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七章 诈取上蔡,北线告破(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将军莫要放箭,我等是友军啊!”


大喝声中,那支兵马由远及近,苌奴看得真切,果然都是袁术军衣装,又忙令士卒不忙射击。


及至兵马抵达城下,苌奴方才喝问道:


“尔等何人所部,怎会至此!”


城下一人站出,高呼道:


“将军,我等乃是陈兰将军所部,兵败至此!”


“将军速速开门放我等进入,敌军追兵将至!”


苌奴闻言,自是心乱如麻,借着夜色眯眼看去,汗水顺着头顶滑落。


他也是老将,知道夜间放人入内有多大风险。


有时候即便是友军也靠不住。


可看着城下士兵如此模样,心中又有些不忍,忙问道:


“陈兰将军现在何处?”


那城下士兵又道:


“将军身受重伤,已昏迷不醒!”


“我等一路抬来!”


话语之间,便将一个将军模样之人抬出。


苌奴只觉眼睛模模糊糊,看不真切,却听身旁一人大呼道:


“是将军,那便是陈兰将军!”


苌奴一看,正是方才答话那个士兵,心想此人是陈兰亲卫,如今都已经开口,那城下必是陈兰无疑了!


正想着,又听远处一声大喝道:


“杀啊,随我击破敌军,夺取下蔡!”


此声一出,远处便出现了大量兵马。


苌奴还未反应,城下士兵又高呼道:


“将军岂能见死不救,速速开门,放我等入城啊!”


苌奴听到这里,看着城下那‘陈兰’,又见远处追兵将至,当下一咬牙便道:


“开门,速速开门。”


此令一下,吱呀一声,九江重镇上蔡的城门顿时开启,那城下士兵自是鱼贯而入。


苌奴见之,这才松下一口气来,又见远处兵马杀至,忙高呼道:


“弓箭手准备迎敌!”


他一声高呼,弓箭手在此拉起长箭。


可只见那支兵马行至三百步时,突然停下了脚步。


苌奴一看,不由奇异道:


“敌军何故停止?”


正思虑间,忽听城下爆发出一阵剧烈的喊杀声。


苌奴闻此,脸色顿时急剧变换,高呼道:


“不好,城下乃是敌军!”


“速速随我下城阻敌!”


说完,他便一路朝着城下行来,可是才走两步,他心中又是一颤。


若城下是敌军,那刚才那几个士兵呢?


一想到此处,他只觉背后一凉,刚想转身,噗嗤一声,一柄长剑已经从他胸膛穿出。


只见徐盛一脸冷漠,一把抽出长剑,回身冷喝道:


“敌将已死,降者不杀!”


一众士兵见得如此惊变,均是呆愣当场,不知应该如何动作。


正此时,城下士兵已经上了上来。


城门一开,刘备军又是蜂拥而至,直接杀入城内。


随着主将阵亡,城内士卒自无抵抗之心。


不到半个时辰,就被控住了城内形势。


至此,刘备军连破四城,彻底打破了寿春北边防线,距离寿春城只有一线之隔。


随着时间来到下半夜,刘备这才领着主力前来。


一听此战破城徐盛又是首功,刘备开怀大笑道:


“徐文向当真我军虎将也!”


而后领着兵马,一道入驻城中。


进得城内,自是再度表彰徐盛。


老刘是完全没想到,秦瑱给他推荐的这个小将是如此勇猛!


这一路行来,给他的惊喜属实太多!


秦瑱听着这话,自是心中暗忖,现在是虎将,日后便是虎臣了。


不愧是两百人击败数千人的猛将。


徐盛好好培养一下,日后绝对是刘备麾下虎将之一。


相比关羽张飞,徐盛尚且年轻,以后多半是柱国之将。


他如此想着,也不多言。


而刘备这一入城,除了夸奖众人,就是清点斩获。


结果一经清点,发现城内降卒竟然将近三千人!


其中有两千多是苌奴所部,剩余则是原本驻守下蔡的兵马。


简单一算,并上陈兰所部,现在他们手上的俘虏竟然又来到了六千多人。


以前刘备是愁兵源不多,现在却是忧愁俘虏太多,不由对秦瑱道:


“军师,眼下我军屡战屡胜是好。”


“可如今俘虏众多,我军还要进军,又当如何处置?”


秦瑱闻言,顿时笑道:


“明公这又是何忧,我军兵马不足,这些俘虏可堪大用!”


“不妨先停驻几日,整训一番,另传令关将军以关平领三千兵马南下,前来此地驻守!”


“留下陈到与他在此整训,我等自然南下,一可防备纪灵来袭,二可增我军兵力!”


也是将领不够用了,他思虑关羽、徐庶要坐镇相县威慑老曹,不如把关平拉出来锻炼锻炼。


日后如果合适,也能脱出关羽羽翼,独挡一面。


见秦瑱提起了关平,刘备思虑一会儿,还是点头同意了。


虽说关平尚且稚嫩,不过徐盛才及冠便能如此,关平这个侄儿是该拿出来锻炼锻炼了。


如此同意之后,他又令人北上传令。


一边在下蔡整训兵马,准备伺机南下。


这一整训,刘备军兵马再度增多,加上之前在各城受降兵马,光是在九江境内,就有一万八千余人。


虽然战斗起来还是只有原本部队能战,可光是数量听起来,也极壮声势。


而正当刘备原地整兵之时,北线全部失守的消息,也如传到寿春城内。


ps:标题搞错了,不是上蔡,是下蔡,上蔡在汝南,下蔡在淮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