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官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章:暗流涌动【4.7K】(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压力是不存在的。


在得知管休的想法之后,魏哲没有考虑多久便果断同意。


即便此事真的有伤天和,那也是罪在当代,利在千秋。


为了后世的华夏子孙少点恶心,这点骂名他担了又如何?


不过如此一来,很多安排就要做出调整了。


更别说管休的这封书信直接将整个计划的复杂程度又提升了一个等级,执行的难度亦高了一层。


想要成功实行这个计策,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譬如粮食怎么运送?


“陆路肯定是不行的。”魏哲在思量半晌之后无奈道:“三韩纵深千余里,若是以牛马运送十石恐怕剩不下三石,损耗太大。且不说我们能不能拿出如此多的民夫,三韩各部恐怕也不会让我们过。”


戏志才闻言亦是点头赞同。


确实,这就好似在敌国境内建立粮道一样,完全没有保障。


要知道那可是粮食,沿路的三韩部落不抢才怪。


“如此只能用海运了,但当下的船只可就不够。”


“那就造,也无需太大。”只见魏哲指着三韩地图说道:“从海冥港口出海,沿岸而行便可绕三韩一周,完全无失航之忧。”


闻听此言,戏志才想了想便微微颔首。


正好带方县接纳了大量的流民,一时间倒是不缺少人力。


当然,两人眼下也只能做些后勤补给的工作。


具体该如何将粮食散出去,还是要由身处一线的管休决定。


反正经此一事,魏哲对管休的能力已经十分放心了。


不过很快戏志才又提出了另一个关键的问题。


“眼下农时已过,即便我等将蒸谷送去,恐怕也收效甚微。”只见戏志才颇为无奈道:“况且三韩与中国不同,只有春耕而无秋耕,此间农夫并没有种植宿麦的习俗,蒸谷之策想要见效恐怕还得另选时机。”


所谓“宿麦”就是冬小麦。秋冬种之,经岁乃熟,故云宿麦。


汉武帝时曾派汜胜之为轻车使者,巡视关中,劝种宿麦。


《汜胜之书》中就对宿麦的耕作有着详细的记载。


但即便宿麦在前汉就已经推广了,可直到现在也没有在全国普及。至于三韩之地就更不用说了,恐怕连宿麦是什么都不知道。


故此听戏志才这么一说,魏哲不由眉头紧皱。


还真是这个道理,农时不等人,三韩的农夫也是知道时令的。


如此一来这些处理过的蒸谷即便流入三韩,但经过东夷人大半年的消耗之后也剩不下什么,来年恐怕也是用新粮做种。


念及此处,魏哲不由陷入沉思。


片刻之后,只见他眼神决然的拍案道:“那就再等一年。”


正所谓:欲速则不达。


为了朝鲜半岛日后的千年格局,魏哲有足够的耐心等待。


反正好饭不怕晚,只怕吃不到嘴里。


闻听此言,戏志才顿时心中有数。


于是围绕先前的计划,两人不得不再次做出改动。


秽貊的局势倒是没有三韩那么复杂,人丁也没有三韩那么多,原先的准备便足以对付秽貊各部了。


但魏哲本来准备一举扫灭秽貊与三韩,现在看来只能一步步来了。


先平秽貊,再灭三韩;先易后难,海东可平。


当晚,书房内的灯火彻夜未熄。


次日,待亲兵携书信离开之后,魏哲便来到了城北兵营。


“这些粮食都是熟的么?”


看着眼前冒着热气的粟米,魏哲忍不住问道。


库啬夫计鸿闻言当即解释道:“启禀县君,煮熟的粮食变化太大了,很难逃过老农的眼睛,眼下这些只是在滚水中过了几遍,灭其生机。并且待会儿还会再次晒干,过一遍筛子。”


说起如何处理粮食,计鸿可是这方面的行家。


毕竟以次充好,几乎是每一个库啬夫的必备技能了。


见他这么一说,魏哲当即放心的点了点头。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魏哲还是叮嘱道:“这批粮食处理过后你亲自盯着育苗,尽量做到无一发芽,并且外观要别无二致,此中火候你自己把握。”


反正眼下并不急着用,魏哲自然要想办法将效果做到极致。


而计鸿虽然不知道什么叫对照组实验,但魏哲的意思他还是懂的,当即肃然应诺。


……


且不说魏哲这边如何耐心准备。


另一边身处马韩桑外国的管休很快也收到了书信。


商队中谁也不知道信中写了什么,只见管休满脸笑意的将帛书烧了。


见此情形,也没那个不长眼的敢多问。


片刻之后,只见管休意气风发道:“走,去【臣苏涂国】!”


没办法,这桑外国实在没什么可看的,也就境内有几个港口还不错。


相比之下,【臣苏涂国】就有意思多了。


根据管休一路打听到的消息,【臣苏涂国】算是三韩最早的部落之一。


其国名之中的“苏涂”,正是马韩境内仅次于“天君”的鬼神。


并且由于马韩大王严禁他人祭祀“天君”,如大汉天子一般将祭天视为天子的权利,故此导致“苏涂”神在马韩的信仰反而更加普及。


毕竟祭祀的人多了,信仰的人自然也就多了。


而这【臣苏涂国】最早便是这“苏涂”神的巫祝部落,早期马韩各部的祭祀,甚至有不少都是从这个部落派出的。


只是随着秦汉之际箕准一统三韩,这个巫祝部落的地位才一落千丈。


不过饶是如此,随着箕准死后三韩大乱,这群巫祝还是纠结了一批信众占据了一隅之地,如此方才有了【臣苏涂国】的诞生。


从某种程度而言,这“臣苏涂国”算是马韩内部的教皇国。


当然,管休自然不知什么是“教皇国”。


但见识过太平道人那撼动九州的手段之后,管休就一点也不怀疑这群人胆子,他才不相信这群巫祝对恢复往日的荣光没有半点兴趣。


就算他们没有野心,管休也会帮他们激发出野心。


于是在见到“臣苏涂国”的大祭祀后,管休一改在伯济国的直爽,开始拐弯抹角起来,不急着谈买卖,反而大谈张角三兄弟的故事。


还真别说,别看黄巾军在大汉闹得天翻地覆,但海东却少有人知。


尤其是臣苏涂国这种地处三韩腹地的部落,就更一无所知了。


即便管休不知道什么太平道教义、经文,但光对于黄巾军的手段还是听说过一二的,像什么设三十六方,各令弟子统领,八州并起,险些改天换地。


一席话下来,直接说得臣苏涂国的大祭祀一愣一愣的。


甚至于旁听的仆役都不由沉浸其中,只觉如闻天书一般。


直到最后,管休方才开口道:“听闻贵国曾为马韩之主,只是一朝不慎被宵小所篡,以至于刁奴欺主。鄙人实在是为贵国不值啊!”


此言一出,古拙的神殿内顿时一静。


那大祭司这才知道,管休的目的竟然是这个。


但明白归明白,管休的话语还是深深的刺痛了他的内心。


甚至就连神殿内的其他祭祀,闻听管休之言都不禁深以为然。


要知道他们可是一直向往上古之时苏涂祭祀的地位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