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6章 钱老师课堂开课啦(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四月的尾声,太平洋的暖湿气流温柔地拥抱着海滨市。


各港口依旧繁忙有序,各工厂都在紧急生产,农村地区则在各基层供销社的指导下开始进行防旱工作。


在没人注意的海滨机场里,一架涂装着显眼ICI标识的专机平稳降落在了跑道上。


迎接它的并非只有北方春日干燥的阳光,还有市前三把手和供销总社的主要干部。


钱进在这里面职级是最低的,但他任务是最重的,也是位置最靠前的。


飞机舱门打开,钱进快步上前,他身后是两位神色恭敬的市外事办人员。


舷梯落下,一行人提着公文包出现,最后现身的是巴克利总裁。


他穿着剪裁考究的深灰色双排扣西装,戴着金丝边眼镜。


还带着寒意的风肆无忌惮吹过机场,立马有人给他披上小羊绒长风衣并递上了一顶帽子。


巴克利没有戴帽子,他淡淡的说:“会见贵宾的时候,这不礼貌。”


说话之间他锐利的目光扫过停机坪,像扫描仪一样精准地落在钱进身上。

https://m.9biquge,com

克拉克低声说:“他就是钱进。”


巴克利有些诧异。


这么年轻?


然后他居高临下俯瞰钱进。


钱进与开始下机的人员一一握手问好,英语流利、态度不卑不亢。


偶然间一抬头他看到了巴克利,便冲他点头微笑。


巴克利也回以微笑,然后低声感叹:“该死的年轻感,这可真好啊。”


他下机与钱进握手,克拉克介绍了他的身份随后介绍了一群精干利落的员工。


这些人是ICI的技术、法务、销售谈判成员,巴克利带来了一支能够体现ICI外事谈判最高规格的阵容。


“巴克利爵士,一路辛苦。”钱进脸上是礼节性微笑,热情却带着距离,“欢迎来到中国。”


他接着又把主要领导进行一一介绍。


巴克利与海滨一把手握手,脸上同样浮起职业化的微笑:“尊敬的领导同志,感谢你们的热情迎接。我对咱们这次的会面,真是充满了期待。”


此时是双方关系最好的时候。


还没有利益冲突。


因此你好我好大家好,相聊甚欢。


海滨市乃至省里都非常重视这次ICI谈判代表团的到访,巴克利几乎是改革开放以来,到访国内的西方发达国家商业界最高领导。


市里开会讨论将他们安置在了银滩招待所,一把手亲自将代表团送了过去,并且给他们安排的全是环境最好的临海套房。


行李员小心翼翼地搬运着一个个皮箱。


很沉重,之前技术人员检查有没有出问题的时候打开了,钱进发现里面全是精密仪器。


带着精密仪器来进行价格和合作条件的谈判会?


他觉得这很有意思。


送走客人后,钱进转身走向同一层尽头一间早已为他准备好的朴素客房。


谈判前的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最终的利益天平向哪一方倾斜。


他需要近距离观察这些英伦的来客,也需要负责他们的饮食起居、一举一动。


华灯初上,精心安排的接风宴在招待所最高级的雅间“海韵厅”举行。


灯光柔和,考究的青花餐具摆放整齐,上午负责接机的领导们全部来做陪,规格极高。


席间觥筹交错,双方相互致意,气氛看似融洽热烈。


巴克利和克拉克的祝酒辞充分表达了对中国市场巨大潜力的看好与合作的诚意,一把手和二把手则对ICI这样的国际巨头“雪中送炭”、支持中国农业现代化表示感谢。


钱进的话最少,这里也用不着他说话。


他现在的任务就是当花瓶,只是得体地微笑、敬酒、回应问候。


偶尔在翻译忙不过来的时候,他也要帮忙进行补充翻译。


晚宴持续两个多小时,宾主尽欢。


宴会结束,钱进本来以为今天完活了,结果巴克利对他发出了一个更私人化的邀请:


请他去总裁居住的套房会客厅里,品尝一些从伦敦带来的单一麦芽威士忌。


在这年头,私下里接触外国商务代表团是大忌。


不过钱进负责的就是跟他们的接触,所以不需要事实上报。


另外他也需要跟巴克利这个能做主的人进行一次私下里的交锋,所以他欣然应允。


厚重的丝绒窗帘隔绝了窗外海风的声音,套房会客厅的灯光被刻意调暗了些,营造出放松的氛围。


三杯琥珀色的威士忌倒在了精致的玻璃杯里,克拉克看到钱进后端起一杯递给他。


杯子里的冰块咔哒作响。


他看到钱进带了个袋子来,里面是个瓶子,这样他有些意外:


“钱先生,您这是带了你们国家的美酒吗?让我猜猜,是茅台还是五粮液。”


钱进笑了起来,说道:“是关子。”


“关子?”两人面面相觑。


钱进再次说道:“我要向你们卖个关子。”


两人更迷糊。


什么意思。


这小子要私下里向我们卖个什么东西吗?卖一种叫关子的酒吗?


两人一边疑惑一边迅速的进行眼神交流。


难道这小子想干私活赚歪钱?


