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章 战天斗地,练凝聚力,练战斗力(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经过这次打击走私犯行动,社员们是彻底服了他。


因为所有人都跟着沾光了:


有消息传出来,考虑到城市治安问题加上他们立了集体功,劳动突击队要全员并入治安突击队!


这让所有队员激动不已,对钱进也感谢不已。


他们确实该感谢钱进。


因为事情就是钱进在推动。


钱进跟黄永涛商量,增加治安突击队人手,但不用治安所发补贴了,由居委会进行补贴。


黄永涛很乐意。


现在国家财政紧张,治安突击队的补贴一直由各街道治安所负责。


如果泰山路居委会愿意帮助治安所出钱,且治安突击队增加人数,那对治安所来说是好事:


工作压力小了很多,甚至以后他们都不用值夜班了,派治安突击队员值班就行。


而居委会愿意出这部分补贴,是钱进跟魏香米承诺了,他会主持组办一家小集体企业,每个月至少给居委会创收5000元!


魏香米一想,如果以劳动突击队为主体创办的小集体企业能每个月给居委会创收五千元。


那么居委会为他们额外开支几百块钱不算事,她这个代主任可以拍板答应。


另外,一旦这小集体企业办成对她来说还有更重大的意义:


她现在着急能上位居委会当主任,可她是妇女主任,要想上位并没有那么顺理成章。


可是如果她做代主任期间做出了成绩,那在上级领导眼里自然可以加分,就更有把握上位当居委会主任了。


所以钱进很轻松的推进了这件事。


现在唯一问题就是怎么成立一家能月创收几千元的小集体企业。


这跟集体下乡支农有关。


上次支农五支队伍分开了。


这次支农全大队在一起。


五十多号人大清早就整好队伍,绿色的解放檐下落上了白露,军绿挎包里塞着搪瓷缸和食物,每个人的裤腿都打了绑腿。


自行车后座绑了袋子,有米有面有冻肉等各类物资。


钱进解释说生产队委托他在黑市换的:“这不是光明正大的事,路上有人问,咱们就说是咱去下乡支农给农民兄弟们带的物资。”


“到了生产队别提这事,涉及到一个合理分配问题,咱们不多嘴,让人家队集体自己研究。”


队员们没多想,纷纷点头说是。


钱进特意请来了魏香米来进行动员。


魏香米需要展示自己的机会。


为此她利用自己的人脉,特意请了《海滨劳动报》的摄影师来拍照。


今天天公不作美,有些寒冷。


才进入11月没几天,北风已经凶残的掠过西伯利亚寒原进入神州大地。


街道大喇叭特意播放了电影《春苗》的主题曲,《工农一家人》。


慷慨激昂的旋律中,魏香米做了下乡动员,最后发出一声号令:


“同志们,咱们此次支农行动要记住三条铁律——”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劳动不怕脱三层皮,思想永远跟着红旗走!”


钱进带队鼓掌。


队员们使劲鼓掌。


摄影师按下快门对魏香米点头。


魏香米高兴的抿嘴笑,看钱进的目光那叫一个满意。


五十多个人,五十多辆自行车一起开动。


这还挺浩浩荡荡的。


钱进在路边查看情况,对王东喊:“你体力好,留在最后面给我收尾。”


“记住,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掉队!”


王东现在可是彻底服气他了。


听到针对自己的命令他特意下车敬礼,大声喊:“明白!劳动突击队全体队员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许掉队!”


同样赶来参加集体行动的徐卫东冲他摇了摇解放帽:


“同志,我带领大部队先走一步,你在后面做好断后工作。”


王东:“滚,你阿猫阿狗也来给我下命令?”


五十多条好青年猛蹬车。


劳动布薄棉衣被寒风揉皱,搪瓷缸子碰在车子上叮当作响。


他们的呼吸在清晨的雾气里凝成白烟,就像一列火车开动了。


自行车队伍奔袭到公社。


刘有余带人在等待他们了——钱进给公社治安所长高明打电话,委托高明将这件事通知给了刘旺财。


农村消息传得快。


好些人抱着手在路边看热闹,看到五十多个青年顶着满头热气到来,他们也算是看西洋景了:


“好几年没有工人主动来咱乡下了,这是哪里的队伍,觉悟真高!”


刘有余和刘家水用自行车带来了一筐烤地瓜。


筐子里有厚实的被褥,掀开以后,腾腾热气往外冒:


“来,同志们歇歇脚,喝口水吃口烤地瓜咱们再出发!”


这些烤地瓜是用木柴灰烬堆焖出来的,外皮焦黑但撕开皮是红黄色丝瓤,不用捏就往外渗黏糊糊、甜丝丝的地瓜油。


钱进说道:“同志们,这都是生产队的老乡们省吃俭用留下的越冬粮食,如今给咱送来,咱今天不能吝啬力气啊!”


“生产队的盐碱地等着咱们去改造,冬小麦快要播种了,咱今天必须得大干特干!”


队伍里背着二胡的楼小光喊道:“队长放心,咱们这二胡拉的是《公社春来早》,保准让盐碱地开出大红花!”


刘有余听了嘿嘿笑:“钱领导,冬小麦上个月就种下了,现在都冒头了。”


钱进尴尬。


一不小心暴露了自己的无知!


