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1章 想想后果(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但嘴还没张利索,话还没说出口,咣的一声,葛旭和徐高兰推门而入。


章丰更快,就感觉人影一闪,铁塔似的大汉就拦在了两人中间。也不说话,只是瞪着一双牛眼,冷冷的盯着刘东。


不知道为什么,刘东就觉得心底发寒。


林思成深深的看了他一眼:“走!”


说着转身,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出了研发室。眼见就要下楼,王虹如梦初醒,飞一般的追了过来:“林老师,到底怎么浸,怎么烧……求求你了……”


林思成顿下脚步:“就还有十分钟不到,你能浸几件?问题是,刘部长让不让你浸,让不让你烧?”


王虹脸色一变,咬住了牙:“不……他不敢?”


都到这会了,他还有什么不敢的?


林思成叹了口气,“先搅匀,每件浸三秒,然后釉浆沉淀一分钟,搅匀再浸……入窑后逐级升温,氧化气氛(充分供气,燃料完全燃烧)八小时,升到980度,转为还原气氛(产生一氧化碳,还原釉料中的氧化亚铁)……


注意控制时间,在还原气氛的两小时内,逐步升到1300度,再恒温半小时,最后关火自然冷却……这是蟹甲青……”


“至于鳝鱼黄,其余步骤一样,温度一样,时间一样,只需一直氧化气氛……”


王虹语无伦次:“谢谢林老师,谢谢林老师……”


林思成笑了笑:“王老师,没什么可谢的,以后不恨我就可以!”


王虹彻底听不懂:为什么要恨?


林思成没说话,转身下了楼。


商妍颇有些不情愿:“都彻底撕破脸了,为什么到最后,还要告诉他怎么烧?”


林思成叹口气,却没有说话。


你当刘东为什么宁愿吵架,宁愿浪费时间,也不提醒手下浸釉、入炉?


因为他有眼睛,能看的出来:那两缸釉,明显配成了。所以,哪里敢让烧,万一真烧出蟹甲青和鳝鱼黄怎么办?


等于只是拿他们现有的技术交换一下,就能帮孟所长,帮瓷研所节省五年八年,乃至十年以上的时间。能省多少人力、物力、财力?


结果,就因为他带有偏见,且固执已见,最后闹了个鸡飞蛋打。甚至于他千防万防的核心技术,也被自己破解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如果真把东西烧出来,刘东得负多大的责任?


如果不烧,没有成品,刘东就能找到无数个借口:林思成没有称料,更没有称水,就胡乱配的。


林思成肯定不会,只是为了报复,故意扰乱我们的研究计划……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所以,你想不烧,就能不烧?


正转念间,身后传来激烈的争吵声:“刘东,你算个什么东西,你说不浸就不浸,你说不烧就不烧?给我浸……”


好像是王虹?


随即,就传来“咣啷”、“哗啦”的一阵。


应该碰倒了什么东西,好像,还有惨叫……


不是……那些研究员,突然就造反了?


之前还那么听话,那么老实?


商妍满脸的不敢置信,扭过头,听了好久。


差不多又过了两分钟,又传来王虹的吼声:“开炉!”


然后,又是稀里哗啦的脆响,而后几声闷哼,并伴随着喝骂:“刘东,你他妈想干啥?”


这是浸好了釉,但刘东不让烧,把东西砸了?


然后,有人给了他两锤?


突然,商妍想起林思成和王虹的对话:王老师,刘部长让不让你烧?


你放心,他不敢……


看,他敢不敢?


随后,她又想起王齐志前天在电话说过的几句话:商教授,放宽心,不用任何人出面,不用借助任何关系,林思成自己就能搞得定。


啥,不可能?那你等着看,什么叫随人穿鼻,什么叫拿捏人心?


当时,王齐志还在心里默默的念叨了一句:林思成要么不做,要么就会做绝。


在文物公司砸倒流壶时只是初露端倪,在保力买乾隆铁印时只是小试牛刀,等到后面遇到那伙盗墓犯,就彻底放开了本性。


想坑我,想要我的命?好,来……


一点儿都不夸张,他把你卖了,你还得说谢谢,再帮他数数钱:就像现在的于大海……


商妍想了好一阵,直到下了楼上了车,到了宾馆。


研究室的冲突具体是怎么生的,她大致能想明白,就是觉得太突兀:“林思成,那些人之前还那么听话?太突然了……”


“高压逼迫下的表相而已。”


林思成想了想,“刘东这个人怎么说呢?大致就是:我是你领导,那就不能允许你比我强……我也更不允许你比我和老师更亲近,甚至于,你想表现的优异一点都不行……压迫的久了,遇到合适的契机,手下积累的怨气就会爆发……”


所以,你就人为制造了一点契机?


随即,她又想了起来:“但王虹呢?我看刘东对他挺客气?”


林思成想笑笑:“他父亲原来是市工业局的领导,九十年代停薪留职,下海经商,创办了市瓷业公司,据说生意挺不错。而孟所长这些年来近半的研究经费,都是他资助,瓷研所的所有专利,都与他共享……”


商妍恍然大悟:怪不得林思成刚走,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王虹?


