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舅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4章 我是办大事的人(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有些时候选择真的比努力更加有用,陈之栋对此深有感触。


他出身杏林世家,自幼就在闻草药、背诵《伤寒论》等医书,继承了祖传的擅长外科的医术,也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他进入了太医院、成为了正九品的御医。


可是去年被调到马寻跟前,陈之栋就开始一飞冲天了。太医院最大的官院使才只是正五品,陈之栋现在只是一步之遥了。


对于马寻这个‘恩主’,陈之栋自然是感激万分,这才是真正的贵人!


陈之栋态度谦卑,“下官拜见国舅。”


马寻随意的摆了摆手,“用不着多礼,我看这几天训练的时候,怎么老是这几人?”


陈之栋立刻解释说道,“皇子身份贵重,诸位公子也不能怠慢,下官这才令院中医术好的人过来。”


马寻本来是想要反驳一下,想要给其他人一些练手的机会。


不过想了想还是算了,朱樉等人的身份确实不一样,哪能轻易让人练手。


更何况要不是马寻的因素,就这批培训出来的医官都没资格来为朱樉等人的军训保驾护航。


马寻随即问道,“军中那边的事情准备的如何了?”


“回国舅,大都督府下达了调函。”陈之栋回答说道,“我院中医官大多数都要随军出征明夏,也遵国舅之命,我院中医官并无太多分散。”


虽然到时候会兵分两路,每路大军也都会有不同。但是这些医官也不是全都拆散了分到各卫所,总体来说还算是比较集中。


马寻满意点头说道,“那注意瘴气这些的药备了吗?”


陈之栋赶紧回答说道,“下官等自然不敢怠慢,生药库已经开始拨付草药。”


不只是太医院的生药库在拨付草药,也在民间不断的采购一些物资。


这些就算马寻不提醒,大都督府这边也会开始准备,四川等地对于不少人来说也是‘烟瘴之地’。


马寻这才放心,看起来准备工作也确实比较充分,值得肯定。


他可是对于这些培训的医官有很大的期待,也指望着这些人立功、表现亮眼。


这样他才可以名正言顺的要来更多的资源,后续也可以继续发展建设学校。


因为即使是国舅,马寻也不能一意孤行。


朝廷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总要看到些成果吧,要不然也说不过去。


立了功、表现出色,后面的很多事情自然也就好商讨了,马寻这个主事人的底气也就足,说话就更有分量。


马寻心情很好,陈之栋等人准备的比较充分,就目前的情形来看也可以不错的完成任务,这些都让人持乐观的态度。


这些对于他来说无疑是好消息,自己的事业在稳步的发展着,他的一些理念也在不断的贯彻、执行。


没有立刻取得一些令人侧目的成就没关系,他还有时间去证明自己的观点、工作成果。


心满意足的马寻回家了,刘姝宁还没有回来,看起来宫里也很忙。


等到傍晚时分,刘姝宁才回来。看她满脸笑容的样子,这一天应该是比较愉快。


刘姝宁有些雀跃,说道,“夫君,皇后殿下有意劝谏陛下诏监官职专司天,非特旨不得升调。”


马寻好像明白了,“钦天监?”


钦天监以前交太史监,在开国前刘伯温就是太史令。


不过在开国后将一些职权分离,将太史院改为了司天监,今年年中又改为钦天监了。


而现在的钦天监就是主要管天文、历数、风云、气象。


看到刘姝宁点头,马寻也笑着说道,“这好啊,我本来也觉得这些东西最好要独立出来,和有些官衙不适合关系太紧密。”


刘伯温就极其擅长天文、堪舆,刘姝宁对此也有不俗的造诣。


单纯就天文来说,刘姝宁比只会找北斗七星、牛郎织女的马寻强多了。


随即马寻也笑着鼓励,“姐本来就是巾帼英雄,你也用不着藏拙。真要是有本事就施展出来,能为姐夫、姐出些力,也是报他们照拂之恩。”


刘姝宁也笑着说道,“我们这些女子,有几个不佩服皇后殿下的?若是能为皇后殿下分忧,那也是我的福气。”


这话也有道理,寻常的普通村妇等可能不知道当今皇后做了些什么。


只不过刘姝宁这些人还是知道马秀英的能力、威望,这是她们的偶像一点都不夸张。


明初的社会风气自然不如唐宋那么开放,有些事情确实有了雏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