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章 重临洛阳,刘庄问策(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历史的车轮始终滚滚向前,不会因任何人而停留。


——皇帝亦不能阻。


当国丧结束;


且为刘秀定下了谥号的那一刻起。


这个曾照亮过一个时代的皇帝便已经彻底消失在人间,而属于他的时代也终将彻底翻页。


.......


洛阳。


此时已是永平二年。


时隔了近二十年的光阴,顾氏子弟终于是再次得到了皇帝的诏令,即将要重新踏入大汉的政治中心。


不过如今的顾氏自然不比当初,皇帝的这一封诏令未曾引起任何波澜。


终究还是不同了。

https://m.9biquge,com

随着顾啸与刘秀的相继离世,如今的顾氏也再也不是当初那般只能让众人仰望的存在了。


时移世易,顾啸的声望只会越来越少。


在朝中无人的情况下,顾氏要想保证始终如日中天的声望,那自然是不可能。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刘庄这个皇帝的态度。


与刘秀的性格完全不同。


自登基之始,刘庄就彻底展现出了他的不同,给大汉所有臣子带来了十足的震撼。


他竟然恢复了自秦时便被废掉冕服制度。


冠冕、衣裳、佩玉、乘舆皆拟古式。


这记载于古籍之中的礼节,对群臣来说甚至都觉着有些陌生了。


而且这还未完,随后刘庄便展现出了极强的政治能力。


他先拜如今的功臣之首邓禹为太傅。


又任命宗室刘苍为骠骑将军。


在安顿好了功臣与宗室,旋即便开启了大规模的人事调度。


毕竟是做了十余年东宫的太子。


且刘庄自幼聪慧,自少时刘秀便会经常性的借国事来问他的想法,甚至后来更是直接参与到了军事层面。


他本就有着自己的班底,对大汉朝堂上下可谓是了如指掌。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句话在如今的永平一朝可谓是彰显的淋漓尽致。


但在这一系列的人事调度之下,群臣敏锐的察觉到了刘庄的执政底色。


——他在打压外戚!


仅此一点,便足以让群臣不再将顾氏放在眼中。


顾氏虽与传统外戚有所不同。


但只要皇帝有此态度,顾氏就注定了无法在新朝再次登天。


因为顾康的妻子是刘礼刘!


虽是妹婿,亦是外戚!


其实对于这一切顾易自然是心知肚明。


对于刘庄这位皇帝。


虽然于现代社会之中并不怎么被提起,但他的性格顾易却还是清楚的。


且不论其功绩,只说其最大的特点。


防范外戚!


终明帝一生,未曾重用过外戚一人。


但当初刘秀这可是当众说出来的话,他不可能拂了皇帝的颜面。


祸福相依...


顾氏于刘秀一朝得得“圣宠”,便注定要承受其后续的代价。


而且在顾意看来,与公主联姻远比将家中女眷嫁入皇室要好得多。


既然无法避免那便将风险降到最低。


此举虽然可能会引起顾氏在刘庄这不能得到重用。


但只要不出现意外的情况下,就算顾氏无法被重用,却也能保证顾氏的下限不会太低。


毕竟顾氏根基太浅,但凡一朝失势便有可能直接跌入谷底。


这也算是一道保障。


而且顾易也并不认为刘庄就一定会狠狠的压制顾氏。


——如今的顾氏不同于普通的外戚。


顾氏是白身起家。


刘秀就曾以顾氏镇压功臣集团,让功臣集团老老实实的交出了自己手中的权力。


且以顾氏如今的人口与底蕴根本就还不足以与当代的大族相比。


当今之天下与先汉时期完全不同。


当年陪着刘邦打天下的几乎都是同乡的老兄弟,多数都是平民亦或是最底层的官员。


然如今的大汉呢?


功臣集团中几乎每一个都是大族出身,他们每一个人身后都有着自己的政治立场。


唯有顾氏不同。


这对于刘庄这种性格的皇帝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


而事情的预料也果不出顾易的预料。


刘庄真的召见了顾氏。


......


绵延数十米的车队在官道之上缓缓而行。


车上装的并不是什么财物,而是顾氏最新改良过的曲辕犁。


这些年来,顾康一直没有放下过对于农具的改良。


且因为他对种田之事十分了解的关系。


经过了他几次的改良,如今的曲辕犁在实用性上面已经彻底超过了当前的长直辕犁。


这是刘庄诏令中要求顾康所带的。


而且顾康也想趁着这次机会是试探出这个天子将来的治国方向。


这对他而言十分的关键。


虽然人一直都在巨鹿,但这些年来,他一直都在关注着朝堂上下的局势,刘庄登基后的一系列手段已经足矣说明了他与刘秀性格上的不同。


无论是文治也好,亦或是武治也罢。


作为一个在政治属性上高达90点的人。


顾康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天下人都能看的出来,皇帝不喜外戚。


他又怎么可能看不出来?


顾康十分清楚,这恐怕是这一朝顾氏唯一的机会。


若是没能抓住...就算不会跌入低谷,但顾氏的声望也会迅速降低。


如今之顾氏在天下人心中本就底蕴不足。


若是真的想奠定万世辉煌之基,就必须要一代代有才之人前仆后继,直至顾氏的名头彻底在百姓心中当做常识时,才算是初步功成。


也正是因为如此。


顾康这一行便只带了顾晟一人。


自顾啸离世之后,他便一直在抗着整个顾氏,对于自己那两个弟弟妹妹的才能无比清楚。


守成尚可,建功立业不足。


如今的天下已经没有从龙之功给他们立下了,他们唯有靠着自己的努力才能走到最高点。


唯有精锐,才能再振顾氏于天下的声望。


这,便是顾康此行的目标!


一路前行。


面对着即将重新踏入洛阳这件事,两兄弟的反应可谓是截然不同。


顾康从始至终都是那般的冷静。


很难让人从他的脸上看出他到底是在想些什么。


他的性格一向十分沉稳冷静,无论遇到任何事皆是处变不惊。


至于顾晟,则是与当代大部分武将的性格一般,越是临近洛阳,整个人便愈发的激动。


他憋了太久了!!!


没有武将会失去建功立业之心。


顾晟亦然!


他向来崇拜那些古之名将,渴望着自己将来有一天能够如他们一般建功立业,为顾氏的万世之基添砖加瓦。


两兄弟就这样策马走在最前。


见顾康一直绷着个脸,顾晟不由得开口劝道:“兄长无需担忧。”


“以你我兄弟二人之才...又岂会得不到陛下重用?”


虽然顾晟的政治水平要比顾啸高。


但相比于顾康而言,他便有些捉襟见肘了。


顾康一直都在思考若是此行未能得皇帝重用之后顾氏该当如何。


陆续的减少食邑是一定的。


冠军侯的爵位也不定能保得住。


若是注重教育,以顾氏如今的底蕴,将来若是再出人杰或许会再次起势。


但这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顾康是个务实主义者,他想为整个家族考虑好一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