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全球都是基地车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二章 这真的是我们出售的?(求订阅!)(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八嘎,这群混蛋。”久纳诚一中将看着电报,脸色阴沉。


至于给出的理由,在他认为,这就是胆小。


难道面对有高射炮的支那军,就不敢进攻了么?


“立刻命令他们起飞,否则我要将他们送上军事法庭。”久纳诚一深呼吸一口气,再次命令道。


结果这一次给出的理由,不仅仅是高射炮的问题。


如果只是20mm高射炮,大不了还能咬牙坚持。


面对88mm高射炮,三四千米的距离,他们怎么降低高度?


就算勉强降低了高度,还要面对37mm高射炮的威胁。


也就是说,对方在中低空的高度都有防空火力,而且还不是一门两门。


而是整整数十门高射炮啊。


他们怎么进行轰炸?

https://m.9biquge,com

难道让他们送死?


尤其是有海航这个前车之鉴,所以他们现在变得更加小心警惕。


更重要的还是上次空袭桂林,三架新式战机被击落,让他们对久纳诚一中将有些怨言,自然也就拒绝执行他的命令。


看完电报之后,久纳诚一中将明显感觉到一丝棘手。


他没想到曾经轻易拿捏的支那军,现在跟个刺猬一样,根本无从下手。


回想曾经面对的支那军,哪有什么重炮。


就连迫击炮都没几门。


最大口径也就是81mm,而且炮弹都没几枚。


至于防空武器?


几乎没有。


最多也就出现在中央军,但像这种成规模的出现,而且不在乎弹药消耗的,更是少见。


现在骤然遇到,久纳诚一中将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手段,现在都失去了作用。


比拼士气?


对方比他们更加悍不畏死!


根据第21旅团的汇报,那些支那军跟疯了一样,拼死进攻,哪怕遇到火力强大的机枪点,也不会皱眉,嗷嗷叫冲了过去。


比他们还凶残。


比拼武器装备?


算了吧!


根本不占优势。


重炮优势?


也就是地形受限,不然的话,对方的重炮能将他们摁在地上锤爆。


唯一占据优势的就是航空兵。


要是对方也有战机的话,那么这一场仗不用打了,直接撤退就行了。


可惜,他并不知道,很快陆裕华的714守备团就要有战机了。


他所谓的优势,将荡然无存。


“司令官阁下,两个飞行战队的指挥官考虑的也是有道理的,对面的714守备团拥有大量的防空武器,这些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不解决这些防空武器,我们的战机根本无法发挥出作用。”作战参谋适时的说了一句。


“更重要的是,这些高射炮肯定跟德国人离不开关系,我不相信支那人还能造出高射炮?”


作战参谋的这番话让司令部的所有人都深以为然的点头同意。


是啊!


你之前说重炮能生产,他们也就捏着鼻子认了。


现在这些高射炮,你怎么解释?


总不能又是他们自己生产的吧?


“司令官阁下,我建议最好让那些德国人自己来前线看一看,这些德械装备是不是支那人自己生产的。”作战参谋一脸怨气的说道。


什么时候大日本皇军打过这么憋屈的仗?


根本没有!


现在他们必须要将锅给甩出去。


否则到时候大本营追究起来,他们肯定难逃其咎。


“司令官阁下,不要犹豫了,必须要跟大本营汇报我们的真实情况,否则迎接我们的,肯定会是悲惨的下场。”作战参谋看着沉默的久纳诚一中将,提高了声音。


谁都想战功卓著,升官发财。


谁也不想背锅,上军事法庭。


所以眼看着战局越来越不对劲,他们自然也就想着要将这个锅甩出去。


不是他们作战不利,实在是对面的支那军太强大了。


听完部下的话,久纳诚一中将沉默了一会,觉得挺有道理,这个锅他真的背不动。


他还有大好前途呢。


总不能就去预备役养老呢?


想到这,他立刻写了一封电报,发回大本营。


这一次的电报内容很简单,那就是大本营要求德国大使派出他们的武官坐飞机,前来南宁,调查一番。


而大本营对于他们的要求,略微思考一番也就同意了。


“混蛋,这还是怀疑我们,是我们出售的武器。”欧根.奥特看着日军陆军参谋本部发来的照会,有些不爽的说道。


“大使阁下,看样子我必须要走一趟,才能让他们彻底停止抗议。”身为使馆武官的威廉上校,则摇摇头说道。


“行,既然如此,威廉武官,那你就走一趟,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欧根.奥特开口说道。


“是,大使阁下。”


………


两日后,威廉上校带着数名使馆的军官来到南宁。


刚刚抵达,他就发现了不对劲。


因为远处想起的爆炸声,明显就是德制150mm榴弹炮,而且还是32倍径的。


他们当年只卖过24门给山城的。


其中部分丢失在淞沪战场。


剩余的全都被当做战略武器,很少使用。


没想到在这里出现。


这让他感到很是意外。


山城竟然舍得将这些武器用到前线?


而且看炮击的速度,明显是不缺弹药啊。


难道他们真的成功研制出炮弹了?


倒也不是说他们不可能,毕竟当年可是在他们的生产车间待过几个月。


轰!


轰!


轰!


“240mm加农炮?日军连这款重炮都动用了?看样子对面的支那军给他们带来的压力很大啊。”威廉上校喃喃的说道。


“可惜射程差了一点,还不如k18型 170毫米加农炮。”


这句话,威廉上校挂满着讥讽的表情。


哪怕德国的重炮发展的不怎样,那也是吊打日军的存在。


更何况,德军一开始是为了钨矿,所以与山城的关系很不错。


后来为了自身的战略目标,便开始疏远了山城,选择靠近日军。


但是有不少德军将领并不看好这个结盟。


因为日军的战斗力并不强,或者说是他们的陆军在德军将领眼里,只能算是三流部队。


这是有根据的,他们训练的德械师,各种人员编制,武器配备都只有德军的一半,但依然在淞沪战场打的日军节节溃败。


如果不是战略上出现失误,浪费了十来天的空窗期,估计淞沪战场的日军都被赶下海了。


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德军认为日军的战斗力并不强,或者说只有他们的一半。


这样的军队怎么能配成为他们的盟友呢?


只不过,他们的上峰看重的更是海军,而不是陆军。


如果国府也有一支不错的海军,那么他们或许可以考虑去扶持对方。


正是基于这些因素,最终德军选择了日军,也与山城切断了那段还算不错的关系。


但还有部分德军军官选择留在山城,与他们曾经的战友一起并肩作战。


绝大部分都牺牲在战场。


这也就是为什么,山城的那些将领们对德军的感观还是不错的。


矮子里选将军。


至少一众列强里面,应该只有德军才真正的帮助了山城。


组建德械师,还有重炮团,以及装甲部队等等。


并且建立了完善的预备役体系,以及军官培训体系等等。


这些功绩无法否认,只是后来日军节节胜利,加上欧洲的局势越来越紧张,所以那些德军将领就闭嘴了。


包括威廉上校,他也有好友战死在淞沪战场。


所以对于日军,他没有什么太大的好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