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 目录 | 下一页 |
听闻朱元璋来了,忙带着阖府之人迎接、行礼,一时间忙得是鸡飞狗跳。
行过礼后,刘长安、刘若月都跑到朱元璋身边,亲昵地问候起来。
“外公,您怎么来咱家了?”
“咱找你们的父亲一起去办事。”
“是要去跨江大桥吗?我也想去!”刘若月跃跃欲试地道。
朱蕙兰当即喝斥,“若月,你外公和父亲是去办正事,你跟去做什么?那不是胡闹么?!”
刘宽年年去桥上等怪雾,她本就不太支持,虽说一直都遇到危险,可她还是不希望女儿跟过去冒险。
刘若月还是很怕朱蕙兰的,嘀咕了声“不去就不去,凶什么”,便不再提此事了。
朱元璋趁着刘宽吃饭的时间在刘府转了转,发现府内装潢雅致,甚至偏向朴素。除此外,便是有不少给孩子玩乐的器物,如秋千、木人桩、木马、跷跷板等。
除此外,还有一间私人实验室,只是里面并没有什么值得观看的东西。
刘宽不敢让朱元璋多等,以颇快的速度吃完早饭,便带着随从跟朱元璋一起前往跨江大桥。
https://m.9biquge,com到了桥上,刘宽又像以前那样,摆上桌椅、干果、饮子,摆出笔记本电脑,耐心地等着。
朱元璋看了后笑道,“你小子倒是会享受。”
刘宽解释,“年年都来,总不能每次都干等着。这五色饮是蕙兰亲自做的,太上陛下可以尝尝。”
说完,刘宽给朱元璋倒了一杯。
朱元璋品尝之后,点头道:“确实不错,别有风味。”
朱元璋对吃喝之类的享受并不太在意,又不愿干等着,便跟刘宽闲聊。
“刘宽,你若不是穿越到了咱大明,估计如今会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刘宽道:“臣来大明差不多有十四年了,若正常来讲,应该已经娶妻生子,过着普通打工人的生活吧。”
“何为普通打工人的生活?”朱元璋颇感兴趣地追问。
刘宽想了想,道:“大概一月领着几千块,至多上万块钱的工资,每天早上闹钟一响,就匆匆起床洗漱,或许还要给老婆、孩子做早餐。”
“吃完早餐后,大概率需要开车送孩子去上学,然后送老婆去上班,再自己去上班。”
“中午可能回家吃饭,但大概率是在公司随便叫个外卖对付一顿。忙碌到下午六七点,或许公司会准时下班,但更有可能会加班到九点、十点的样子。”
“如果需要加班,那多半又得叫外卖吃,或者在公司附近找家餐馆随便吃一顿。”
“晚上回到家后,大概率需要辅导孩子的作业,甚至为孩子的教育问题跟妻子争吵一番,然后再为钱的问题跟妻子争吵一番。”
“最后带着疲惫睡去——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工作能力不符合公司要求,被辞退,然后做一些赚钱更少的工作。”
“不过那时候应该有些积蓄,孩子应该也快培养出来,可以准备养老了。”
“当然,如果孩子没本事的话,也许还要为孩子买房、娶媳妇赔上养老钱···大概就是这样子吧。”
朱元璋听得神色古怪,忍不住道:“你这过得未免有些枯燥和憋屈了吧?”
刘宽洒脱一笑,“太上陛下应该知道,除非能发达,对普通人而言,哪怕是在太平盛世,也很难过得潇洒肆意。”
“事实上,能过上臣方才所讲的那样生活,不论是对后世的部分人,还是对正常历史进程中的大明多数普通人来讲,都算是一种奢求了吧?”
朱元璋想了想。
若没有刘宽,大明普通百姓纵然不需要承受战乱之苦,但多半没有眼下生活那么好,会过得苦巴巴的。
而等过几年,靖难发生,只怕又不知有多少无辜百姓死于战火之中。
如此看来,对正常历史进程中的大明绝大多数百姓来讲,能过上刘宽所言的后世“憋屈生活”,确实也算是种幸福了。
但他又觉得,似乎不该如此对比···
回过神后,朱元璋便感慨地道:“如此说来,你能来到大明,倒也算是跟大明互相成就了。”
刘宽点头赞同,“确实如此。”
聊着聊着,眼见时间已经到了八点多,怪雾却还未出现,刘宽便以为不会来了。
正当他准备放松下来,观赏江边风景时,忽然发现周围起了薄雾。
这时朱元璋也略显紧张地道:“刘宽,起雾了——这可是那怪雾?”
上一页 | 目录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