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5章李世民:打天下难?还是治天下难?【求月票】(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贞观三年,九月初八。


太阳刚刚升起,空气中还透着料峭的寒意。


但对习惯了长安气候的百官们来说,这气候根本不算什么。


而且,今天是个大日子,所有人都知道今天对大唐来说,意味着什么。


只见端坐在皇帝宝座上的李世民,含笑说道:


“距离重阳宴,还有几个时辰,朕刚刚接到一封奏报,说我大唐多地出现粮食丰收的盛况,朕非常高兴,就将你们召集到太极殿,与你们分享,你们应该不会怪朕吧?”


“呵呵呵”


众臣闻言,轰然一笑。


却听李世民又笑着道:“朕记得贞观元年的时候,关中的一斗米,要卖一匹绢的价钱,如今已经降到了十几文钱,这往后,我大唐是越来越好了啊!”


长孙无忌听到李世民这话,不由感慨似的道:


“从贞观元年以来,我大唐的灾情就没有断过,不是闹雪灾,就是闹水灾,旱灾,还有这刚过去的蝗灾。可以说,我大唐这几年是非常的不容易啊!”

https://m.9biquge,com

“没错,这几年是真的不容易,而且粮价一日比一日高,若不是因为陛下,我们都不知道能不能撑过去!”房玄龄笑着附和了一句,然后环顾众臣。


却听众臣异口同声的道:“陛下英明!”


李世民闻言,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又想起什么似的,看了眼沉默不语的李承乾,平静的说道:“其实太子也是有功劳的,特别是消灭蝗虫的办法,太子就想得很周到。”


“这”


众臣互相对视一眼,却没有接这口。


只见李承乾不以为意的道:“若非陛下英明,哪有臣的办法实施,还是陛下的功劳最大。”


“呵呵.”


李世民不置可否的笑了笑,又将目光落在了魏征身上,道:


“贞观之初,封德彝上书说,皇帝应该独运威权,让朕不应该委之臣下,还说,要震耀威武,征讨四夷。只有尚书右丞劝朕要偃武修文,要文治。”


“现在看来,这里面也有尚书右丞的功劳啊!”


“不,这都是陛下的威德!”


魏征摇头说道:“臣并没有出什么力!”


“呵!”


李世民笑了,然后打趣道:“魏征,你能够称职,这就不是朕一个人的功劳!朕在你那里,可是经常做错事啊!”


“如果陛下要这样说,那臣倒想问问陛下,如今的粮价,可还满意?”


“嗯,满意。”


李世民笑着点了点头,旋即感慨似的道:“如果粮价再低点,朕就更满意了!”


“陛下又错了!”魏征正色道。


“呃!”


李世民嘴角一抽,真想骂自己一句嘴贱。


好端端的,非要自找麻烦。


不过,既然已经嘴贱了,就索性听听这‘羊鼻公’的高见。


这样想着,李世民当即端正身形,沉沉的问道:“朕怎么又错了?”


“陛下,现在的粮价,是因为各地的大丰收,已经从原来的上百钱一斗,降到了十几钱一斗,相信用不了多久,还会降到三四钱一斗。”


魏征认真的说了一句,然后又话锋一转:“可是,臣去了一趟河北道后,发现了不少问题。这粮价越低,不是一件好事!”


“哦?”


李世民眉毛一挑,不由得追问道:“这又是为何?”


“回陛下,这是因为谷贱伤农!”


“嗯?”


李世民微微一愣:“谷贱怎么会伤农呢?”


“呵呵.”


杜如晦笑了笑,然后插嘴道:“陛下,这天下的田亩,十亩坏田的收成算作一亩好田的收成,所以,朝廷每年是以谷计算的,而不是以亩计算的。”


“一户百姓的地,有多有少,有好有坏,但是谷的收成,历年都差不多!”


“比如去年一斗谷值十钱,今年一斗谷只值三钱,那么,一斗谷不是就少了七钱吗?谁还愿意种田呢?”


“这”


李世民闻言,顿时愣在了当场。


其余众臣也满脸诧异的互相对视。


只有李承乾深深的看了杜如晦一眼,觉得他果然名不虚传。


不过,杜如晦好像是今年死的吧?


怎么看起来不像有病的样子?


就在李承乾满心疑惑懂得时候,魏征又接口说道:“贞观初年,朝廷主张劝农桑,这是因为大乱之后,要百姓安心的种粮食,这叫因时制宜。”


“现在灾情已经过去了,收成会越来越好,如果劝农桑只让百姓种粮食,不让百姓种其他的东西。谷贱伤农在所难免。”


“那依爱卿之见,如何才能不伤农?”李世民疑惑的追问道。


魏征想了想,道:“若要不伤农,朝廷就得允许百姓种其他值钱的东西,等来年谷价上涨,百姓自然会去种粮食。这也是因时制宜。”


“嗯,有道理。”


李世民恍然点头,而后再次瞥了眼李承乾,意有所指的感慨道:“朕经历了马上打天下,马下治天下,深知,百姓是水,朝廷是舟,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说到这里,顿了顿,又环顾众臣道:“诸位爱卿,朕问你们,到底是打天下容易,还是治天下容易?”


“这”


众臣互相对视,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回答这个问题。


直到李世民将目光落在长孙无忌身上,才听长孙无忌笑道:


“若让臣来说,当初群雄逐鹿,每一个地方都要攻破了才算胜利,无一不是硬仗,不是恶仗,所以,臣觉得打天下难!”


“不过.”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魏征又站了出来,道:“王者之兴,一定是乘天下大乱,君王昏聩衰弱,天命已然要转了,可得了天下之后呢?容易骄傲,沉迷安逸!”


“这说明什么?说明百姓这时候需要安定,而得天下者,反而要增加徭役!”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得天下者很难明白!”


“这么一来,国力又开始衰弱了!”


“所以,臣以为,治天下难!”


“呵呵.”


眼见自己最看重的两位大臣,都发表了看法,且还是相反的看法,李世民淡淡一笑:“无忌随朕打天下,百死一生,深知打天下的不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