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一十九章 历史的惯性,子龙人狠话不多(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别看刘备那边两叔侄在府内议事许久,实则此时天色尚早。


秦瑱不比刘备是个武人,平时无事便喜好睡个懒觉。


因而刘备让人来唤之时,秦瑱还在睡觉。


听得刘备呼唤,他还以为有什么事情,急忙起身,匆匆梳洗之后,就朝府内行来。


结果一到府内,便见刘晔和刘备正在那边商议事情。


见得此状,他心中自是有些惊讶,心想刘备和刘晔昨天也没说几句话啊!


怎么今天这幅模样,好似二人之间十分亲密一般。


在他睡觉之时,到底发生了一些什么?


是刘备魅力太大,还是刘晔定力不佳?


不过不管如何,都是好事,至少证明刘晔是被刘备给拿下了!


有刘晔出山,他日后也就不用如此繁忙了。


因而他一入堂内便笑道:


“吾还道主公何事相召,不想竟是子扬前来!”


“子扬如此大才,必是前来献策!”


听着秦瑱说话,刘备便抬头一笑道:


“军师想必方才起身,倒是叨扰军师休息。”


“不过正如军师所言,子扬此来正为献策!”


“因子扬此策有些难以抉择,故让军师前来参谋。”


刘晔看着秦瑱如此,亦是微笑,行礼道:


“在下昨日无理之言,还望军师见谅!”


他这人为人颇为圆滑,很难与别人交心,但对秦瑱却有好感。


毕竟从刘备的言语中就能知晓,刘备之所以前来找他,还是秦瑱推荐。


虽不知秦瑱从什么地方知道了他这个小角色,可举荐之恩还是有的。


故而他言语之间自是比昨天更为恭敬。


秦瑱见其如此表现,自是不介意的一笑,自顾自的入了座道:


“无须多礼,我知昨日子扬必是言语试探,不当以之责难,子扬如此大才,今来献计,必然非凡!”


“不知子扬有何计教我?”


眼见秦瑱上来就说正事,刘晔也不再客套,当下将方才与刘备说的计策又给秦瑱说了一遍。


然后方才看向秦瑱问道:


“不知军师以为此策如何?”


而秦瑱听得详尽,自是连连点头不已。


实则刘晔的计策和他所想差不多,他之所以敢叫刘备带五千兵马来,是因为秦翊这人不像纪灵那般难啃。


因为在原本历程中,秦翊和戚寄都不是袁术的死忠。


远在袁术死前,就被刘馥说动,带兵投靠了曹操。


这种人一般不会死守城池,有大量的机会可以图谋。


但他倒是没想着前去劝降。


因为他没见过秦翊,不知道秦翊秉性如何,劝降未必能成功。


然则刘晔作为本地人,对秦翊有一定了解,刘晔说能成功,多半是能成的。


唯一让他有些惊讶的点,在于刘晔竟然会想主动谋划郑宝!


须知原本历程之中,郑宝就是死在刘晔手上。


而且是刘晔是亲自手刃了郑宝,趁势收降了郑宝旧部。


不过那个时候,刘晔也是狐假虎威,是借了曹操之名行事。


没想到现在形势改变,刘晔却又想出了这个办法。


看刘晔这个模样,似乎是准备拿郑宝开刀,为其谋取进身之阶!


想到此处,他不由暗道历史惯性的强大。


有些事情,真的不管变成什么样,该发生还是会发生。


思绪之间,他敲了敲案板,思虑了一会儿利弊关系,沉吟道:


“子扬此计虽险,却也可行,郑宝其人色厉内荏,不足为惧。”


“但惧其麾下人恶,伤了子扬!”


说到这里,他对便对刘备道:


“正好如今子龙南下,寸功未立,必欲取功。”


“我见子龙忠勇,可当大任,不若遣子龙与子扬南下。”


“如此,即可让子龙立功,又可保子扬安然无恙!”


见得秦瑱提起了赵云,刘备思虑片刻,便即点头道:


“若是子龙前去,当能保子扬无恙!”


对于赵云的武力值,他心里是有数,有赵云随从护卫,又有刘晔之智,应该能将风险降到一个可控的范围。


“不知子扬意下如何?”


刘晔见刘备终于同意,虽不知赵云是谁,但也点头笑道:


“叔父放心,小侄必可为叔父完成此任!”


说完,便再度朝着刘备一拜,显示着自己的决心。


随着三人这么一定计,刘备军自是再度动作起来。


先是刘晔回到家中,对刘普言说诸事,表明自己已经坚定为刘备做事的决心。


刘普见其如此,心中自然十分欣慰。


一是因为他这儿子终于遇到了明主;


二是因为刘备这人确实不错,跟着刘备干,以后刘备飞黄腾达,自然少不了他家的好处。


可一听刘晔是要南下劝降郑宝,他心中自然少不了担忧。


正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又希望儿子成器,又怕儿子受到伤害。


不过刘晔见状,把剑一拔,当场就舞了一套剑术,用实力表示郑宝不足为虑。


刘普见之,又是一阵笑骂,索性不再忧心。


刘晔这边处理好了家中事务,刘备自然便将赵云叫来,言说诸事,并给赵云下了一个任务,无论如何,都要保证刘晔的安全。


赵云对此,自是直接抱拳答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