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不是刘封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1章 将相和,刘封与诸葛亮论势(6k)(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邓艾压根就没想明白,司马昭那个时候还不是天子呢!


你邓艾想当邓禹,难道当的是大魏的邓禹?


气得司马昭直接将邓艾召回受审,结果中途又出现变故,先有钟会谋反,后有卫瓘想独揽大功,以至于邓艾最终被卫瓘派人偷偷斩杀。


死法跟魏延都差不多,都无叛心,却因不懂藏锋内敛、不懂权斗险恶而枉送了性命。


刘封既用邓艾,自然也不希望邓艾走上老路。


让邓艾去当诸葛亮的门生,既能补全邓艾在政治上的短板,又能促使刘封跟诸葛亮间的将相和。


同样也是在施恩威于邓艾。


出身寒微?


让诸葛亮给邓艾当老师。


口吃缺陷?


让诸葛亮夸邓艾手写的《济河论》。


不懂藏锋?


让诸葛亮多教教何为藏锋内敛。


自恃其才?


诸葛亮会教邓艾何为“人外有人”。


将三郡的人才培养、人事调用和赋税钱粮统筹分权给诸葛亮,虽然也会有其他对刘封不利的情况出现,但综合衡量,这对刘封是利大于弊的。


简而言之:刘封单干,同样的三郡,可能只有60%的钱粮赋税产出;跟诸葛亮配合,同样的三郡,可能会有200%的钱粮赋税产出。


既满足了刘封的度用所需,又能增加刘备阵营的综合实力,还能卖人情给诸葛亮。


当然。


这也是得益于刘封的前世记忆。


若丞相是司马懿,别说将三郡的人才培养、人事调用和赋税钱粮统筹分权给司马懿了,刘封得先想办法将司马懿给干掉。


诸葛亮是历朝历代都推崇的人臣典范!


只要刘封不去跟刘禅争皇位,诸葛亮就会是刘封最稳定的后方。


诸葛亮北伐失败、桓温北伐失败、岳飞北伐失败,除了本身的国力差距外,最重要的还是后方不稳各种扯后腿。


刘封的坦诚,让诸葛亮的疑虑逐渐消失。


诸葛亮带着连弩模型离开了,承诺会在一个月内完成对连弩的改良。


刘封对三郡的人才培养、人事调用和赋税钱粮统筹的方案,诸葛亮也同意了。


这是能极大的减轻财政压力的方案,诸葛亮不可能拒绝!


待诸葛亮离开。


刘封又取出一份竹简,静静沉思。


竹简上的内容,是曹丕跟孙权在合肥一带的战事最新情报。


曹丕,亲征了!


张辽虽然复夺了合肥,但带病出征又遇寒流,旧伤并发,在夺回合肥后就病逝了。


惊闻噩耗的曹丕,深恨孙权。


要知道张辽才五十出头,是曹丕最信任也最器重的外姓大将。


初时,张辽久病不愈。


曹丕就命人将张辽接到行营,亲自驾车亲临,又赐御衣,又命近侍每日给张辽送膳食。


不曾想。


孙权竟又策反了降将潘璋,不仅夺了合肥还擒了朱灵,张辽闻讯后自愧不已,执意要带兵去合肥。


曹丕本想让张辽继续养病,又拗不过张辽,这才派曹休跟张辽同往。


不曾想这一去,得来的消息却是张辽复夺合肥,病重而逝!


这让曹丕感受到了极大的羞辱!


孙权向刘备称臣,曹丕不在意,膝盖长在孙权腿上,孙权要向谁滑跪曹丕也管不了。


合肥丢了,曹丕也不在意,一个孤悬江北的合肥,孙权守不住,丢了夺回来就行了。


曹丕在意的是:张辽死了!


这是曹丕不能容忍的!


盛怒的曹丕,派大将军曹仁率步骑数万进攻濡须口,又亲临寿春,誓要给孙权一个教训!


自去年十月打到现在,曹丕依旧没有退兵的意思。


“虽说让曹丕和孙权厮杀是好事,但如今钱粮不足,不论是走汉中入陇右,还是走新城入关中,亦或者走襄阳入宛城,都难有胜算。可若坐视不理,万一孙权败了,却不是美事。”


张辽病逝、曹丕亲征、曹仁进攻濡须口等虽然跟史载相似,但如今的孙权不是史载那个夺了荆州又赢了夷陵的孙权。


对刘备一方的作战,接连失利,又先后丢了陆口、夏口、樊口、鄂城等军事重地,士气也是越打越低。


虽然侥幸偷袭了合肥,但面对曹丕大军反攻,孙权也不敢真的在江北跟曹丕一战,只能退守濡须口,要借助城池和江险来抵挡曹丕。


三方局势,早已不同。


如今曹仁在樊城曾被刘备生擒,还会不会如史载一般自恃兵多不听蒋济良言而被孙权败,也难以断定。


“或许,这是个机会。”


刘封将竹简收好,起身来到大将军府寻关羽。


听到刘封的提议,关羽也忍不住一惊:“出兵救孙权?假途灭虢的用意也太明显了,柴桑的陆逊又岂会放荆州的战船入江东?”