吃了烤红薯喝了水。


队伍继续上路。


顺着大路行驶不多会,钱进看到远处灰蒙蒙的海岸线上出现了老队长的身影。


刘旺财领着社员等了半晌,他脚上的解放鞋沾了泥浆,手里握着杆铜烟锅,火星子在呼啸的北风里明明灭灭。


看到自行车大军到来,黑瘦的老汉裹了裹粗布外套,腰间草绳勒出精干的腰线,快步迎上去跟前钱进握手。


他看着众多青年连声问好,又说:“市里来的同志们怕是被冻掉下巴颏了?真是叫人不高兴,昨晚海风吹冷了,能刮透三层棉!”


“刘队长,劳动人民不怕冷!”周耀祖跟他握手。


上次来的时候他还是二队队长,跟生产队领导打交道的活由他负责。


刘旺财跟他使劲握手,看着他胸口别着的劳动徽章高兴的说:


“周队长,你这是进入国营工厂啦?”


周耀祖开心的笑,露出洁白的牙齿。


徐卫东假装无意的整理蓝制服,结果有民兵看到后问他:


“你怎么穿上这身皮了?我记得就是穿这身皮的那帮人抓了钱领导。”


这话把徐卫东给整无语了。


他支支吾吾的解释,结果青年民兵来了一句:“忘记历史意味着对革命的背叛……”


徐卫东彻底没话说了,赶紧脱衣服。


钱进指着他喊:“都向徐卫东同志学习啊,他要脱衣卸甲、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


“来,卸甲,卸甲!”


刘旺财跟他商量工作:


“今天就让同志们整地吧,俺队里地整的差不多了,还有二十多亩,你们今天能整出来。”


听到这话,下过乡、干过农活的队员们都知道生产队提前忙活过了,特意只给他们留下一点农活意思意思。


钱进可不是来走过场的。


他说:“刘队长,有什么活你尽管说,我们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


刘旺财呵呵笑:“就这个活了……”


钱进为了再次暴露自己的无知,把最近风头很盛的王东推了出来:


“王保卫,你回城有年头了,我要考考你有没有忘记下乡时候学习的知识。”


“这个时节除了整地,你觉得生产队里还有什么工作?”


王东精神抖擞的说:“树叶落了树枝枯了天寒了,现在生产队得砍柞木、积过冬木料。”


“再一个深秋咱农民讲究一个蓄就冬水、运就粪肥,也该给蓄水运肥了!”


钱进说道:“好,今天就按照这四个任务来!”


“整地!砍木!蓄水!运肥!”


“整地组跟我来!”徐卫东率先说话,军用水壶在腰上摇晃,好像挎着一把盒子炮。


眼前的盐碱地白茫茫一片,像撒了层粗盐,几株枯黄的蓬草在寒风里瑟瑟发抖。


二十个小伙子抡起铁锨,锋刃劈开板结的土块,震得虎口发麻。


“这土比铁还硬!”朱韬震惊的甩了甩发麻的虎口。


王东现在可积极了。


他撸起袖子露出毛茸茸的黑手臂,发了狠的说:“老子是人民战士,今天就是生铁也得给它撸下一层铁沫子来!”


有妇女挎着粗陶罐赶来:“掺点海蛎子壳粉,这是老辈人传的法子,整地的时候能软和一些。”


灰白色的粉末撒进沟垄,钱进一个劲挠头没研究出这是个什么原理。


他对楼小光说:“来,你去田埂上拉一首曲子给同志们鼓鼓劲!”


这事靠外力不行,还是得借助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楼小光抽出二胡坐在地头上,他跟抽了似的一个劲摇晃。


破旧的琴筒被海风灌得呜呜作响,《社员都是向阳花》的调子混着铁锨、锄头、镐把的撞击声,一时之间尘土飞扬。


有人不满意:“光啊,来个激烈的,你这是给盐碱地唱安魂曲呢!”


钱进说道:“安魂曲就对了,给它安完魂就可以用铁锨锄头给它做剖腹产了。”


众人哄笑间,竟有人真刨出一窝田鼠:


“哎哎哎,赶紧找一找,里面准有粮食!”


“田鼠抓起来,这不是土耗子,田鼠能吃,上火一烤冒油!”


周耀祖从挎包里掏出《红旗》杂志,问道:“要不要给同志们念这篇《大寨战天斗地》的文章?”


王东甩手:“可拉倒吧,听文章不如听歌,咱同志们也就这个觉悟了。”


周耀祖好脾气,一听这话便收起杂志,拎起镐把开始使劲。


盐碱地在阳光中铺展成灰白的褶皱,地表龟裂的纹路如同老人干枯的手背。


远处山峦低伏在铅灰色天幕下,轮廓被咸涩雾气洇得模糊不清,像一滩融化的铁水凝固在地平线上。


风掠过时卷起细碎的盐尘,簌簌扑在焦褐色的骆驼刺上,将最后几片蜷曲的叶片也染成霜白。


钱进直起腰扫视这场景。


远山,近海。


地灰,天蓝。


干农活很累很累,但这种场景、这种氛围、这种工作,确实能锻炼出一个人的生活积极性!


甩着大汗集体劳动一天给队伍增加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开十天大会都比不上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