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不是刘辩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七十三章:给孤参照着汝南袁氏的族谱杀!(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孝宣皇帝时,法氏子孙徙至右扶风,修律法,世仕二千石!


法衍曾仕于司徒府,也就是袁隗的故吏。


但袁隗的执政理念与法衍完全不合,因此法衍主动请辞,而后凭借律法学识进入了廷尉府任职,一步步升至廷尉左监,也就是廷尉府的三把手。


此人虽非太子府家臣,却与担任廷尉正监的郭图配合默契,抄没赵娆及其兄弟、子嗣府邸之时也出了一份力,平日里也颇为认可太子的执政理念,投入了太子党之中。


而法衍的父亲乃是一位货真价实的零零后关西大儒法真(公元100年出生),这位八十四岁的老人家治今文经,向来以清高和刚直闻名。


法真以大儒身份参与到了邸报的编撰工作之中,认为这是一种可以更好地传播礼法和治民的手段。


而真正引起刘辩重视法衍的原因,也还是因为他有一位八岁的好儿子,其名为——法正!


不过刘辩并没有回答法衍的问题,而是将这个皮球踢了回去,道:“公则,季谋,汝二人以为当如何处置?”


袁闳向来鄙薄汝南袁氏骄奢无德之风,故而隐居不仕,连兄弟妻子儿女都不见。


原鸿,为袁弘变更之新名,袁闳胞弟,此人向来鄙薄汝南袁氏,根据汝南袁氏被捕族人所言,袁弘正是因为与袁氏族人就袁绍问题而决裂,变更姓名脱离家族。


这两人一个在隐居,一个公然与宗族断绝关系,虽然就法理而言当在族诛范围内,但就情理而言却是有些苛刻。

https://m.9biquge,com

当然,无论太子最终是否要处死二人,至少都是名正言顺的,毕竟你们体内有汝南袁氏的血脉,你们就有罪。


“臣以为当杀!既受生之恩赐,亦当承死之牵连!”


郭图的意思很明确,你生于汝南袁氏家族,受了汝南袁氏的生养之恩,又靠着宗族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凭什么等到家族因为谋反而要被夷三族的时候,你可以免于死罪?


你只是隐居乡野拒绝同流合污,又非积极为善救苦救难。


至于原鸿,谁知道是不是袁隗玩的小把戏,想为汝南袁氏留存一分血脉在世。


郭图咬着牙,以掌作刀虚砍,道:“殿下,除恶务尽啊!”


刘辩没有表态,他当然认同郭图除恶务尽的道理,也信不过这两人,只是担心影响不好。


毕竟人家公开与宗族断绝关系,也算是不同流合污的典范了,因此刘辩转过头看向法衍,道;“季谋呢?”


法衍轻抚短髯,略作沉吟,微微摇了摇头,道:“殿下,臣与公则之见略有不同。”


“袁闳虽为隐士,却也有些名气,而原鸿亦是有德之士,更是公然与汝南袁氏断绝关系,如此诛杀恐招致非议。”


法衍话音落下,郭图登时便瞪了过去。


你小子装什么好人,都在廷尉府里混的,你审犯人的时候什么凶残模样老子不知道?


搁太子殿下面前装仁善是吧?


却见法衍回以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后,继续道:“故而臣以为可污其名声,再杀之!”


刘辩微微一怔,他还以为法家士人出了个修大德的,却没想到是个缺大德的。


“臣以为,可就袁闳离别父母隐居之事做些文章,批判其不孝!”


“至于原鸿,背弃宗族,亦大不孝也!”


“不孝之人,诛之何妨?”


一旁的郭图叹了口气,不得不感叹自己还是年轻了,先污其名再杀之,这是先诛心再杀人,太狠辣了!


“那便如季谋所言。”


刘辩颔首,若非这事多少有些不地道,他真想抚掌大笑。


先是舆论抹黑,再行诛杀之举,干着凶残酷吏的活,领着铁面无私的名。


果然是儒皮法骨的新一代法家士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