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官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5章:互相瞧不上【4K】(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翌日,增地县外。


随着几日的忙碌,城外的汉军大营已然巍巍然好似城池一般。


虽是木寨,但当高句丽王于高处眺望时,依旧忍不住眉头微皱。


别看高句丽起于辽东蛮荒之地,但国内却颇为推崇汉人文化。


由于高句丽没有自己的文字,便一直使用汉文。


高句丽第二代国君琉璃明王在位时便娶汉女,曾作《黄鸟歌》:


翩翩黄鸟,雌雄相依。


念我之独,谁其与归?


甚至历代高句丽王陵墓志均用汉字书写,可见其汉化程度较高。


所以像《孙子兵法》这类的汉人兵书,高男武也算是自幼熟读。


即便并无先贤注释,但依旧让他学出了些门道。

https://m.9biquge,com

“此人果然是个硬骨头!”


当高男武眉头紧皱的带着众骑巡视一圈后,忍不住如此感慨道。


“就地扎营,明日再攻!”


见并无机会可趁,高男武也只能放弃了侥幸速胜的心思。


与此同时,汉营望楼上魏哲也在看着城外的高句丽大军。


当看见高句丽大军乌泱泱一片好似潮水般涌来时,望楼上顿时沉默了。


人一上万,无边无际,更何况是两万大军?


即便是经历过秽貊决战的元骏,此刻脸色也不禁有些凝重。


因为他发现高句丽人的气势实在要比散装的秽貊联军强大多了。


众人之中也就是魏哲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毕竟和黄巾之乱中的诸多大场面相比,眼前这些还真算不上什么。


看着眼前正在扎营的高句丽大军,魏哲心中反而有些疑惑。


“这么快?”


“府君,可有什么不对?”


魏哲想了想,却并没有解释什么。


他只是感觉高句丽大军来的有点快了,并且毫不犹豫就冲着增地县来了。


或许……想速战速决的并不只有他一个!


说是直觉也好,战场感知敏锐也罢,魏哲思量片刻之后忽然开口道:


“公孙昭听令!”


此言一出,身后众人顿时一愣,不过公孙昭却立刻反应过来。


“在!”


“命你率三千骑兵游走在外,寻机断敌粮道,可便宜行事!”


须知粮道系一军之咽喉也。存亡通塞,成败攸关。


故古之名将多有令偏师游兵往来,或截敌后途、或焚其积粮。


粮道若断,不败而败也!


这些道理公孙昭自然明白,不过他就想问一句,哪里来的三千骑兵?


不会让他背上插个三千旗帜吧?


见公孙昭一脸茫然的模样,魏哲也没有卖关子,直接解下佩剑与他。


“此剑随我多年,乐浪军屯诸营俱识此物,以此剑为凭,三千骑兵自来。”


话说剿灭秽貊七部之后,魏哲虽然养不起四千汉骑,但并不代表不存在。


尤其是本就从各营军屯挑选出的三千骑兵,如今不过回归本营而已。


而见魏哲这么一说,公孙昭这才松了口气。


“喏!”


只见他郑重接过魏哲的佩剑,便立刻毫不犹豫的下了望楼,带人疾驰而去。


远处的高句丽斥候见状当即率了一小队人马追杀了一阵,不过死了几人之后便撤了,只当这是魏哲派出的求援信使。


当晚,增地县与城外汉营俱提高警戒。


即便夜间斥候报事,都必须先令其于门外二十步站定,守卫辨其声音,确认令箭,方可放进。倘若迁延不去,或径闯城下者则一律射杀,死者勿论。


在这方面魏哲倒是一点都不担心错杀。


次日,五更漏尽,擂鼓已毕,众营各起梳洗。


待用完朝食,鸣鼓升旗后,众将便齐齐聚于魏哲大帐之中。


“出营~列阵!”


随着魏哲一声令下,众将轰然应喏。


经过这几日的筹备,关于如何应对众人早就有了预案,此刻倒不必多言。


当此之时,高句丽大军也做出了相同的决定。


于是浿水东岸只听得一阵人嘶马鸣,旌旗猎猎,连空气都变得紧张起来。


……


高句丽阵前,只见十几名身材魁梧的将领驻马而立。


其中一名圆脸秃头的悍将观阵片刻之后,不由摇头感慨道:


“啧啧~魏氏小儿还真有点本事,这么短的时间竟能征召数千青壮。”


此人不知魏哲底细,还以为除四千乐浪郡兵之外剩下的都是他紧急征召的。


见他这么一说,一旁诸将当即面色各异,有不屑的,有皱眉的。


不过高男武却依旧面不改色,毕竟他早就对魏哲足够重视了。


此刻他甚至还有心情谈笑道:“看来这厮是想御敌于外了!”


昨日汉军未曾出营,高男武还没有发觉。


此刻一看汉军阵势,他当即便认为魏哲已经将所有兵力都集中在此了。


念及此处,高男武顿时抚须而笑道:“此人倒是懂事,正合孤意。”


闻听此言,一旁的高延忧顿时笑着凑趣道:“父亲既然喜欢此人,孩儿定将这厮生擒,献与父亲!”


高男武闻言当即爽朗的大笑道:“好!听说汉帝喜欢用什么阉人,届时便将这厮阉了,当个奴婢吧!”


此言一出,周围诸将顿时哄笑一片,一副吃定了魏哲的模样。


自高男武以下,高句丽大军亦是士气高昂,战意熊熊。


不得不说,高句丽能在辽东兴风作浪这么多年也确实有些本事。


就比如现在,魏哲放眼望去便发现高句丽大军并不缺乏刀兵。


相比于乌桓、秽貊等族,高句丽显然在金属冶炼方面有一定基础。


再加上高句丽境内并不缺少铁矿、树木,故此刀矛甲胄并不少。


即便披甲率不高,但已然不是一般的蛮夷军队了。


这般想着,魏哲当即下令让匡晟领三营屯兵左出,胥宽领三营屯兵右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