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若不弃,愿拜为义父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0章 《风阴宝鉴》(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院子里,小羽一脸期待地看着温夫人,问道:“母亲是要传授羽儿《风阴宝鉴》吗?”


之前小羽和关忠已经够豪奢,两个人住客栈,还要单独包个院子。


如今温夫人直接包下整个客栈,还把店伙计、厨房伙夫都赶了出去,屋内外都是她自己用惯了的侍女、下仆。


这会儿客栈停放客人马车、行礼的大院子,空荡荡只有她们两个。


侍女在远处的廊檐下候着。


“喔,你知道《风阴宝鉴》,是关忠告诉你的?”温夫人有点犹豫。


她只是想在入夜前,亲自测试一下“关羽”的剑骨。


“嗯,忠叔告诉我,母亲少年时闯下‘丹霞仙子’之名,即便在二十年后的当下,江湖中依旧传颂您的名号与故事。


而母亲威震天下的绝技,便是《风阴宝鉴》。”小羽点了点头,认真道。


关忠之前的确向她介绍过温夫人。


可她当时并没当一回事儿,还心里嘲笑《风阴宝鉴》名字够挫,和“风月宝鉴”只差一个字。


现在“大灭爸”的推衍结果,郑重告诉她:温夫人这个人很不简单。


紫府没能快速将“灭杀温夫人之法”推衍出来,既是与温夫人有关的武道数据不足,也是因为温夫人自身境界并不低。


如铁骑营的“杂兵”,小羽照样不太了解他们的武功路数,可“紫府”推衍几乎瞬间完成。


温夫人笑道:“你在一夜之间领悟了《虎魄七杀》的神意?


《风阴宝鉴》也有神意,咱们来试试看,看你多久入门。”


小羽又惊又喜,这是要传授她《风阴宝鉴》的心诀?


她只是期待温夫人演练《风阴宝鉴》的剑招而已。


心诀是《风阴宝鉴》的根基啊,比吐纳之法还要宝贵,怎么刚见面就要传授给她?


“羽儿一定努力学习,不辜负母亲的殷勤教诲!”


不管对方有什么目的,先把心诀拿到手再说。


若是好意,自然一切都好;若有阴谋,“灭杀温妈妈之法”也能迅速推衍出来。


温夫人收敛笑容,在她耳边快速念出一段文字。


比《虎魄七杀》的心诀要少,只区区二百五十六个字。


“有形之物皆分阴阳,无形之风也有阴阳。阳之风,即是普通人日常感受到的风;阴之风与之相对,不可见,无法感受,阴风吹,而叶不动、尘不扬,带不起有形之物。


正常情况下,人在阳之风中,任何动作皆会带起阳之风,可被人感知到。


可人若融于阴之风呢?”


温夫人没像虎臣那样,一个字一个字地释意。


在说完阴阳之风的概念后,她从小羽手中拿回《凤影剑》,利剑出鞘,身随剑走,剑随意动,意由心主......


“唰唰唰——嗖嗖嗖!”


温夫人动作越来越快,最后如同瞬移一般,上一秒还金鸡独立、回身平崩,下一秒突然出现在十步之外,一招青龙出水,再下一秒,又横移五步,一招白云出岫......渐渐的,大半个院子里,到处都是温夫人舞剑的身影,仿佛她不停闪烁,原地留下的残影都来不及消失。


周围关家仆从,早见识过“丹霞仙子”的剑技,这会儿依旧露出神醉目眩之色。


倒是小羽,脸上的震惊渐渐平息,眼眶里的瞳仁,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看着有中机械的诡异感。


场中演练剑术的温夫人却越来越心惊:这个蛮女竟然能看到她,能捕捉到她的身影和剑招!


六感敏锐之人,若被外人盯着看,是会有感觉的。


温夫人便感应到自己被小羽死死盯着。


刚开始小羽还额头流汗、脑袋左顾右盼,眼神急切且迷茫,可不一会儿,她便逐渐跟上她的步伐,哪怕她步伐诡异犹如瞬移,小羽也不曾被晃点。


一套“阴风八十一剑”打完,温夫人气归丹田,神回泥丸,利剑入鞘,“锵!”


“有何感悟?”她盯着小羽双眼问道。


——感悟?我现在只想说——感谢你,因为你,我要化身风中之神!


小羽心中欢喜欲狂,面上露出思索与纠结之色,道:“似有所悟,但不好言说。”


“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温夫人淡淡道。


小羽想了想,道:“母亲可知道,我能杀孔瓒,是借用了鬼神之力。


从横沙关到飞仙渡的路上,有一座山名为‘三叉岭’......”


她先把埋路边骨、得老鬼报恩的故事讲了一遍,才继续道:“段老叔把我引入了阴鬼之道......我说不清楚具体情况。


像是另一个与阳间有部分重叠的阴曹世界,那里的道路与阳间空间不一样。


所以人待在鬼道,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旗门遁阵的影响。”


话说到这儿,温夫人已有所悟,“你觉得《风阴宝鉴》开辟了鬼道,所以能在人前瞬间移动一段距离?”


小羽轻轻点头,道:“我就是这么想的,因为我有过离魂经验,又熟悉鬼道,所以能追上母亲的步伐。”


这话只是用来搪塞温夫人的。


得到《风阴宝鉴》心诀,又目睹“阴风八十一剑”,“温妈灭杀之法”已完成99%,只差小羽自身对《风阴宝鉴》破绽的直接感悟——也即是自己练一练,熟悉招式和奥义。


所以她看透了温夫人“瞬移”的本质。


仅仅是和借用“鬼道”有点像,并非真的借用“鬼道”。


如温夫人之前所说:人融于“风之阴”。


当时温夫人说的是“阴风”,小羽觉得称其为“风之阴”更恰当。


圣人用“地水风火”四大要素来演化世界。


反过来说,构成世界的成分中有“风”,空间可以细分出“风”之维度。


而构成世界的“风”,又分为感受得到的“人间之风”,和无法被感知的“风之阴面”。


“风阴宝鉴”便是让人短暂融入风之阴。


或许,可以换个更简单的说法:《风阴宝鉴》是从“风遁仙法”删减修改而成的一门仙武技。


此“风遁”,非火影中的风遁,而是类似“五行遁术”的风之遁术。


风不在五行中,“风遁”应该比五行遁术高级不少。


青松道童使用土遁,人瞬间从地面消失,金光一闪,出现在百步之外。


《风阴宝鉴》则是短暂进入风遁状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