以道侍君,勿欺也,而犯之。”


“太子既然不愿意随我一起去见娘娘,那老夫就只能自己去了。”


说完转身就往乾清宫而去。


朱标嘴巴张了张,最终没有劝止。


去找吧,去找吧。


有些事情早晚都要改的,那就从这件事情开始吧。


以前他觉得宋濂学识渊博,为人正义懂礼又宽厚待人,乃真儒也。


今天的事情让他知道,原来宋濂也不是真的完美君子。


走出老远的宋濂,发现太子竟然没有追出来给自己道歉,心中更加的愤怒。


本来他只是想吓唬一下朱标,但此时却决定,必须去见一下皇后了。


他倒不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而是真觉得太子在走邪路。


为了大明,他必须得阻止此事的发生。


可惜他还不知道,今天这一番冲突,属实是去魅了。


就是不知,他知道真相后,会不会后悔这番冲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