要是这样的话可太好了。


商务谈判的时候,任何人都喜欢对方出现了贪财爱占小便宜的那种对手。


巴克利的心放松了一些,舒适地侧躺在了宽大的单人真皮沙发里。


他抿了一口酒,好像只是朋友闲聊:“钱先生,今天的氛围非常好,看来我们双方合作的大方向,已经明确了,这真让人欣慰。”


“不过在即将展开的正式商业谈判之前,我这个搞了大半辈子化工的老家伙,还是忍不住想和你聊点纯粹技术层面的东西,当然,这纯粹是个人兴趣。”


钱进自然乐意奉陪。


结果对方还真不客气:“作为同行,我实在很好奇,贵国在百草枯这种极具挑战性的化合物的工艺放大过程中,想必也遇到了无数棘手的技术难题吧?”


“比如那该死的吡啶甲基化过程稳定性、高温下还原剂的活性衰减控制等等。”


“这些都是困扰了我们ICI多年才解决的魔鬼细节,贵方的科研人员又是如何巧妙破解的呢?现在我们双方都已经拥有了百草枯的合成能力和生产技术,所以技术方面没什么好隐瞒的了吧?”


“巴克利总裁的这个问题真是问到了点子上,”克拉克在旁边捧哏,“一直以来我也很好奇,钱先生,能满足一下我这个老朋友的好奇心吗?”


钱进握着一杯酒目瞪口呆。


试探进行的这么直接吗?


这些英伦绅士咋回事?


聊天这么硬核的吗?


他不是傻子,自然明白对方的意思。


这是要试探自己。


这是依然不相信中国拥有百草枯的生产能力。


嗯。


这两人的想法太对了。


中国确实没有百草枯的生产能力。


巴克利这边坦然自若。


是的。


他也知道自己问题很直接,可他有自己的用意:


经过晚宴交谈,他们都看出来了,赴宴这些人包括钱进在内都不懂百草枯的生产技术。


这样他们找钱进聊技术,而钱进又不懂,这样他聊不出什么来,那就得找个懂技术的出来聊。


懂技术的往往不像搞谈判的这样圆滑,到时候他们就可以探查出更多有用信息了。


简单来说。


其实两人压根没想从钱进口里得到什么信息,他们是想逼钱进交出一个能口里可以透露他们需要信息的人。


这阴谋很低级。


钱主任看的透透的。


至于应付策略?


简单。


武安钢铁的马科长课堂开课啦。


坐在沙发上的钱进姿势更放松。


他端起自己的酒杯,没有立刻去喝那昂贵的威士忌,而是将目光透过晶莹剔透的杯壁,落在杯中晃动的酒液上,仿佛在欣赏其中的光影流动。


姿态潇洒而放松。


克拉克心里恚怒,又要开口。


结果就在此时,钱进突然开口:“让我好好想一想。”


巴克利立马笑道:“好的,钱先生,请仔细想一想。”


钱进足足想了得有两分钟,然后缓缓开口:“说实话,技术难题,确实无处不在。”


“每一项技术的突破,都是无数科研人员呕心沥血的成果,您刚才提到的那些关键点,确实都是极其困难的挑战。”


“我们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也是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苦努力,才摸索出一些可行的路径……”


这种回答并没有出乎预料。


巴克利早就预判到钱进会说出一些模糊笼统的困难描述或者避重就轻的外交辞令,他也有办法应对。


然而,钱进的话语却突然出现了转折:


“其实对我们而言,在解决了百草枯的基本规模化生产之后,更加耗费心力和反复论证的课题,反而是另一个方向——如何确保使用者安全。”


确保使用者安全?


这个词似乎有点偏离了核心的生产技术讨论,让巴克利和克拉克都感到了意外。


克拉克下意识看向老总,老总则下意识地皱起了眉头。


这样他只好自己往下接话题:“哦?安全?”


“这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角度,愿闻其详?”


钱进闻言露出微笑,他放下酒杯将带来的布包打开了,拿出了里面那个瓶子。


巴克利和克拉克刚才以为他是拿了酒。


其实他是拿了一瓶剥掉标签纸的百草枯。


这瓶除草剂用的是棕色玻璃瓶包装,钱进喝掉杯子中的酒,打开盖子将除草剂倒了出来。


巴克利的眉头皱的更厉害。


这是什么东西?


玻璃杯里出现的液体是一种深沉的墨绿色,有种污浊的感觉,在会客厅昏暗柔和的灯光下,这种液体透着一股让人不愿意接近的颜色。


“总裁先生,克拉克先生,”钱进指向了玻璃杯。


“你们一定知道,百草枯一旦被人误服或用于某些极端轻生手段,其后果是极其严重且几乎不可逆的,完全没有特效解毒剂。”


“正因如此,我们在成功掌握其工业制备后,将大量精力投入到安全防护设计上。我们认为,保护人的生命权,是技术服务于人类最根本的底线。”


“因此,我们强制性地在生产规范中增加了三道防护机制。”


一边说着,他一边煞有其事的伸出食指、中指、无名指数了起来:


“第一道防线:视觉警示。”


“就像你们看到的那样,我们将它染成这种极其难看、甚至令人感到不适的墨绿色,它绝不应该像是任何可以饮用的东西。”


“我们让何看到它的普通人,产生的第一直觉都是警惕——这不是水,不是饮料,这是危险的农药!”


“等等,你说这是农药?不,这是百草枯?”克拉克指向漂亮的杯子震惊的问。


他太熟悉百草枯了,那应该是无色或浅淡褐色的液体。


巴克利却明白了钱进的意思,说道:“你们往里面加入了染色剂?”


钱进说道:“是的。”


他又落下第二根手指:“接下来我们设置了第二道防线,是嗅觉屏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