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医:从九族危机到洪武独相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章 倒反天罡(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路走来,胡翊见过的民生疾苦,已经很多了。


越是靠近应天,路上的行人渐多,此时的朱元璋虽还只是个吴王,但民间已经称他作“朱皇帝”了。


去年小明王落水逢难,便是个兆头。


大明开国在即,灾民们知道消息,都往应天赶。


只因大家都知道,朱皇帝也是穷苦人出身,他做皇帝的大喜日子,又岂能在眼皮子底下饿死人?


灾民们是饥饿难耐,加上苦病折磨,但大都有手有脚。


与之相比,大明的军卒们吃的则是另一种苦。


正阳门外的大片荒地,被军户们开辟出来屯田,许多失去手脚的兵,四肢不全,也在地里劳作着。


覆灭张士诚的代价之一,便是这些参战受伤的军卒们。


这个时代,对于箭伤、创伤引发的感染,依旧无能为力,治好了是命,治不好则多半只能截肢,截肢的概率达到了七成。


胡翊在进城路上,看到十余辆运送伤兵的大车经过,缓缓驶入不远处的兵营。


看到那些发黑、肿胀,甚至是坏死的伤口,以及军卒们虚弱又痛苦的呻吟声,胡翊心中生出阵阵无力感。


用中医治疗外伤,很难。


这些在现代只需酒精消毒就能解决的简单小伤,但在明朝,却是致命的。


胡翊救不了的人有很多,这其中还包括他自己。


来到这个世界之后,他一直在思考自救之策,他想过用挽救马皇后、太子朱标和朱雄英的性命,来博得朱元璋的好感。


但这三人的死,都发生在胡惟庸案之后,在这之前他就已经作为胡惟庸的九族,被诛杀掉了。


除此之外,这个时间段,胡翊唯一能想到的招儿,便是挽救开国功勋常遇春的性命……


他想了许多事,真正踏入医途,更加体会到伤病苦痛给人带来的影响。


进城排起的长队终于轮到自己了,胡父轻拍了胡翊一下,进城。


踏在城内平坦的地砖上,看着两旁的宽阔街道,和路上的行人,四周不时有叫卖声音、顾客讨价还价软磨硬泡的争吵声音传来,街边飘来馄饨和烙饼的香味,烟火气顿时就浓了许多。


城里城外,就好似两个世界。


不久后,胡翊见到了自己的这位叔父大人。


黝黑的皮肤,清瘦的面孔,几缕胡须垂下,仅看面相,胡惟庸绝对是个忠厚正直的好官。


这位叔父大人身穿的官衣,虽没有补丁,却也颜色褪淡,一看就是清洗过多次的旧衣裳了。


胡惟庸暂住的地方不大,只是简单的一座小院落,入门就是待客厅。


这位日后的大明奸相,胡翊还是第一次见,即使在前身的记忆里,他的样子都很模糊了。


“大哥,快请上座。”


长兄如父,胡惟庸请兄长坐在主位,倒上几杯茶水。


聊天间,得知叔父刚刚升官到正四品,做了太常少卿。


胡显和胡翊一起恭贺。


胡惟庸很高兴,对于胡令仪这个奶声奶气的小可爱更是欢喜,赏了兄妹三人见面礼。


给胡令仪的是两件玩具和几枚大钱。


胡惟庸拿出几本医书,交到胡翊手里说道:


“你爹信中提到你在钻研医学,这几本医书,是我请太医院的人誊抄的秘本,或许对你有益。”


胡翊接过医书翻看几页,知道这书对自己有大用,立即欣喜的谢过叔父。


给胡翊的这份见面礼已经很好了,不过胡显作为嫡长子,对他的偏爱自然更多,胡惟庸为他准备了一个大包袱,里面全都是礼物。


胡令仪看到大哥的礼物,比自己和二哥的加起来还多,孩童心性,立即天真的脱口发问道:


“叔父偏心,大哥的礼物为什么比仪儿和二哥加起来都多?”


胡惟庸一顿,脸上的尴尬一闪即逝,胡翊则是立即捂住这小祖宗的嘴,弹了她一个脑瓜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