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从大奉打更人开始

关灯
护眼
字体:
062 书院捡了大漏?(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陛下,臣以为书院大儒陈泰贯通诸经,深耕治国之道,其所著《治国经略》简明大义,当得户部侍郎。”


王党的人立即见风使舵!


“陛下,臣以为…”


“陛下,臣以为…”


“…”


数名大员接连推荐,所荐之人皆出自书院。


一个空缺,他推这个,又有人推那个,还互相辩驳、争吵,全然一副一心为公的做派!


果真如此?


这是他们的反制!


更是君臣之间的博弈!


元景帝愿意放书院重回朝阳区,愿意见书院立地成为一大党吗?


“众爱卿推举之人皆有其才。”元景帝轻轻点头。


又对立在大员侧方的一人道,“拟旨。”


‘朕承天命,抚育黎民,正是用人之际,特诏天下,以彰朕意。’


‘兹有…’



“兹有云鹿书院大儒张慎者,精于兵法,堪当大任,今特授尔为兵部尚书。”


“兹有云鹿书院大儒陈泰者,破卷通经,深谙治国理政,今特授尔为户部侍郎。”


“兹有云鹿书院大儒祁源者,贯通诸礼,老成持重,今特授尔为礼部尚书。”


书院广场之上,赵守等人从太监手中迎过圣旨。


再有养气功夫,这会儿也露出错愕之色。


尚书,正二品。


侍郎,正三品。


不是补一个缺,是一连补三个缺。


元景…果真要一扫沉疴,重振国力?


“这官,没那么好做。”赵守将圣旨收起,叹道。


元景定存了别的心思。


“辞了吧。”陈泰立即道。


他虽研习治国之道,眼下也没那么强烈的出仕欲望。


教出魏安这样一个学生,足够他在书院史书上留下浓墨一笔。


恰时一道清光破开虚空,魏安身影渐渐显现。


“院长,老师,诸位师长。”


魏安上前行礼。


“无恙,你来倒巧,宫里传旨的太监才走,要你老师任户部侍郎,谨言任兵部尚书,远山公任礼部尚书。”赵守道。


“如此,是我书院捡了个大漏?”


魏安故作惊讶,又笑道,“远山公便罢了,缘何张师做尚书,老师才给个侍郎。”


“你小子,老师你也敢打趣。”陈泰指了指他,笑骂道。


张慎在一旁抚了抚须,添了把火,“幼平还是差些。”


“我弟子出众即可。”陈泰一句话给怼回去。


赵守适时打断二人之后的话,道,“无恙,你以为今上如何想?”


魏安示意众人往边上走了走,坦然道,“给三个大员又如何?老师、张师、远山公的施政理念不得已往下贯彻,也不过摆在那做做样子罢了。”


这话似有几分道理。


朝堂那帮国子监出身的官员,哪怕有几个见风使舵的骑墙派,足以支撑陈泰等人大展拳脚吗?


“无恙所言甚是。”赵守点点头,又道,“不过,我总觉的元景有别的盘算。”


魏安将工部尚书刘谷鸿下狱的内情转述,又道,“帝王心术,制衡之道。”


赵守闻言再点头,“如此说倒也合理。”


“他想的挺美,你叔父刚正无私,一心革除沉疴,我等又非彼辈醉心党争,怎会敌我不分?”陈泰道。


赵守看了他一眼,“你分清敌我,你手下的人也分得清?”


陈泰自信一笑,“我闻杨恭在青州大刀阔斧,一连扫了大大小小几十个蛀虫,既允了我书院回朝堂,京城又如何,施政理念不合又如何?我书院每科上榜者虽寥寥,还是有不少待选官的进士,我会愁无人可用?”


“老师高明。”魏安及时送上马屁。


张慎点头,“嗯…嗯?”


他忽反应过来,看向魏安,“你方才的话就是留给你老师的吧?”


魏安与陈泰相视大笑。


“张师洞若观火!”


张慎哼了声,话语带了点酸气,“老狐狸,小狐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