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七章 当为军师,火中取栗(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且说刘备等人领了军杖之后,军中纪律越发严明。


尤其是张飞麾下健卒,无不称赞刘备之德。


几日下来,军容焕然一新,再无昔日涣散之像。


与这诸多好处相比,唯一的缺点便是张飞受了三十军杖,在床上躺了两日。


而关羽和刘备,行刑之人不敢太重,故而并未受到多大伤害。


经此一事,张飞也有所收敛,虽不至于善待士卒,可相对以往,已经和善了不少。


至于这件事的始作俑者徐庶,自是乐见其成。


如此又过了一段时间,转眼便到了三月。


眼见春回大地,刘备已是越发按捺不住,只想快些求得秦瑱出山辅佐,成就大事。


于是择一吉日,又将徐庶从军中招来问话:


“今时近三月,眼见春耕将至,袁术招兵买马,横征暴敛,曹操吕布又无动作,似如此下去,何时可图大事?”


徐庶见刘备如此,便微笑道:


“主公何其急也,须知子瑄谋划历来言之必中。”


“他说袁术将亡,袁术便会自取灭亡!”


“如今没有动作,只因时候未至,我军自可养精蓄锐,待时以动!”


见徐庶没领悟自己的意思,刘备只得叹道:


“事成不成,皆看天命,然则如今先生闲居城内,已有月余。”


“虽得先生谋划,却不知详尽,若能再去请教一番,必有裨益!”


徐庶闻之,总算听懂了刘备的言下之意,不由笑道:


“故知主公欲求子瑄相助耳!”


他想了一会儿,又道:


“自当日一见,已经过去半月时间,料想子瑄便是再考虑,也应考虑妥当。”


“恰逢今日天气晴朗,正可前去一见。”


“今日无论如何,也得让子瑄来助主公一臂之力!”


刘备见徐庶总算领悟自己想法,不由一喜,急忙起身道:


“既如此,待我去唤二弟三弟来!”


可他刚一起身,徐庶便笑道:


“主公不可大动干戈!”


“子瑄历来喜欢清净,若二位将军前去,反倒惹其不喜。”


“主公只管随我前去,必保得见子瑄!”


刘备一听,自是从善如流,带着几个侍卫跟随徐庶朝着秦瑱的小院行来。


行至院前叩门,便有一小厮开门询问道:


“何人叩门?”


待其探出头来,便见徐庶、刘备等人站在外面。


小厮自也认识徐庶,忙笑道:


“徐先生从何而来?”


“我从何来并不重要!”


徐庶笑容和善道:


“关键是你家主君可在家中?在为何事?”


那小厮忙道:


“回先生,主君正在书房著书!”


“若是先生欲见,且容小人通报!”


“无须通报!”


徐庶见状,回身一笑道:


“难得子瑄今日不陪家小,主公且随我来!”


言罢就径直朝院内行去。


刘备见此,忙对小厮告罪,又令侍卫在门外守候,方才跟着徐庶入院。


二人入得秦瑱家中,刘备才忐忑道:


“有道是非请勿入,元直如此,先生恐生不悦!”


见刘备如此谨小慎微,徐庶笑道:


“主公无须如此担忧,我与子瑄历来比邻而居。”


“他也不喜虚礼,去我家时也不通报!”


“若他不在家中,我等自不能入,今他在家,有何惧之!”


“再者,此子历来懒惫,若是让人通报,指不定又有诸多借口!”


“今日即然带主公来了,定要捉他前去!”


“等会儿主公只管等候,看我施为就是!”


刘备看着徐庶如此志在必得模样,心中自是一安,又听徐庶说起秦瑱另一面,但觉好奇不已,不禁问道:


“方才听闻先生在书房著书,不知所著何书?”


见刘备问起,徐庶咧嘴一笑道:


“子瑄著的书可多了!天文地理,兵法阵型,诗书礼乐,无所不著!”


说着,他有摇头一笑道:


“也不知这小子是从何处学来这些学问。”


“光是那《天演论》、《物理学》二书,就高深莫测,光是拜读一二,就觉受益匪浅!”


刘备听此,越发神往道:


“先生真乃天纵奇才,若真能请先生出山,来日必要好生拜读先生之高作!”


在这个时代,著书立说的人不少,但像是秦瑱这般创立学说之人却少。


由此可见,秦瑱才干绝非只是一时的小聪明,而是学贯古今,兼容并包的大智慧。


如此想着,二人来到了一处书房之前,徐庶便对刘备笑道:


“主公且先在此等候,待我前去分说一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