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千里报恩(已经签约,放心收藏阅读!)(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元丰二年,腊月。


汴京。


与温暖湿润的眉山不太一样,腊月的汴京天寒地冻。


一阵寒风吹来,苏允满脸刺疼。


那寒风穿透衣衫,直往骨头缝里钻去。


苏允顾不上寒冷,紧紧盯着东澄街北那座大门北向而开的建筑。


汴京的房屋大多坐北朝南,但这座建筑却是北向而开,十分不寻常。


那座建筑四周遍植柏树,乌鸦栖居其上,人称“乌台”。


哦,便是大宋帝国最高的执法机关——御史台。


御史台大门紧紧闭着,然而两侧的小门却是有很多的胥吏进进出出,一个个神色狠厉。


有人看到苏允在附近观察御史台,一个警告的眼神便扔过来。


苏允赶紧将脖子缩了缩,将自己昂藏的身躯藏了藏。


忽而他眼睛一亮,一个蓬头散发、骨瘦如柴,狼狈到了极致的中年男子被两名健壮的兵丁半搀半挟持着从小门中挤将出来。


“便是他!”


苏允迈开大长腿,往三人走去。


那两名兵丁看到大步而来的苏允,立即警惕摸向腰间的鼓囊,大声道:“什么人,站住!”


苏允长揖及地,悲声道:“九十二叔,允在此等候您多时。”


两名兵丁有些错愕。


中年男子缓缓抬头,从散发中看到一个昂藏少年,顿时有些错愕,道:“你是眉山苏氏的后辈?”


苏允立即道:“九十二叔,您还记得苏林么?”


中年男子神情恍惚,仿佛行将就木的老人一般,似乎有些想不太起来,苏允见状心中一痛。


赵顼啊,赵顼,你看看,你看看,你怎么就将中华上下五千年最有才华之一的苏轼折磨成这个样子,活该你赵家蒙受耻辱啊!


苏允想起乌台诗案中的那些记载:


【顷刻之间,拉一太守,如驱犬鸡】……


【遥怜北户吴兴守,诟辱通宵不忍闻】……


从八月二十到十月中旬,将近两个月的审讯,苏轼在精神上和肉体上都受到难以言喻的凌辱和折磨。


这些小人为达到他们的目的,无所不用其极,动辄大声辱骂甚至扑打,为日不足,继以夜审。


当时另有一名大臣苏颂,因审理一桩人命官司受人诬陷而下狱,关押在苏轼隔壁的牢房,亲耳听到御史们对苏轼所进行的种种非人虐待,为之悲叹不已。


苏轼这么一个许多后世人的偶像,就被你们生生折磨成这个模样!


苏允悲痛道:“九十二叔,家父苏林,家母李氏,在眉山苏氏中排行第五十三。


当年我父母亲成亲之时办不起婚礼,是您母亲资助得以成亲的,您还记得么?”


苏轼顿时想起来母亲程夫人当年经营有成,在挣不少钱之后,对乡里慷慨助学,扶老济困,对族人亦是照料备至。


而似乎就有这么一项,族人若在成亲、上学上有困难的,可以寻上门来,母亲都会慷慨解囊予以资助。


苏林……五十三……咦,有印象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