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1章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求月票】(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唰唰唰!”


李世民三箭齐发,稳稳命中靶心。


长孙无忌和云端来到李世民面前,几乎同时把充满钦佩的话献给了李世民。


“陛下好力道!”


“陛下好箭法!”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弓,凝眉看了看靶心,转头问长孙无忌和云端道:“你们可知朕这会儿想到了什么?”


长孙无忌与云端对视一眼,前者率先开口道:“请陛下明示!”


李世民沉沉的道:“朕想到了三年前颉利兵临渭水,与朕订盟约之事。从那时候起,朕日夜都想有朝一日打败他。”


李世民这话让长孙无忌心中顿起波澜,回想李世民刚才射箭靶时的力度,再听听李世民心迹的袒露。


他知道这位天子平日里一定把颉利当作了习武的靶子。


长孙无忌正想着,又听到李世民感慨道:“这是一个强者存,弱者亡的天下。禽兽如此,人何尝不是如此呢?”


说着,扭头扫了眼长孙无忌和云端,继续道:“朕记得当年的六国曾将嬴秦视为虎狼之国,乃在强秦据关中之险,虎视六国。”


“国之不强,必成弱肉,国亡土失,前车可鉴,云端.”


“臣在!”


“朕命你在禁卫军中挑选精壮英才,组成金吾卫,加强皇宫的守护,不许让任何人破坏重阳宴会。”


“遵命!”


云端恭敬领命。


一旁的长孙无忌,心头一动,不由暗暗为李承乾开始担忧。


很明显,自从云端向李世民禀报了李承乾的野心后,李世民的心态就完全变了。


他不再追求与李承乾父慈子孝,而是将他当作自己政治上的一大对手。


虽然他依旧不相信李承乾能成为大唐的另一个话事人,但李承乾既然这样说了,表明他已经下定了决心。


而这种情况下,他再去追求父慈子孝,怎么看都是一个笑话。


稍微沉默,李世民又自顾自的道:“无忌,前方传来消息,李靖招降了颉利大将康苏密。这个康苏密劫持了隋炀帝萧皇后和隋炀帝孙子杨政道,问朕怎么处理,你有什么看法?”


“这”


长孙无忌面露迟疑之色。


自古都说红颜薄命,这萧皇后虽然命不薄,但命却是够苦的。


不过,李世民这样问,很明显是想接回萧皇后与隋炀帝孙子杨政道。


却听长孙无忌顺着李世民的心思道:“虽然唐朝取代了隋朝,但隋朝已经成了往事,更何况我唐朝覆灭了东突厥,历史也已经翻篇了。就算将他们迎回来,也不会动摇唐朝的根基!”


“更何况。”


说到这里,长孙无忌故意停顿了一下,又意味深长的道:“据说隋朝的传国玉玺在萧皇后手中,如果陛下将他们迎回来,说不定能得到传国玉玺”


此话一出,李世民猛然转头,似乎才反应过来此事,不禁急切的追问道:“你听谁说的传国玉玺在萧皇后手中?”


“这”


长孙无忌愣了一下,然后一本正经的道:“回陛下,臣在朔方的时候,曾接触过梁师都臣子,是他们告诉臣的,臣也不确定是否为真。但梁师都与突厥交往密切,应该知道一些我们不知道的隐秘。”


听到这话,李世民颇为认可的点了点头,然后若有所思的笑道:“本来朕是念着与隋朝有些渊源,不愿蛮夷坠了我中原风采,才想迎萧皇后和杨政道回来。现在听你说传国玉玺在他们手中,朕好像没有理由不迎他们回来了!”


说着,当即朝长孙无忌下令:“无忌,你去通知中书令,传旨李靖,在东突厥设立羁縻府州,并秘密将他们送回来!”


“诺!”


长孙无忌应诺一声,正准备转身离开,就在这时,李泰恭恭敬敬的走了过来。


“儿臣,参见父皇!”


“哦,青雀来了啊!”


李世民一看到小胖子,就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走上前亲昵的摸了摸他的头,笑道:“最近怎么样啊,你编的那个什么括地志,有成果了吗?”


“回父皇,儿臣年纪不大,编写并不算很快,虽然有些成果,但还是略有不足”


说着,随手递上一本小册子,朝李世民甜甜的笑道:“不过儿臣会继续努力,争取早日将这括地志编写出来。”


“呵呵.”


李世民笑了笑,然后接过李泰递来的小册子,仔细翻看。


这不看还好,一看眼睛频频发亮:“好好好!这东西好啊!”


