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不是刘封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6章 未来变局,刘备刘封论荆州(4K)(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洛阳。


快马驰骋,直入皇宫。


“八百里加急,速速禀报陛下!”


皇宫内。


刚跟长子曹叡吵了一架的曹丕,正头疼不已。


由于去年赐死了甄宓,导致曹丕跟长子曹叡的关系几乎降到了冰点,每次召见曹叡的时候,曹叡都会讽刺曹丕。


赐死甄宓是曹丕一时冲动,等后悔时诏书已经追不回来了。


虽然曹丕办了坏事,但只要在曹叡面前认错后悔,然后杀掉郭贵嫔或李、阴两位贵人中一个,曹叡的怨气也就能消掉大半。


不过。


曹丕是不可能向曹叡认错后悔的,也不可能杀掉正受宠的郭贵嫔和李、阴两位贵人。


在死不认错上,曹丕继承了曹操的“优良”传统。


甚至于。


曹丕都动了废曹叡的念头。


只是碍于众人相劝,曹丕才暂时打消了这个想法。


毕竟当皇帝的,考虑的不能仅仅是个人喜好,还得考虑基业的继承。


除了自幼跟着曹操见多识广的曹叡,曹丕目前没一个儿子能担得起嗣子的重任。


曹丕也不想哪天出个意外,群臣辅佐幼子上位,然后幼子就成了下一个刘协。


头疼间。


河内人、散骑常侍荀纬急急而来,将战报呈上:“陛下,骠骑将军派人八百里加急送来战报。”


曹丕猛地打了一个冷颤:“八百里加急?”


一股不好的预感自心底滋生,曹丕也顾不得仪态,直接大步来到荀纬身边,夺过战报快速扫视。


看到“襄樊失守,满宠、赵俨、朱盖、殷署、徐商、吕建皆被生擒”,曹丕只感觉一阵头晕目眩。


“仲达误朕!诸公误朕!”


原本曹丕就想放弃襄樊,允许曹仁还屯宛城,结果因为司马懿以及朝中公卿的劝阻,曹丕不得不继续留曹仁守襄樊。


虽然曹丕为此调动了三路大军增援又册封孙权为大魏吴王,但最坏的结果还是出现了!


“速召司马懿、王雄、蒋济、徐宣、卫臻、王象、苏林、桓纂、刘劭,入宫议事!”


汉章武二年(222年),二月。


自刘备于正月生擒曹仁夺取襄樊后,已过去十余日。


曹丕的三路大军,纷纷选择了罢战,分守城池等待洛阳曹丕的最新诏命。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冲突。


刘备在这期间,也诏命南乡的刘封和石阳的关羽罢战且撤回了兵马。


尽管孙权对曹刘罢战很不满,但关羽和文聘不打了,孙权也不敢独自去跟关羽斗,只能悻悻的撤兵,静观其变。


刘封则是在撤兵期间,将酂县、阴县、筑阳三县并入了新城郡。


令王平守武当、李平守酂县;同时增设武当坞,令寇安国为都督,修津口,造战船。


诸文武各司其职。


安妥了新城郡文武诸事后,刘封带上亲卫田七、田忠等人,自汉水沿江而下来到襄阳城。


看着巍峨于山水间的襄阳城,刘封亦是感触良多。


想到了关羽水淹七军。


想到了岳飞收复襄阳。


想到了宋元襄阳之战。


想到了李自成破襄阳。


襄阳重地,向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而如今。


襄阳在手,北伐就真正有了希望!


或是效仿诸葛亮兵出陇西,或是效仿桓温兵叩武关,或是效仿岳飞长驱伊洛,皆有功成的可能。


感触间。


北城门口一艘大船驶来。


大船主桅上悬挂龙纹大纛。


侧帆有「四海宾服」四字旗。


船尾垂挂青、赤、黄、白、黑五色令旗。


船头一人,仗剑披甲,不怒自威,正是乘船出巡的刘备。


“陛下,是燕王的旗号!”


侍立在左侧的马良,眼尖的看到了江面上悬挂了“燕”字旗的小船。


刘备顺着马良指示的方向望去,果见刘封正驱船而来。


片刻后。


刘封登上大船。


刘备爽朗的声音也随着响起:“吾儿何来迟也?”


刘封忙上前行礼,不卑不亢:“儿臣拜见父皇。新城军政大事皆系儿臣一身,不敢疏忽,故而来迟。”


刘备大笑:“吾儿勤勉,吾心甚慰。”


香醇的酒味,飘入鼻间。


刘备令人在船头设下桌席,与刘封同席而坐,询问刘封在南乡这几个月的战事。


虽然刘封早已派人将战报送至襄阳,但刘备更想亲耳听到刘封口述在南乡的战事经历。


当听到刘封以身为饵时,刘备的脸色也添了几分紧张。


“吾儿,你如今贵为燕王,岂能还如以前一般冒险?倘若被曹真识破,你命休矣!今后不可再这般莽撞!”


刘备的关怀,让刘封心中生出几分暖意,顿觉南乡受的艰难苦楚都值了。


想到这里,刘封拍了拍胸口,道:“儿臣保证,下次能不冒险的时候绝不冒险。”


言谈间。


刘备又聊起了襄樊的防务:“倘若吾儿来守襄阳,会如何防守?”


刘封沉吟片刻,问道:“父皇是想问狭义的防守还是广义的防守?”


刘备微微惊讶:“何为狭义?何为广义?”


刘封向马良寻来纸笔,勾勒襄阳的防御体系:“狭义的防守,则是战术攻防。


可扩建樊城,令樊城南门连通汉江,东西两面都增设高墙。


再于战时,在襄阳和樊城间搭建浮桥,以船为基,铁索连环,保证两城之间的物资供应不会断绝。


此即为狭义。”


片刻后。


刘封又勾勒出几处地理。


“然而,襄樊虽有防守地利,但并不能完全阻隔魏军南下。


倘若魏军在北岸河道密布木桩铁链,建坞造船,然后渡船过江,先取砚山等地修建坞堡,再取襄阳以南。


襄阳纵然稳如泰山,也仅仅只能自保。


或是魏军不打襄阳,直接走石阳取夏口,亦可突入襄阳后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