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2章 科学抗旱,新技术展示(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面对张成南这反应的热忱,钱进疑惑的接过报告看了一眼。


然后精神一振。


《北梨山溶洞地下水勘察简报》。


他抢先看结论,结果这简报不正规,没有直接结论,只有个海滨市水利局地质勘探一队的落款。


于是他只好仔细看简报内容。


1.任务背景:为缓解本市严峻旱情,根据市抗旱指挥部部署要求,本队对北梨山区域开展水文地质专项勘探,重点调查岩溶发育及深层地下水资源赋存状况……


2.勘探方法:


地质测绘:完成1:10000岩溶地质填图,确认山体主体为质纯、厚层奥陶系石灰岩,岩溶发育条件优越……


3.主要发现:


溶洞系统确认: K1溶洞为主入口,初步勘察深度超百米,与下游多处次级渗水点(SZ01-SZ03)存在水力联系,构成规模性岩溶含水系统。


地下水脉证据:洞内多点渗水稳定(实测总渗流量> 0.5 L/s),水温恒定(16.5°C± 0.5°C)。

https://m.9biquge,com

K1洞口下方冲沟见常年性渗出泉(Q=0.1 L/s),水质清冽,水化学类型为HCO-Ca型,矿化度低(TDS < 300 mg/L),符合饮用水源标准。


地球物理异常区与溶洞位置高度吻合,推测为裂隙-管道型强富水带。


4.资源评价与建议:


资源潜力:综合物探、洞穴及水文观测,判定北梨山岩溶水系统静储量丰富,含水层厚、储水空间大(大型溶洞+裂隙网络)……


系统尚未规模开发,受降水入渗补给良好,是当前罕见的未扰动优质水源……


初步评估:初估可采资源量满足日供水量≥5000m(可供解决五万人饮水或相当规模农业应急灌溉)。


紧急建议:立即组织力量对K1溶洞进行详细测绘与涌水试验,精准圈定强出水点,为修建集水廊道/竖井工程提供依据。提请优先纳入应急水源开发序列……


报告洋洋洒洒三千字。


非常专业。


然后主要内容总结下来就是:有溶洞有地下水脉,水资源丰富,初步探查就能供应五万人生活和农业生产需求。


他深吸一口气,欣喜的说道:“好消息啊……”


“简直是爆炸性的好消息!”张成南这边是欣喜若狂,“西北地区本来是预定的受灾最严重区域,如今有了这地下水脉的发现,一个大困难解决了!”


说着,他指向了指挥部办公室墙壁上悬挂的行政区划图。


根据基层上报信息和专家们的检查预测,全市区域根据旱情轻重程度用不同颜色做了区分,其中被醒目的红笔圈起来的是一个个刺眼的“重灾区”。


这些重灾区里,西北区域红色格外深。


等到其他人陆续上班,张成南跟献宝似的,到每个人面前都显摆一下。


等到韩兆新开完了一个市府常委会回到指挥部的时候已经十点多了,张成南又冲过去给他看这份报告。


韩兆新无语:“你昨晚不是给我送家里去看过了吗?”


张成南讪笑:“对对对,我、我太高兴了,把这事给忘记了。”


韩兆新又看了眼钱进。


钱进在处理外地协调运水的既定计划:


“……十二号令确认了没有?争取调动甬城那边的运水专列,他们用的是十五节大容积罐车,一趟满载至少能送两千吨水!”


“到咱们站卸车转运是关键!赵主任,您负责接洽的是运输局专项通道卡口,到时候务必确保优先通行!陈科长,你负责协调铁路货场卸车效率和转运汽车队衔接,卸车速度按‘分钟’给我抠!”


“这水到时候早一分钟进罐,就能早一分钟送到重灾区去……”


几个围绕着他的小组成员纷纷点头,手中笔记白纸被飞快填满。


看完钱进,韩兆新再回过头来看张成南,暗地里一个劲摇头。


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


这差距多大!


他暗道你说你老张得意个什么劲?


第一,是人家钱进提示你山里有水的,而你当时还跟人家唱反调。


第二,现在发现了地下水有什么用?重点不是怎么能开发水源出来吗?


开发方案还没有呢,你先高兴上了,我真!


真想给你两窝窝!


确实有好消息送到,可当下收到更多还是坏消息。


烟灰缸里的烟头堆成了小山,不同部门负责人语速飞快地互相进行信息沟通与确认。


钱进的手指急促地在桌面地图上敲打着一个个卸水点和转运路线。


现在其实还用不着运水下乡,形式没那么危急。


但他看过灾情复盘,知道肯定用得着,所以提前进行部署,进行未雨绸缪。


白天在指挥部里忙活了一天,下班时候已经夜幕深沉,市府办公大楼早黑下来了。


随着他们离开,办公楼终于恢复了静谧。


钱进回到家里,魏清欢赶紧心疼的给他摆出来饭菜又给他准备水泡脚松弛:


“你们怎么整天加班?”


钱进在沙发上一个四仰八叉,汤圆几个小孩坏笑着想来逗他。


魏清欢俏脸拉的很难看,阴沉着脸喝道:“今晚想要出去站一夜?”