刘封轻笑:“大将军误会了。这不是假途灭虢,而是一个孝子想救他的阿父。”


关羽有些懵:“什么孝子?”


愣了愣,关羽又反应过来:“你指的是孙权的质子孙虑?你要打着孙虑的名义去江东?”


刘封点头:“大汉以孝治国。孙虑虽为质子,但也不能阻止孙虑尽孝。更何况孙权已向大汉称臣,伪魏要打孙权,大汉岂能不救?于公于私,都应发兵!


大将军也不用担心远航江东,粮草不足;既然孙权都称臣了,那么江东也属大汉,大汉天军去救孙权,这沿途官吏,又岂能不箪食壶浆相迎?


至于柴桑的陆逊,有孙虑在,他不敢阻拦!”


曾有个跟武则天有关的笑话。


那就是武则天认为,既然男人当皇帝能派女子和亲,那么女人当皇帝也能派王子和亲。


而引申出来新的笑话就是:今日王子和亲,明日南下擒龙。


刘封当初不同意孙权送妹送女而要求孙权送质子,便是起了这个心思。


质子虽然跟和亲不同,但战国时期诸侯国派兵送质子回国的先例也不少。


大汉以孝治国。


孙虑借兵尽孝退曹丕,陆逊敢拦?敢拦就宣判陆逊投魏,直接攻打柴桑!


“容关某细思。”


关羽没有立即同意刘封的提议。


身为大将军,关羽要考虑的是整体上的战略而非局部战略。


个中利弊都得仔细斟酌。


良久。


关羽徐徐开口:“此计或可行,只是统兵之人,尚难决定。”


刘封笑了笑:“这有何难?孤亲自前往即可。”


关羽吓了一跳:“你?你如今是燕王,你如何能去?”


刘封再此重申:“大将军,孤方才说了,这不是假途灭虢,而是一个孝子想救他的阿父。孤的身份,才是最合适的。倘若大将军或征东将军亲往,即便有孙虑在,陆逊也不敢放行啊!”


关羽担忧道:“孙权反复无常,倘若又再投曹丕,你又该如何脱身?”


刘封笃信而笑:“即便孙权真有投曹丕的想法,曹丕敢信吗?曹丕又怎知孙权不是诈降?


更何况,倘若孤真的被围,那父皇也就再次有了讨伐孙权的理由!以孤对孙权的了解,他必不敢与孤同归于尽!”


顿了顿。


刘封又敛容道:“大将军不可再犹豫。以如今孙权在江东的声望,蠢蠢欲动者必不会少,孤此去江东,亦可乱其人心。


孙权若败,曹丕必会趁势拉拢江东豪族,获得战船水军之利;孙权若胜,在荆州丢失的声望又会恢复不少,今后想乱江东人心就不容易了。”


关羽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道:“事关重大,关某需要请示陛下,燕王殿下可与关某同往。”


这等大事,自然得向刘备请示。


刘封也不迟疑,遂与关羽一同来见刘备。


得知详情后,刘备当机立断:“孙权虽然臣服,但江东之地并无朕委派的官吏。曹丕打了三个月也不愿退兵,可见其深恨孙权。


既如此,明日燕王可带孙虑上朝,朕会宣扬孙虑孝名,再令燕王引一万水军入江东,既救孙权,也抚江东。”


刘备的行政效率很快。


次日一早,刘封就带着孙虑上朝。


这朝堂中不论是诸葛亮还是法正等人,都是人精,一见孙虑在那哭着要请刘备发兵救父还要点名刘封带兵,就明白了个中用意。


一个个都表示要支持救孙权。


随后。


刘备就给了刘封一份安抚江东的诏书,又让关羽给刘封调兵文书,让刘封直接去陆口调拨水军战船前往柴桑。


数日后。


刘封于陆口点将岳举、杨兴、严成、何元、罗延、余化、陆文、牛宪八人,引一万水军战船直入柴桑。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