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官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5章:暗流涌动(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等到光武帝驾崩,明帝即位时,黄河水脉更是向东摆动,两岸苦不堪言。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王景领下了治理黄河水患的重任。


而王景最终也确实没有辜负天子的期望,根据当时黄河的水况提出了“堰流法”,以“筑堤,理渠,绝水,立门”等技法治水分流,并且修筑了“自荥阳至千乘海口千余里”的黄河大堤。


由于当时在取水口荥阳以下,还有濮水、济水等支流汇入黄河。


于是王景将这些支流相互沟通,在相通处设立水门,等到洪水来了,各支流的水门既削减了洪水流量,又分走了大量泥沙,减少了黄河河床的淤积量,减缓了淤积速度。


也正是通过这种分流、分沙的底层逻辑,王景终于让泛滥了六十年的黄河得以平息,兖、豫两州因此有大量土地涸出地面,使得两岸一片欢呼。


然而实际上王景的功德其实远比时人看到还要宏大。


因为自此之后,黄河在往后八百年都相对安澜。


后世史书言:王景治河,千载无恙。


仅凭这一句,乐浪王氏就真是不折不扣的祖上积德了。


当然,朝堂也没有亏待王景。


治河功成之后,王景先后任徐州刺史、庐江太守等职。


而王景在任庐江太守期间,因百姓不知牛耕,导致明明地力有余,粮食却常常不足,于是他又不辞辛苦的率民修复春秋时的芍陂稻田,并且耐心的教民用犁耕,使得境内五谷丰给,而后又训令蚕织,堪称是货真价实的“父母官”。


也正因为过度劳心劳力,王景最后卒于庐江。


“名传当代,功在千秋”这八个字王景可以说是当之无愧!


不过话又说回来,自王景之后乐浪王氏就再没出过什么人才了。


别说是两千石了,就算是县令都没一个。


可即便如此,在乐浪郡这个苦寒边郡,乐浪王氏依旧算是郡中望族。


故此这次五督邮巡县的事情发生后,各家豪强纷纷找上门来。


然而看着四下那一张张貌似恭敬的脸庞,王端心里别提多腻歪。


他比谁都清楚这群孙子在打什么算盘,无非就是想让王氏当出头鸟。


是福是祸,总想着让王氏先探探路,都是一群黑了心的。


念及此处,王端也不客气,直接冷声道:“慌什么?大汉可还没亡呢!”


待堂下安静下来之后,他方才慢悠悠的端起蜜水喝了一口。


直到众人都有些焦急时,王端这才轻叹一声。


“手上有不干净的地方,赶紧处理了吧,没必要为了面子置气。”


“谁家没几个不孝子孙?就当修剪枝叶了!”


见他这么一说,堂下某些豪强顿时眉头紧皱。


他们来这捧王氏的臭脚可不是真想听这老家伙说教的,还不是想让王氏出头。


于是有几人对视一眼后,只见一个身材肥硕的中年文士道:“王公,我等倒不是为了面子置气,只是那魏公威实在不识好歹呀!”


说着他看向周围的几位家主,义愤填膺道:“当初他得胜归来的时候,在座的各位谁没有恭贺过?结果呢?他这是一点脸面都不给咱们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