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神棍到大娱乐家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三十二章 找大刘买稿(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个年头连看科幻的人都少之又少,更别说电影了,还是来买改编权的?


国产科幻电影?别逗了。


刘慈心自顾自地点燃一支烟。


“小兄弟,你就喊我大刘吧,你怎么想起来做科幻电影呢?”


“据我所知,目前国内这个领域还是一片荒芜之地,连能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啊!”


路宽笑道:“我是导演,我需要优秀的作品改编剧本,就这么简单。”


刘慈心忍不住上下打量了一番,这形象气质说是演员更可信一些。


但他似乎又没理由对自己说谎,哪有上赶着送钱来的?


“在这个宇宙里,每一个生存过的人,都相应有一颗星星在天空闪耀。”


这是《2001太空漫游》的经典台词,路宽怕刘慈心不信,给他展示了一下科幻迷的基本功。


刘慈心是《2001太空漫游》的作者克拉克的狂热粉丝。


他曾在采访中自述:我的一切创意和思想内核,不过是对克拉克的拙劣模仿,不值一提。


“大刘,我知道你正在写《超行星纪元》,也看过何夕、王晋康他们的很多作品。”


“从专业视角看,不可否认很大一部分是具有改编潜力的。”


路宽暗暗腹诽你还没写出来的我都看过了。


刘慈心哑然失笑:“对不起,你的形象我还是太难同导演联想在一起。”


这个年代国人心目中的导演都是张一谋、田状状那样脸上沟壑纵横,戴着个鸭舌帽,穿着北平老布鞋的中老年,哪有这样的年轻小伙。


“那你看看我这部剧本吧。”


“《盗梦空间》?”


文字工作者总是对文字有着天然的额亲近感,他这种级别的作家对于剧本格式的文本也没有什么阅读障碍。


一个精通梦境分析的专家因为和一家企业的合作被通缉。。。


刘慈心感觉心里跟蚂蚁爬似的,剧本里的遣词造句都非常简洁,要是能让他用生花妙笔再润色一番,应该是个很吸引人的短篇。


与自己动辄出现的宏大叙事不同,这是一篇发生在意识结构领域的科幻动作类型故事,探讨着人类意识、记忆和现实的边界。


他意犹未尽地合上稿件,倒是不再怀疑路宽的导演身份。


这剧本字里行间的灯光、摄影安排,还夹着两页分镜头手稿。


人家闲得蛋疼来忽悠自己。


“你想买哪几部的改编权?”


“《流浪地球》、《吞食者》、《混沌蝴蝶》、《乡村教师》。”


他直接开出自己的条件:“每部50万,先付订金,合同后面会有人找你签。”


大刘呆住了。


你给的太多了!


科幻作家不会不关注科幻电影,刘慈心就是一个铁杆的科幻电影发烧友。


他当然也曾幻想过把自己的作品改编搬上大屏幕,只是对比当下的环境无异于痴人说梦。


就算是科幻作家们的大本营《科幻杂志》都在艰难求生。


最拮据的时候,杂志社的编辑们不得不全员营销领了KPI到街上卖书。


也都是靠着热爱度过了漫长岁月。


可是现在突然有个自称导演的年轻人,给自己不到千字不到100的作品开出一百多万的打包价?


闹呢?


2009年刘慈心的现象级作品《三体》发表,稿费标准是千字150.


而一对粤省的导演夫妻买断改编权的时候,仅仅付出了10万元的对价。


跟白菜有什么区别?


刘慈心笑着摆摆手:“没这么做生意的,这几篇打包50万给你我都心虚。”


没有人不爱钱,只是当他获得的收益远超自己的心理价位,这钱也怕拿着烫手啊!


他脚底踩着的这座城市,房价甚至都没过千。


200万是什么概念?


“做生意讲究个你情我愿,我不觉得会亏,刘作家也别妄自菲薄。”


路老板也就是千金买马骨,通过刘慈心和《科幻杂志》之口把他的大方宣诸于一众科幻作家。


这些都是他以后拍片和改编剧本的素材库啊。


就算自己不拍,拿过来改编卖钱,哪部不是几十上百倍的收益?


刘慈心看他的神色和态度不似作伪,也不免心旌神摇起来。


为爱发电归为爱发电,谁还不想进步了,谁还不想改善生活了?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半晌刘慈心一拍大腿:“兄弟,那我却之不恭了。”


他性格内向,也带这些文人骨子里的羞怯。


说到底占便宜的是路宽和问界,他也拿出了相当的诚意,给到远超这个时间点的市场价格。


只能说是双赢。


路宽拉开背包,掏出孙雯雯准备的几沓现金和制式合同。


没有线上交易工具的年代,他也没有随身带太多现金。


刘慈心看着一摞红票有些心惊肉跳,心道这小伙子胆子可真不小。


刘慈心又给路老板递上支烟:“怎么想起来拍科幻片了,投资很大的吧?”


“先攒剧本,目前国内的特效水平和电影市场容量还没有科幻片问世的条件。”


“你想要看到自己的电影在大银幕上出现,估计还得等两年。”


刘慈心日常也是关注过科幻有关事宜的:“国内暂时还没有科幻生电影存的土壤,别说电影了,连作家都快养不活自己了。”


自家人知自家事,他还算是有个铁饭碗的。


杂志社里连饭都吃不饱的作家太多了,他有时候也得节衣缩食给几个要好的朋友接济。


“没事,以后你们只管创作,我会和杂志社保持联系,有合适的作品我会继续收购。”


刘慈心兴奋地脸色都涨红了,没有作家不想看到自己的作品被认可的,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直接提供的对价。


两人相谈甚欢,刘慈心带着路宽在娘子关游览了一阵,晚上又喝了顿大酒,这才送他坐上返京的火车。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