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二狗有个物品栏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章,还清欠账(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李秀菊瞬间伸手,掐住陈二狗的耳朵,低声问道,“你个兔崽子,不会是去投机倒把?”


“我的娘哟,我哪里来的胆子。”陈启山连忙把采购凭证拿出来,“这是纺织厂的采购单,我找的是杨建国,是咱们桥头公社出身的采购员,和咱姐夫认识,人家看在姐夫面子上给了个高价。”


正经单位的采购员是拥有采购权的,可以对公也可以对私,特别是三年饥荒时期,这个权利无限大。


菊二嫂是认识字的,参加过村里妇女主任组织的扫盲班,就连家里孩子们的启蒙教育都参与过,除了字写的不好看之外能拼能读,她还能自己查字典,家里有一本老四留下来的破旧字典就放在她的床头边。


接过采购凭证,看着上面的签字和纺织厂的公章,李秀菊悬着的心一下就放下来了,她小心的把采购凭证折好,“单子你收好,千万不要弄丢了,这半匹布你准备怎么处理?”


“我想着给孩子们做一身,剩下的给彩云。”陈启山老实说道。


半匹布看着多,实际上也不少,成人衣服能做八到十二件,或者儿童衣服十五到十八件。


毕竟孩子们大小不同,衣服用料也不一样。


他这个做叔叔的给孩子们买不了衣服,用布料做衣服总可以了吧?


虎头,大妮,双胞胎,都做两身都不差。


“不行,你日子不过了?”李秀菊翻白眼道,“这么好的布料,给孩子们就糟蹋了,小孩长的快,用新布料就是浪费,咱们家的日子过的足够好了,要是连小孩都穿上新衣服,指不定会被嘴贱的说成什么呢。”

https://m.9biquge,com

农村孩子哪里有穿新衣服的。


都是大人的旧衣服改的,老大穿完传给老二,老二穿完在传给老三。


整个樟树村,乃至是其他村子,家家户户都是这样。


不考虑天气的问题,村里的孩子们甚至都不会穿衣服,主打的一个节省又皮实。


还有一些困难家庭,共穿一条裤子的都有,甚至很多人到现在都穿尿素袋呢。


她家要是真的给家里的孩子们穿上一点补丁都没有的新衣服,让村里人怎么看?


那场景只要想一下,就让人头皮发麻。


“孩子们都还小,应该没问题吧?”陈启山迟疑的说道。


“人小才有问题,”李秀菊摇头,态度坚决,“这布先放你这里,问问彩云的意见。”


“要不给您和老爹做一身?”陈启山说道。


“不用了,我和你爹不缺衣服,”李秀菊摇头道,“你爹有老三寄来的军服,你大姐也给我买了。”


“合着我连孝敬都送不出去。”陈启山自嘲道。


“知道就好,”李秀菊敲了敲他的额头,“老娘有闺女孝敬,也不求你养老,你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


这就是孩子多的好处了。


大闺女贴心,本身夫妻两人工资也不差,在公社里的生活也滋润,弄到好东西的机会也比较多。


老三在外当兵,能弄到旧军服,有机会就带过来或者寄过来,给老爹穿的都是相对较新的。


老大也是个有孝心的,他做木工手里有余钱也会给爹娘买内衣线衣,真用不上二狗孝敬。


菊嫂子最希望陈二狗能洗心革面,最起码能顶门立户,不至于让她担心小家庭的未来。


“行吧,”陈启山说着嘴角一翘,“这回没让您失望吧?”


“那谁知道,”李秀菊翻白眼道,“也许你这辈子就这么一次运气呢。”


“娘,你可真是我的老娘。”陈启山脸色一垮,这话真扎心啊!


可不就是这一次运气么,二狗可就被野猪拱没了,如果不是他到来,真就白发人送黑发人了。


不得不说,老娘真给说中了,可惜这是一个永远都要埋藏在心里的秘密。


“别废话了,把东西都收好,”李秀菊说道,“另外,上交十五块钱的伙食费。”


“十五?”陈启山瞪大眼睛,“我和彩云没吃那么多吧?”


“你自己挣多少工分没数吗?”李秀菊斜眼道,“这都是过去的欠账,十五块包括今年的。”


她管家一向公平公正,自从分家之后,就自己制定了账册。


各房都有记录,闲着没事的时候,也会拿出来和儿媳妇唠一唠。


三个儿媳妇,也就老二媳妇是个脾气好的,对钱财之物不怎么在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