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王业不偏安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4章 功成在我!(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臣以为,如今正是夺回汉中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


“陛下可诏命西路张郃五万大军击阳平,东路司马懿三万大军击城固,中路则由臣入斜谷出箕谷,紧随伪帝之后!


“我大魏十余万大军兵分三路,军临汉中!


“蜀寇兵不过五六万,更连遭大败,士气大丧,如何能挡我锐气?!


“陛下此番御驾亲征,若汉中重入我大魏之手,则陛下之天威不日将布于天下,巴蜀可传檄而定矣!”


曹真说得激动。


曹叡也听得激动。


事实上,当得知陇右大胜的那一日起,曹叡心里便已经有了一举夺下汉中的打算。


一旦夺下汉中,虽粮草未继,未必能继续进军巴蜀,可两川必然会因此人心大乱。


如今,三路连胜已成事实。


诸葛亮并不如想象中可怕。

https://m.9biquge,com

刘阿斗也不过是纸上谈兵。


这是曹叡当天子的第二年,他之所以不顾雒阳内乱的风险也要亲督大军进入长安,之所以听到阿斗御驾亲征后自己也亲临战场。


为的是什么?


不就是一口气吗?!


不就是想证明自己吗?!


父祖未竟之事业,功成如何不能在我?!


然而这位大魏天子心中虽然激动,脸上却是没有将这种激动表现出来分毫。


以至于让曹大将军觉得,自己是不是没有说动这位陛下,心中开始生出些许沮丧。


片刻后,他再次组织好了语言。


“陛下,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太祖当年西征张鲁,既得汉中,资粮无数,兵精将猛。


“当其时,谋主刘晔论以为刘备得蜀日浅,人心未附,力劝太祖应携大胜之势,举汉中之兵,以大势压之则巴蜀可定!


“倘若不取,必为后忧!


“太祖不从,谓刘晔曰,『人心苦不足,既得陇,何望蜀?』


“于是刘备得以喘息一二,人心渐附,不二年辄袭夺汉中。


“太祖悔之无及,乃使蜀贼伪立,天下三分。”


说到此处,曹真竟不知为何突然说红了眼:


“陛下,今我大魏宗室武德不兴,后继无人。


“臣若不幸,则我宗室再无方面之将可支关西!


“届时,兵权当付何人之手?


“若付宗室,不能破贼反为贼所破,则社稷更有倾颓之危。


“若付外臣,又岂非遗祸患于子孙后世?”


曹叡听到这终于一愣,开始仔细端详这位大魏柱石。


大将军确实已经老了。


抗吴的大司马(曹休)也老了。


要是这两位宗室重臣离世,那大魏宗室就再也没有可以领兵的方面之将了。


而眼前这位大将军口中的“外臣”,自不必言,就是司马懿。


大魏靠的是兵强马壮打出来的威望,与司马懿、陈群、钟繇这些世族共天下。


一旦司马懿、陈群、钟繇这些世族把兵权也拿了去,那还能靠什么呢?


天命?


他们信天命?


“昭伯(曹爽)可也。”曹叡最后无可奈何道,子承父业,未为不可。


然而闻听此言的曹真却是突然激动不已:“陛下,我子并无帅才,不可轻用!”


曹叡听到这再次一愣,心中不能不再泛起些许涟漪。


他当然知道曹爽才能难以为帅。


但确实没想到,这位大将军居然会为了大魏国事,当面劝自己不要用他的儿子。


“朕知道了。”曹叡沉思许久之后轻轻点头。


“朕回郿坞后便下诏,命张郃与司马懿东西两路一齐进兵。


“大将军要小心些。”


“臣必不负陛下之望!”曹真振奋万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