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五章 三国志(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苏辙的船顺流而下,不久后便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之中。


苏允站在岸边,神色惊疑不定。


惊喜?


什么叫惊喜?


阿辙,你给我翻译翻译,什么叫惊喜!


你可别给我搞什么幺蛾子啊,你哥苏轼已经给我搞了个天大的麻烦了,现在我还在努力的找补,能不能盖过去都还不知道呢,你再给我搞个天大的麻烦,到时候我可怎么办呐!


“阿允,回吧。”


苏轼唤道。


苏允叹了一口气,转身跟在后面,一路上神思不属。


苏轼注意到苏允的神色,关心问道:“阿允,怎么了,子由跟你说什么了?”


苏允看向苏轼道:“叔父跟我说要给我一个惊喜,想来您也是知道的吧?”


苏轼打了个哈哈,道:“子由的事情我怎么知道,不过子由历来做事靠谱,你别担心,说了是惊喜就一定是惊喜。”


苏允呵呵一笑道:“若是喜就罢了,就怕来个惊,那就大祸事了。”


苏轼打了个哈哈,侧耳听了听,哎呦了一下道:“你叔母唤我呢,我赶紧去看看。”


说罢一溜烟就跑了。


得,看这样子,必定是两兄弟合谋了。


苏允更是忧心忡忡起来,有苏轼参与其中,这事儿恐怕又变得复杂了。


不过随即苏允便将此事置之脑后,他还有重要的事情要做呢。


前途有风浪,他须得将自己的船打造得更大更坚固,才可以抵御这些风浪。


声名固然累人,但有莫大的声名在身,却是一张护身符。


所以,让名气来得更大一些吧!


现在的名声,还远远不够!


苏允跟着苏轼回到了家中,便找苏轼问道:“叔父可有三国志?”


苏轼诧异道:“陈寿版的三国志么?”


苏允点点头道:“对,就是那一本。”


苏轼点头道:“有倒是有,不过你汉书抄完了么,这会儿看三国志作甚?”


苏允道:“倒是没有抄写完,但已经看完了,我对大汉之强悍十分感兴趣,便想看看这强汉又是怎么灭亡的,以此学一些经验。”


苏轼闻言喜道:“好啊,既要知道一个王朝之兴起之原因,亦要知道一个王朝灭亡之教训,这是好事情。


不过三国志所凭借的史料不充足,因而记事颇为疏略,特别是其中的《蜀志》,内容更显得过于单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