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被曝假世子,我当场就职皇帝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六四章 夺了他的剑(二合一)(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尧山书院,自一千三百年前大魏立国时,便由儒圣谢谦在尧山建立。


分为戒律院、文华院、天工院、经世院四个部分组成。


尧山在江南,而不在中原,初衷是为了远离皇权和政治中心,求一个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清净环境。


建立之初,书院弟子的心思还是很纯粹的,读书便是读书,若过多沾染到了世俗权力,这书自然也是读不进去了,满脑子只有功名利禄,又能看到书中几分真意?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不是他们的追求。


但作为天下读书人的“圣地”,名头一日比一日响亮,威望自然也如平地起高楼,拦也拦不住。


在尧山周围,在一千三百年前,就只有山清水秀的幽雅景致,可如今,早已遍布了各种所谓的“名胜古迹”,各种楼、塔、碑,五步一处,目不暇接。


前来瞻仰之人络绎不绝,门前踏出的路更是数不胜数。


也只有最中心的书院周围百里山峦,还有一丝清净的意味。


可光是看书院本身,门前一座座御赐的高大牌坊,写满了这一千三百年间所出的状元名字,密密麻麻,足有百余座。


气象恢宏,文气如云,便知道如今的书院,早已没有了当初那般纯质,人心所图的清净也一去不复返了。

https://m.9biquge,com

这当中,自然也有顾元道的名字在内。


不过,他中状元的时候,尚且还叫做“张元道”,所以那牌坊上面写的名字,也是“张元道”。


之前真假世子并未分明,上头没有旨意下来,书院也不能擅自去修改那御赐之物上面永安帝的亲笔题字。


如今嘛,顾芳尘又当回了世子,朝堂上情况莫测,更没人敢去改。


就这么不尴不尬地一个“张元道”晾在这里,倒显得有几分讽刺……


而书院会有此变化,和两件事脱不了干系。


其一,是千年以来,江南的众多世家子弟,都以进入尧山书院求学为荣。


久而久之,世家与书院彼此利益交错,难以分割。


甚至,如今书院之中的经世院首座,便姓独孤。


其二,是朝廷的主动靠近和拉拢,在世家介入之后,除了文华院当中的部分清高学子,书院本就不再排斥“货与帝王家”。


朝廷如此看重,他们自然更加卖力。


如今朝堂之上,得有大半都是书院弟子,也是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不过,书院也并非不懂得避嫌。


在朝为官的书院弟子,一般不会超过四品修为,五品就已经是极限了。


若是修为太高,当下又没有什么非常必要的政务,就会选择主动辞官,回书院教书了。


永安帝一般也就象征性地挽留一下。


正如现下,这石台之上几位大儒。


这石台位于书院后山之内,瀑布寒潭中心,其上刻有“明心明智、同心同德”八个字,乃是“书仙”步苍苔所写。


这步苍苔与李忘机齐名,两人再加上一个“画仙”贞名士,并称为书院的“诗书画”三绝。


乃是平日里几位书院大儒议事之处。


书院之中,能称为大儒的,共有八人,皆为三品修为。


此际,便聚集了三位。


戒律院首座,孟守正。


文华院首座,刘闻清。


经世院首座,独孤玉。


此外,还有“儒圣”闭关时的代院长——“心圣”陆鸣渊,乃是二品修为。


一座尧山,就有二圣坐镇,放眼所有的仙宗,也唯此一例。


再往上算,那就是大魏朝廷了。


原本,这石台上,应当还有一个位置,留给天工院首座。


但这位首座,刚刚因为勾结魔教,帮忙构建“龙蛇起陆”大阵,被谢谦一个脑瓜崩敲碎了天灵盖,只剩个神魂被关进了山河图,和顾元道坐一桌了。


孟守正率先开口,道:


“我已顺藤摸瓜,查明天工院与魔教勾结一事……”


他露出了一个哭笑不得的表情:


“‘工’道的人混入天工院中,只将‘龙蛇起陆’大阵的构思和一部分图纸带给了这帮傻子,他们就帮着全部完善了。”


孟守正调查的时候目瞪口呆,‘工’道的人真就什么都没有做,甚至连进学院都是合理合规地通过考核进来的。


还在天工院的帮助下,就在他们眼皮子底下达成了一次“合作”。


可谓是真正地把“灯下黑”玩明白了。


唯一的问题,就是首座失察,没能发现这大阵的用途和‘工’道之人的身份。


但天工院……本来就是一群痴迷工道、阵道、术数之道的,人情世故一窍不通,指望他们识人,实在是为难了。


这大概也是谢谦之所以对天工院首座小惩大诫的原因。


——到了他们这样的神道境界,肉身已经不再重要,就算肉身死亡,也可以直接随便拿一具身体就装进去,单纯就是交通工具,可有可无。


长时间存在的神魂也几乎不会消亡,若是还有信仰之力支撑,哪怕是打散了也照样能重聚。


谢谦把天工院首座关起来,其实也就是让他面壁思过罢了。


而真正和魔教勾结在一起的,则是文华院内的一批人。


与“义”道合作,为了夺取剑阁之下的一条龙脉,不惜将整个西南四道都弃之不顾,险些搅动起一场动乱。


现下这批人已经全部人头落地,算是给朝廷的一个交代。


刘闻清此刻闭着眼睛,手里拨动着一串檀木珠,闭口不言。


陆鸣渊长叹一声:


“叫经世院拨几个人,去天工院把关,此事做得不妥,实在是操之过急。”


而文华院首座,却忽然睁开眼睛,淡淡道:


“我倒是觉得,若是成功了,也不算操之过急。”


孟守正转头看向他,面色沉凝道:


“刘兄莫非也受魔教蛊惑?掀开洞龙湖,西南四道多少百姓将要流离失所,死伤无数,也不算操之过急么?”


独孤玉眯起眼睛,道:


“若有真有那大同之世,天地轮回从此停止,这些百姓也就不会死去了。”


“如果文华院此举成功,龙脉的收集进度将大大提前,说不定在这些百姓死亡之前,便可以进入大同世界。”


“刘兄此言不假。”


孟守正心里一惊,瞳孔紧缩,质问道:


“可如果失败了呢?”


独孤玉冷哼一声:


“夫子闭关,不就是为了防止失败,万古同天,没有失败的可能性。”


“只是过程需要的时间长短而已。”


“倘若有办法可以缩短时间,何乐而不为?如果不是因为那顾芳尘坏事,如今我们手上,便有两条龙脉在手!”


他伸手一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