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王业不偏安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0章 三长两短(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杜袭这次却是没有反驳。


赵云老将,同样素以谨重闻名。


听到刘禅准备拿将士性命去弄险,想反对却又因刘禅御驾亲征而不能反对,


担忧自己一世英名毁于一旦,胸中难免郁愤难申,生一顿闷气,确也合乎情理。


曹真又问来义:“那你可知,伪帝与赵云可曾派人到上游蓄水?”


叛将来义闻言先是一愣,而后摇头:


“禀大将军,并不知晓。


“那贼帅赵云素来法令严明,自从来到斜水扎营后便下了严令,不得命令,任何人不准擅离各自营寨,否则军法处置。


“便是汲水伐薪之事,也是由他与邓芝派专门的人去处置,再分到各营屯中。


“这既是防止有人逃匿,也是防止有心之人把葛贼的空营疑兵之计泄露出去。”


来义作为一营校尉,自是知晓汉军斜水大营是一座疑兵虚营,所以对于赵云的军令一直没有生疑。


他也确实不知道,赵云与刘禅背地里到底在谋划什么。


此刻听到曹真与他的军师问自己是否知道赵云蓄水,方才恍然醒悟。


原来那日刘禅所说的破敌之策,竟是当年韩信击斩龙且的击敌半渡之策?


事实上,当日刘阿斗对着众校尉说丞相有策破敌,他就觉得是假的,十有八九是刘阿斗自己想来军营瞎胡闹。


这座空营里两万余人,大部分都是老弱,诸葛亮怎么可能会拿这些兵来弄险?


只能是你刘阿斗自作主张。


可你拿什么跟曹军打?


迟早要完!


只是一直没有机会与曹军有所沟通,心底也有些犹豫到底要不要降,毕竟家小都在蜀中。


直到今日见曹真大军冲来心中惶恐,又听见曹真本人大喊降者不杀,他便不由心动。


在蜀中时,他便整日听自己家那位族叔说刘禅迟早要完,心中早就对蜀汉失望,对大魏向往。


如今机会来了,自己一个校尉要是倒旗而降,对战局影响之大,未必不能在你曹魏获一个封候之位吧?


你曹魏肯定要把我立作榜样,大肆宣扬,好让更多蜀中之人向我学习吧?


想着封候可期,来义想笑。


另一边,曹真上下打量着这名不知道想什么正出神的降将,揣摩着这降将说的话可信与否。


最后看向杜袭:“军师,现在是什么时候了?”


杜袭抬头看看天色,道:“应该过了申时了。”


曹真闻言,先是抬眼看向对面那座五丈塬,其后看向渭水,最后才扭头往周围军阵看去。


大魏将士此时已经摆好了阵势,只待他一声令下,便可涉水渡斜。


从军阵规模大约能估计出来,约有两万六七千人。


也就是说,今日之役,伤亡将士不过两千上下。


再看对面的军阵,估计只剩一万五六千了。


伤的、死的、逃的、降的,总共损失了约六七千。


几乎四倍的损失。


看似喜人,实则大亏。


——庞德之子统领的七百虎豹骑近乎全灭。


他心情不能不为之沉重。


既为庞会,也为虎豹骑。


庞会这小子颇得他心。


朝廷总共就蓄养了四五千骑,今日竟一战折损如此之巨。


而据逃回来的那十几骑所言,他们遇到了某种可连射的劲弩。


从来没听说过蜀寇有这种东西,战场上找了一圈,也并无遗失。


若非战场上的尸体布满弩矢,他都要怀疑是不是逃回来的虎豹骑在胡说八道。


弩本来便威力巨大,准头又好,是对付骑兵的利器,唯二的缺点是装填速度慢,且射程不远。


能连发的弩?


“大将军,看!”


杜袭的声音突然传到曹真耳中,曹真扭头看了眼杜袭,而后又顺着杜袭视线的方向看去。


只见汉军斜背后偏东北方向的五丈塬上,此刻出现了马匹的影子。


曹真不喜反疑:


“会是蜀骑吗?”


由于马匹出现的地方距他所在的位置仍有六七里,加上空气中尘埃与雾气弥漫,不能看清到底是谁。


而刘禅的宿卫骑兵今日一直没有出现在战场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