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家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二十二章 兵人之缘由、会首赠宝(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多乎哉?不多矣。”


对方顿了顿,眼中满是深意的道:


“余缺你且记下,越是接近灵气复苏,尔等越是年轻、越是天才,那么给这群老家伙的压力,可就越大。


似老夫这等老骨头,是完全没指望个能活到灵气真复苏的,所以无甚算计。但是那群只差半步,即可突破元神的家伙们,你真当他们不会不顾一切的续命吗?


非也非也,哪怕是弄得天怒人怨、人神共愤,他们也必然要苟活至灵气复苏。争夺长生之机。”


老会首冷笑:


“如果不给你们提前上一上马嚼子,一旦等你们长起来了。不说竞争资粮与否,他们到时候指不定就会被你们这群后人,以‘残害生灵’为借口,绝了他们的续命之法,或是直接斩了他们。


特别是那师徒一脉。


世家一脉的前后辈间,好歹都是血亲,相互间存在点温情。但是师徒一脉本来是毫无瓜葛,全靠传承在维系,如今在自身的长生之机面前,这点传承关系又算个屁儿。”


老会首嗤之以鼻了一番,紧接着又冷冷道:


“况且彼世家一脉,其今日之所以大力栽树。你又焉知他们,不是为了自己而栽?要知道,他们可都是血脉相连的挚爱亲朋啊。”


余缺闻言,目露恍然,脑中的思绪一时翻滚不定。


若是这般,就全都说得通了!


山上的那群老家伙们,他们个个都已经濒临长生,只差半步即可修成元神。


因此哪怕天寿将近,他们也绝对不会坐视灵气复苏,仅能为后人铺路。


而不愿自个沦为旧时代的残渣,那么两脉的高人不仅要相互间争夺灵气复苏时的机缘,更要在未来和自己一脉中道种、真传们,争夺长生之机。


不说旁人了,如果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便是余缺,也难保自己不会去苛待后人。


特别是余缺还记得,他如今之所以能够开得天庙,其有很大的因素,可就是多亏了伏家老祖的福!


就连他一个小小的仙童,都能从血脉族人的身上获得如此大的助力,那更别说那群濒临长生的仙家们了。彼辈肯定有更多的法子,可以利用同族血亲。


“指不定,县考中的那位冷坛游师,其来历就和山上的士族老家伙们脱不了干系。”余缺在心间暗自腹诽。


静室中,他让自己的思绪好生翻涌了一番,方才长长的吐出了一口气。


到此为止,余缺算是彻底的明悟,知晓了为何自己上山,会被卷入两脉的风波、蝇营狗苟当中。


他也更是清楚,此生若是真想博得一个长生,其将来的对手,将不仅仅是和他处于同一时代的天庙道种们,更会是那些藏在天庙道种身后的一群老家伙们。


或者说,所有能活至灵气复苏之人,相互间都注定了会是对手!


毕竟哪怕是上古年间,灵气浓郁、资粮无数时,修行中人为了成仙,也都是你争我夺、互不相让,更别说当今的年景,灵气枯竭、资粮着实有限。


余缺心中通透,他再次恭敬的朝着老会首作揖:


“会首今日之言,缺不胜感激,没齿难忘。”


“哈哈哈!好说好说。”老会首则是再次摆手。


对方受了余缺的大礼,面上忽然又露出沉思之色,口中嘀咕:


“你这家伙看上去,倒也是个懂礼节、知恩图报的小子。既然看在黄归山的面子上,老夫已经与你说了这多,不若再给你点好处……”


听见对方这话,余缺心中一动,暗暗生出一股期待。


要知道,老会首可是和第七学正处在同一层次的仙家,还隐隐压对方一头,又是个炼度师。


此等仙家人物,随便从手指缝里面漏点出来,恐怕都够余缺现在吃个盆满钵满了。


不过老会首待在余缺的跟前,其脸上却又露出了百般纠结和舍不得的表情。


对方下了床榻,踱步走在房中,摸摸这里、摸摸那里:


“不行不行,这方砚台可是跟了老夫十几年了,有感情了。”


“不可不可,这凳子还是老夫亲手拼装起来的,也有年头了。”


“这拂尘……”


余缺瞪眼看着,眼中顿时有几分怪异。因为他仔细瞧了瞧对方所说的砚台、桌凳、拂尘等物,发现虽然都带点灵蕴,但看上去也并非是神物啊。


老会首的脸上挂着又抠门、又纠结的表情,也不肯改口直接送钱。


忽然,他望见了被其夫人留在当中的学正家神,目中顿时一亮。


老会首当即走到了那团黑气跟前,将此物托举在手中,掂量掂量后,他轻咳一声,从容不迫的对余缺道:


“解铃还须系铃人,虽然老夫身家窘迫,但是那第七学正,身为一地县学之头,可谓是富得流油、堆金积玉。


你说说,有什么十分想要的没,老夫替你去敲他一波。若是没有,到时候老夫就尽量往高了提,用这东西给你多搞点钱回来。”


余缺明白了,老会首这是舍不得自己掏钱,便将主意打到了第七学正身上。


确如余缺所想,老会首为免和县学彻底的撕破脸皮,不想坏了本地规矩,这团家神必须得还回去。既然如此,其也正好顺水推舟一番,用来给余缺做个人情。


并且有余缺作为借口,老会首还能将第七学正敲诈得更狠一些。反倒是他要是只自个去敲竹杠,有可能就会落人口舌,甚至白白送回,一文钱都讨不到。


静室中,余缺闻言后,顿时目光炯炯,喜不自胜。


他紧盯着那团黑气,脱口就道:


“回前辈,晚辈确有一物所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