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八章:干掉魏王党最快的办法(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迟疑片刻,苏亶又道:“只是,怕陛下那边不会同意。”


李承乾道:“无碍,我找舅舅聊聊,还有候尚书,丈人就等着好消息吧。”


舅舅自然就是长孙无忌,铁杆太子党成员,长孙皇后的哥哥,跟李承乾关系一直要好。


历史上李承乾谋反失败后,长孙无忌才转而支持晋王李治。


李承乾要给丈人升官,长孙无忌自然支持。


侯君集是吏部尚书,掌官员升迁,也是李承乾的人,也不会阻拦。


长孙无忌跟侯君集这里通过了,李世民自然也不会太过于为难太子。


听到太子找长孙无忌跟侯君集帮忙,苏亶顿时就放心了。


“谢殿下厚爱。”


-----


宴席之后,该谈妥的也谈妥了。


李承乾就回宫了,把小舅子苏琛也带上。


魏王党的势力确实很大,李承乾并不着急。


他是太子,有正统优势,只需要慢慢瓦解即可。


首先针对的,便是魏王雍州府的延伸势力。


李承乾想过,从李世民手里去讨要雍州牧,但感觉大概率不会给。


守卫长安城的,有三股势力,除了雍州府下长安万年县外,还有金吾卫,御史台。


御史台就不用说了,李承乾的名声在御史那边,早就发臭了。


金吾卫是李世民的,插手容易引起忌讳。


除此之外,能干预到长安的,就只有大理寺。


所以李承乾要把丈人推到大理寺少卿去。


大理寺卿就有点难,现在担任大理寺卿的,是科举制的第一任状元孙伏伽,深受李世民信任,搞他下来难度很大。


目前来说,大理寺少卿也足够了。


魏王党的势力这么大,为什么没有在晋王李治上位后来个玄武门之变。


说到底还是跟李承乾有关。


魏王党,可谓是成也李承乾,败也李承乾。


在谋反暴露,被废之后,原本应该是立李泰为太子,李世民都已经当面许诺他了。


然而李泰昏了头,来一句杀子传弟。


在褚遂良劝说下,李世民认为,李泰上位,肯定会杀了李承乾,所以改立李治,并且来了个隔离之策。


那就是把李泰改封其为顺阳王,徙居均州之郧乡县。


魏王党没有了魏王,自然就分崩离析了。


人都不在长安,连发动玄武门继承法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最快干掉魏王党的办法,就是李承乾把自己的太子位给废了。


不过这条路太简单,毫无难度可言,太没意思。


回到东宫后,李承乾直接给小舅子苏琛,安排了太子左卫率,亲府勋翊府中郎将的职位。


唐初的东宫太子,手里是真有兵权,按照当年李渊定下的规矩,隐太子李建成的配置。


一直到武周,东宫十率府才成了摆设,已经不听从太子的调遣了。


东宫十率府,相当于李承乾手里的私兵。


最关键的是,跟太子詹事府不同,李承乾对十率府的武将有直接任免权。


东宫十率府都是领府兵的,以军头为骠骑将军,军副为车骑将军。


十率府兵将各司其职,有随身侍卫,有宫内巡逻,有各门把守,有出行仪仗。


东宫五十个军头领五万府兵,不过大多数府兵都在家务农和操练,五人至十二人一组轮流征用。


除掉府兵外,十率府的规模兵将,便是在两千人左右。


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说,东宫里的这些兵将,是否真心效忠,那就不得而知了。


李承乾的下一步动作,就是重新整合东宫十率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