几个调皮孩子顿时打了个哆嗦,脸上坏笑变成了讨好的笑容:


“四叔我给你按摩……”


“四叔我给你敲背……”


“小舅我给你捏腿……”


“呃,那我干啥?小舅要不你转过身来我给你添腚?”


“陈爱国!”正在厨房收拾的钱夕闻言过来拎着儿子的耳朵走人了。


在指挥部紧张了一天的钱进此时终于得以放松,他享受着孩子们的按摩哈哈笑:“行啊,爱国,你小子有本事,等我给你整点跳跳糖什么的……”


陈爱国闻言欣喜若狂:“跳跳糖?还有跳跳糖?小舅万岁!小舅你太好了!”


“我也要跳跳糖。”其他小孩不甘人后。


只有魏清欢知道钱进画外音,她上去也拎钱进耳朵:“你干嘛呢?这都是些孩子,你怎么能给孩子说这些……”


“孩子怎么了?说这些怎么了?”汤圆撒娇。


魏清欢没法解释,瞪了小侄女一眼怒道:“孩子不能吃太多糖!”


几个孩子开始叽叽歪歪的表示不满。


这股家庭烟火气让钱进彻底放松,吃过饭,又得继续紧张。


进入书房,他揉着发涩发胀的太阳穴,把桌上厚厚一摞文件推到了台灯光圈下。


这些文件混杂着油印资料和技术图纸,全是明天开会的重点。


它们是钱进从‘国外引进’的新型农业生产技术。


此次他主要‘引进’了两项生产技术,一是滴灌工具生产技术,二是液压柴油机打井机生产技术。


同时也有相关的工具和机械设备引进国内。


不过技术手册只是书籍,可以通过航空迅速送到他手里,工具和设备那就麻烦了,需要走海运好些日子才能送到。


所以,工具和设备是实打实的东西,而这些书籍所属的技术手册全是商城买的21世纪款新型技术。


商城买到手的是中文版,他用翻译工具加班加点干成了英文版,再由打印机印刷装订成册交付给上级单位。


你们自己翻译去吧!


这方面他不担心会引起有心人的注意,钱进现在的工作便利性太大了。


他的工作岗位就是跟国外的新技术、新设备直接接触,所以对于他展示出来的国外先进工艺与技术,领导们都是默认应该的。


另外。


社会上开始出现所谓的‘香功大师’了,所谓的‘气功热’开始出现端倪。


能出现这个社会现象,原因很复杂,其中有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八十年代人的盲目崇拜心理很严重。


钱进现在就被很多人盲目崇拜了,甚至他发现,连王振邦这种身居高位的领导都崇拜他……


一直以来,王振邦对他这边都非常支持,钱进以为他是爱护自己这个晚辈,或者佩服自己的能耐。


结果慢慢的他发现了,王振邦是有点崇拜他!


钱进很好的利用了这一点。


他从国外搞到新技术、新工艺的时候,偶尔会模糊来路,显得高深莫测。


这不会引起刨根问底或者怀疑,而是让人对他的能力、路子、渠道更是崇拜。


再一个,现在社会的主流是抗旱,没有人还有心思去想别的。


所以等他把这资料交给国家,如果国家能在短时间内展开生产,那北方的抗旱工作会进行的轻松很多。


就拿滴灌技术来说。


这项技术发展历史得往年推二十多年,五十年代以色列那边就开始搞这个了。


国内也从五六年前开始研究这项技术,奈何进展不大,75年的时候国家从墨西哥引进了两套滴灌设备想开展逆向破解性研究,结果被特殊的时代给打断了。


等到1977年,边疆农垦科学院的专家开展了园艺作物滴灌技术的试验研究,但他们研究方向是使用塑料管进行滴灌,这就导致了造价高昂和推广困难等因素。


最终滴灌技术已经进入国内,却不被重视也没有实际应用工作上的突破。


钱进带来的就是这个,他这边给出了实际应用方面的突破性技术。


再次核对过内容没问题,随即,他从抽屉里取出一个厚厚的牛皮纸档案袋,将文件全装了进去。


魏清欢来给他送绿茶。


钱进伸手一片丰腴绵软,然后感慨:“红袖添香啊。”


魏清欢这次没拍开他也没骂他不正经。


钱进这段时间着实忙坏了,都没空去骚扰她了。


魏清欢对钱进精力只有一个评估方式,那就看他交粮频率。


只要高于一天两次就说明他闲的蛋疼,只要低于两天一次就说明他确实忙。


而钱进这次都已经老实三天了。


他将茶水喝掉,决定今晚把三天缺失的存粮全给补上……


第二天上午的会议室里,领导干部们看着钱进那眼窝深陷、眼袋乌青的样子忍不住感动。


韩兆新更是忍不住拍拍他肩膀叮嘱说:“小钱,别这么拼命。”


“这抗旱战役是持久战,不能太着急,你悠着点,一定要注意休息。”


“昨晚几点睡的?早上几点起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