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九章 定都洛阳?(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一会,李治闻到香味,抬头一瞧,只见武媚娘俏生生站在自己跟前,


“大家,你该用食了。”她巧笑嫣然道。


半天不见,她又换上一身紫色束胸裙,美好身段尽显无疑。


李治瞧着她精心打扮过的模样,不由有些心动,笑道:“来的好,朕正有些饿了。”


武媚娘端起药膳,柔声道:“大家,这是妾身亲手为您熬制的药膳汤,里面加了人参、麦冬、五味子等滋补之物,可补气养神。”


李治微微一愣。


武媚娘一定是发现他这几日一直在锻炼身体,所以投其所好,帮他调养身体。


不得不说,她这番行为确实令人舒服,接过药膳汤喝了口,味道香醇厚重,齿颊留香。


武媚娘朝那些侍女打了眼色。


侍女们将手中托着的饭菜,摆在御案上,先用丝巾隔上,以免汤水沾到奏章和书籍。


六菜一汤,外加两碗米饭。

https://m.9biquge,com

装饭菜的碗都是宫廷釉碗,颜色有黄绿两种,虽是瓷器,视之却如玉石。


六个菜分别是:通花软牛肠、莲蓬鱼肚、白龙臛、海参烀蹄子、葱醋鸡和升平炙。


这几道菜卖相佳,香气浓,既丰盛又不会太显奢侈,李治暗暗点头。


两人并座共食。


武媚娘饭量不大,吃了小半碗饭便不吃了,单手托腮,拿起一本书随意翻看起来。


“九郎,你怎么突然看起隋书了?”武媚娘看了一会,便觉有些枯燥,随口问道。


李治一边吃饭,一边说:“以史为鉴,才不会犯错误,媚娘,你觉得杨广如何?”


武媚娘凝思片刻,轻轻道:“妾身对他了解不多,不过倒听过他一个典故,记忆深刻。”


“哦,什么故事?”


“据说有一次,杨广去猎场狩猎,遇到下雨天,身边人给他送上蓑衣,他却不接,说周围士兵都淋着雨,他怎能独善其身?


李治笑问:“那你觉得他这么做,是真的爱惜将士,还是刻意伪装呢?”


武皇后缓缓道:“妾身以为,无论真假,他都收获了人心。”


李治微微一怔,点头道:“说的有理。”


不一会,一碗饭下肚,李治却没吃饱。


武媚娘见他饭量增加,心中很是欢喜,正要让内侍再端一碗过来,李治摆了摆手。


“何必浪费,你这不是还有大半碗没吃吗,长安近来缺粮,以后宫中可都需节俭些。”


端过武媚娘的饭,直接吃了起来。


武媚娘心中甜蜜,微笑道:“是了,我也听说长安米价上涨,九郎,长安真有那么缺粮吗?”


李治正色道:“长安仓只剩下二十窑的粮食了,明年还会欠收,再加上河西打仗,每日都要运送大量粮食过去,如何不缺?”


武媚娘沉吟片刻,道:“九郎,我有个主意,就不知妥不妥当?”


李治知她聪慧,问道:“什么主意,说来听听。”


武媚娘坐直了一些,挥手屏退了所有宫人,低声道:“九郎,关陇派势力都在长安,咱们可用粮食不足为借口,前往洛阳就食。再将洛阳定为东都。到时收拾世家派系,也就无需太废手脚啦。”


李治微微一愣。


武媚娘这个建议,正是唐高宗后来采取的做法。


唐高宗一生之中,有一半时间都在洛阳度过,就是为了减弱关陇集团对朝堂的影响。


然而这法子方便是方便,却也有极大缺点。


洛阳到长安并不近,路也不好走,满朝文武转移一次,不知浪费多少人力物力。


再者,长安不仅是关陇集团的根基,也是李唐江山的根基,正是迁都洛阳,给了武媚娘篡夺江山的机会。


武媚娘察言观色,瞧他一语不发,知他不喜这个建议,微笑道:“妾身随口一提,你听听就好。明日妾身就下令,让宫中缩减膳食。”


李治拍了拍她手,道:“这就对了。你母仪天下,更需以身作则,保持节俭之风。一个朝代灭亡的征兆,便是上层权贵奢侈享受,不问民间疾苦。”


武媚娘暗道:“九郎一定是看了隋书,担心自己和杨广一样,丢了江山,才患得患失。”点头道:“妾身记住了。”


一场朝会下来,长安城的局势发生悄然变化,平静的背后,有数不清的暗流在涌动。


原本废王立武之后,皇帝并未召开朔望朝,似在畏惧世家派系,很多朝臣觉得胜负未分,纷纷观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