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师:我的职业面板没有上限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四十四章 混沌适应(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深夜的实验室中,罗恩将所有获得的珍贵资料平铺在工作台上。


左侧是卡桑德拉提供的异界技术资料。


那些记录实验数据的水晶,在魔晶灯下散发着诡异光芒。


中央是幻景之王通过意识层析装置留下的虚拟环境构建理论。


密密麻麻的技术参数让人眼花缭乱。


右侧则是他自己积累的研究成果。


包括血脉调制、符文学、炼金术等多个学科的实验记录。


“爱兰,调整室内光线到最适合阅读的强度。”


树精默默执行着指令,翠绿的枝条精确地调节着魔晶灯的亮度。


她能感受到主人身上那种专注而兴奋的气息,那是每当面临重大突破时才会显现的状态。


隐者星与学者星链接所产生的共同影响,让罗恩的思维变得异常清晰。


那些原本看似毫无关联的知识点,开始在脑海中自动建立连接。


“传统模拟装置的根本缺陷,在于其‘预设性’。”


他开始记录自己的思考轨迹:


“我们总是试图在可控环境中重现已知威胁,但深渊的本质就是‘未知’和‘混乱’。


这种本质矛盾,导致任何预设模拟都无法真正准备探索者面对真实深渊。”


窒息般的恐惧、理智边缘的挣扎,以及面对未知时的彻底无助感。


这些都不是传统训练能够模拟的,因为它们的核心在于“意外性”。


“但如果……”


罗恩灵光一闪,开始在纸上快速绘制概念图:


“如果不是预设环境,而是让装置本身具备‘学习’和‘进化’能力呢?”


他想起了替身木偶的特性,那种能够适应和融合各种深渊特质的能力。


如果能将这种适应性应用到模拟装置上……


“适应性混沌模拟……”


罗恩心中念出这个概念,感受着其中蕴含的巨大潜力:


“不再模拟固定场景,而是创造一个能够自我进化的混沌环境。”


他开始在纸上绘制新的装置设计图。


核心是一个复杂的生物-机械混合体:


底层是传统构造,提供稳定的能量框架;


中层是培养的神经网络,负责读取和处理生物记忆;


顶层是符文控制系统,确保整个过程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还需要安全保障机制……”


罗恩想起了幻景之王关于“织梦文明”的警告。


虚拟环境的危险不仅在于技术故障,更在于使用者可能在其中迷失自我:


“必须设计多重安全锁,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强制返回现实。”


“渐进适应符文也是必需的……”


罗恩考虑着使用者的安全问题:


“不能让初学者直接面对高强度污染,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随着设计的深入,他意识到这个项目的复杂程度远超最初想象。


需要融合魔药学、炼金术、附魔学、血脉调制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还有保菌种血脉的深渊适配特性……”


他仔细研究着之前的分析数据:


“这种人工植入的‘开关机制’,如果能够安全激活其中的适配功能,而抑制侵蚀性……”


这个想法让他兴奋不已。


保菌种血脉就像是一把万能钥匙,能够与各种深渊能量和谐共存。


如果将这种特性融入模拟装置……


除此之外,他与替身木偶的双向链接,正在为他提供深渊第五层的实时数据。


“多亏了这个机遇,我可以用木偶作为‘实时校准器’。”


“通过链接获得真实深渊环境的参数,然后与模拟环境进行对比,不断调整和优化……”


夜色更深,但罗恩的研究热情丝毫未减。


这种专注于创造的状态,让他感受到了一种纯粹的快乐。


那不是征服的快感,也不是权力的满足,而是探索未知、创造奇迹的原始冲动。


这个构想,其实早在他刚到中央之地时就已经萌芽。


从最初的“移动模拟战装置”开始,他就在思考如何让训练更贴近实战。


但那时的他,只能在现有框架内进行小修小补。


真正的突破,来自于知识的积累和跨学科的融合。


卡桑德拉的异界技术,为他提供了能量整合的方法;


幻景之王的虚拟理论,为他提供了意识编织的基础;


而自己的多学科背景,则为这些技术的融合提供了可能性。


“时机确实很重要。”


罗恩感叹着知识积累的神奇:


“如果缺少任何一个环节,这个项目都无法实现。”


快要到第二天早晨的时候,初步设计终于完成。


他看着面前密密麻麻的设计图,心中满是成就感。


这可不仅仅是一个模拟装置,而是融合了多种前沿技术的综合性项目。


“如果成功,或许将一定程度上改变深渊探索的模式。”


他开始思考这个项目的更深层影响:


“降低新手死亡率,提高整体探索效率,甚至可能为深渊研究开辟全新的方向……”


“不过,设计只是第一步。”


罗恩冷静地评估着后续工作:


“材料收集、实际制作、测试验证……每一步都充满挑战。”


收拾好设计图,他开始思考下一步的安排。


“接下来要去见尤特尔教授,参观大师剑收藏……”


他开始规划下一阶段的行动:


“到时候可以把这份研究成果给教授看看,征求他的意见。如果能在观测站内先行试点……”


深渊观测站是最理想的测试环境。


这里有着丰富的深渊研究资源,也有大量需要训练的探索者。


如果能够在这里成功验证技术效果,将为论文提供更加有力的数据支撑。


“通过试行获得更多数据,完善论文内容,然后再提交给学术评审会……”


罗恩仔细计算着时间进度,心中的兴奋情绪越来越强烈:


“以这份研究的创新程度和实用价值,完全有可能在《解构》上发表,甚至……”


他的思绪飘向了更高的目标。


………………


下午三点,深渊观测站的最深处。


这里的走廊比其他区域更加古老,墙壁由某种会自主发光的活体石材构成。


那些石材表面流淌着如血管般的纹路,在罗恩经过时会微微脉动,仿佛在感知着来访者的情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