所以,这个你也算到了?


唏……不对?


林思成的专利一旦申请成功,王虹家的公司和瓷研所,和孟所长的合作怎么办?


合作吧,技术不如人。等林思成的专利一通过,他们的产品想不滞销都难。


所以,分道扬镳只是必然。


关键是刘东,不但要负政治责任,以后,他在铜川还怎么混?


乍然,商妍又想起王齐志说的那句话:随人穿鼻,拿捏人心!


然后,商妍满脑子都是这句话,直到上了楼。甚至躺在床上时都在想……


……


天光大亮,研发室里烟雾燎绕,腥红的烟头一根接着一根。


平时,刘东规定,进来时必须穿鞋套,但现在理都没人理他。


一群人围着那两口缸。


从表面看,就是两缸水,还是放了好多天,有点浑浊的污水。


再一搅,约摸米粒大的颗粒物从底部涌起。灰中带绿,绿中泛黄。


研究了半辈子青瓷,他们当然知道,这是铁与锰的化合物。


怎么形成的?不知道。其它配料去了哪,也不知道。


但林思成说是半个小时,两缸釉浆就保持了半个小时,一分钟都没多。然后越来越清,这种东西也越来越多。


也不管怎么搅,还是加热或保温,两缸釉浆,眼睁睁的众人面前废了。


甚至于连原因,他们都不知道……


杜良志胡子拉茬,一根接一根的抽烟。


刘东坐在角落里,脸色苍白,两只眼睛紧紧的盯着窑炉。眼神中透着不安、怀疑、惶急,以及恐惧。


局长就站在窑炉边,其余人散落各处。


十几号人,研安室里却安静的可怕。


突然,“叮”的一声,一众研发员齐齐的一个激灵,又齐齐的围了上来。


十个半小时,一分不差,一秒不少。


所有的流程、控温、湿度,都是严格按照林思成临走时的交待。


但有没有成功,是红是黑,还不知道。要自然降温,还要靠炉内的高温气体完全氧化或还原釉层。


一夜都过去了,不差这两个小时。


继续等,一直到中午十二点。


王虹看了看表,声音很小:“局长,应该可以开炉了!”


局长猛点头:“开!”


王虹小小心翼翼,旋开门栓。


当打开窑门的一刹那,一股热浪扑面而来,随后,一黄一绿,两道幽光映入眼帘。


不管懂行的不懂行的,瞳孔齐齐的一缩:


一件青幽如玉,内间浅色斑点,就如将出水的青蟹壳,却更为晶莹,更为润泽。


另一件黄如古铜,润若鸡油,又如流苏内塑,布满黄褐色的纹路。


蟹甲青,鳝鱼黄……东西就摆在面前,还冒着热烟,这难道还是假的?


而刘东硬是拦着,就只烧了这两件……


所以,这人得有多坏?


骤然间,一股怒火冲上天灵盖,局长猛的回过头。


那眼神,就像两只箭,直直的射了过去。


刘东脸色发灰,嚅动着嘴唇,却不知道怎么狡辩。


他还怎么狡辩?


但是谁他妈能想到?


一想到接下来结局,刘东的身体就止不住的颤……


但没人再管刘东,哪怕把他杀了,也无事于补。


重点是怎么补救:事是刘东干的,但当初汇报时,却是局长和杜所长一起做的决定。


包括远在京城的孟所长也跑不掉:没他一惯的纵容,没他撑腰,刘东哪来这么大胆子,一直不把杜良志放在眼里?


局长用力的呼了一口气,看了一眼杜良志。


杜所长秒懂,忙拿出手机:“局长,我现在就联系!”


他当即就打,先打给林思成,一直不接。再找商妍,依旧不接。然后又打给苏院,不但没接,还直接给挂断了。


然后第二遍,第三遍……


突然,手机里进来了一条短信,备注是苏院长:杜所长,是不是费用不够?


没事,你报个数目,我让工作室的财务过去结……


二十来个字,像是针一样刺到眼中,杜所长的脑门上渗出了汗珠。


他咬着牙,把手机往前一递:“领导,你看!”


局长瞄了一眼,脸色一变。


别打电话了,这件事情没有任何转寰的余地……苏院长就是这个意思!


但再没余地,也得想办法转寰……


“我去给领导汇报……你们现在就开始研究,不管是用什么办法:研究这两缸釉浆也罢,还是把这两件打碎了研究釉层也罢……”


“杜良志,你再问问孟树峰,真要被人抢注专利,还申了遗,咱们的耀州瓷,他这申遗人传承人,算什么?”


众人心头齐齐的一震:算是小丑,还是笑话?


局长呼了一口气,又环视一圈,“都想想后果……”


什么后果?


真到了那一天,什么奖金、补贴、职称,乃至荣誉……想什么好事呢?


如果追责,在场的有一个算一个,一个都跑不掉……


一瞬间,十多道目光扎在刘东的身上,就像是在看死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