说完这话,又将小册子递给长孙无忌,然后对李泰说道:“朕打仗的时候,也有地图,知道不少山川要塞,朕可以告诉你!”


“父皇,儿臣喜欢地理,是因为要从里面学习经世济民的道理!”


“嗯,朕知道,你上次说过!”


李世民笑着点了点头,又道:“这小册子里讲的应该是三国桑饮的水经吧?”


“父皇英明,这正是桑饮的水经,里面对天下川流无一不载,如果儿臣能将其汇总,以后我大唐的农耕,将不会为缺水而发愁了!”


“不错!我大唐以农耕为国本,你能有这样的想法,朕感到非常欣慰。”


李世民满意的点了点头。


却听李泰又话锋一转:“可是,儿臣能力有限,希望多招揽人才,一起完成这件为国为民之事。”


“嗯?”


李世民眉头一皱,不由得道:“多招揽人才是什么意思?”


“回父皇,儿臣听说父皇打仗的时候,总觉得兵法不够用,所以,非常注重网络兵法之才,儿臣也想效仿父皇,组建文学馆,网络编书著文的人才。”


“这”


李世民闻言,顿时面露迟疑之色。


李泰见状,眼珠子一转,又端正身形道:“父皇,儿臣老师曾言,读书人注重器而上之,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或重器而下之。儿臣觉得,如果将两者结合,能成为全才。”


“所以,儿臣才想让父皇同意儿臣组建文学馆,由父皇派人掌管,儿臣调用文学馆人才即可。”


“呵呵.”


李世民听到这话,瞬间展颜一笑:“好!有想法,朕允许你组建文学馆,广招文才!”


“谢父皇!”


“好,青雀,编书虽然重要,还是要常回去看你母亲!”


“父皇放心,儿臣住在宫内,就是想时常看到父皇和母亲!”


“嗯,回去吧!”


李世民笑着目送李泰离开,心情大好。


身旁一直沉默不语的长孙无忌则眉头大皱。


虽然他跟李承乾的关系变得若即若离,但不代表他不支持李承乾。


如今看到李泰这么轻松的就建立了文学馆,而且还对李世民的心思了如指掌,不用想也知道,应该有人在帮他出谋划策。


而且还不止一个人。


这就让人不得不心生警惕了。


却听李世民又笑着道:“无忌,你觉得朕赐给青雀一座王府怎么样?等他长大了,可以住在长安,一直陪着朕!”


“这”


长孙无忌心里一咯噔,顿时有种不好的预感,然后感慨似的道:“臣知道陛下很喜欢青雀啊!”


“嗯?”


李世民微微一愣,然后有些好笑的道:“你这个做舅舅的,什么意思啊?”


“臣没有什么意思,只是觉得,陛下对承乾严,对青雀爱.”


“哼!”


还没等长孙无忌把话说完,李世民就冷哼打断了他:“那你怎么不看青雀有多听话,承乾有多放肆?”


说完这话,又想起什么似的,道:“你听听他说什么?大唐将有两个话事人!什么意思?要跟朕明目张胆的争权吗?此等逆子,你要朕怎么爱他?!”


“这”


长孙无忌闻言,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李世民神色复杂的看了他一眼,二话不说的就转身离开了。


另一边,刚刚离开李世民不久的李泰,笑呵呵的坐上了回宫的马车。


而在马车之上,王珪早就等候他多时了。


“恭喜越王殿下,得偿所愿!”王珪笑着朝李泰行了个礼。


李泰连忙虚手一扶,笑道:“老师免礼,多亏老师帮衬,我才得偿所愿!”


说着,朝王珪回了一礼。


王珪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捋着胡须道:“陛下当年就是借着文学馆的力量,掀翻了太子,自己坐上了皇位”


“嘘!”


李泰闻言,脸色一变,急忙朝王珪比了个噤声的手势,低声道:“老师,咱们回去再说!”


“呵呵.”


王珪哑然一笑,而后含笑点头:“好,这件事咱们回去再说。”


“不过。”


说着,他又话锋一转:“还有一件事,臣需要跟殿下商议!”


“什么事?”李泰下意识的追问道。


王珪收敛笑容,一本正经的道:“殿下应该知道我们五姓七望与太子的深仇大恨,我们之所以鼎力支持殿下,也是希望殿下能帮我们对付太子。”


“如今殿下得偿所愿,能否帮我们一个小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