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从梁家开始封狼居胥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4章 洞房花烛夜,华兰:难道需要我教他?(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转眼间就到了迎亲之日。


梁晓早早起床,洗漱打扮,穿上了新郎官专属的大红袍,骑上高头大马,带着迎亲队伍前往积英巷。


亲迎的过程都是早早安排好的,还未到盛家大门口,梁晓就知道自己要作催妆诗,要被盛家人为难,要发红包,历尽辛苦才能见到华兰,然后要给岳父岳母敬茶,最后才能带上华兰一同回梁家。


梁晓觉得很没意思,可这是封建社会,不是二十一世纪,不办婚礼,旅游结婚之类的,全都是妄想,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开始走流程。


折腾了将近两个时辰,盛家这边的仪式终于结束了。


华兰身穿绿色嫁衣,头戴凤冠,手持团扇遮住脸庞,上了梁晓带来的迎花檐子,也就是花轿。


回首看向站在大门口正望向自己的母亲和祖母,看着她们脸上的不舍,华兰心中的甜蜜被冲散了一些。


她觉得眼眶发热,连忙收束念头,上了花轿,心中安慰自己,过不了几日就是“回门”,自己就又能见到亲人了。


华兰上轿后,梁晓骑上骏马,带着迎亲队伍返回梁家。


在他们之后的,是盛家的送嫁队伍。


盛华兰的嫁妆,用“十里红妆”来形容也一点都不过分。


大周朝的婚俗是厚嫁,上到王公贵胄,下到平民百姓,都要从女儿小时候就开始准备嫁妆,女儿的嫁妆少是很没面子的事情。


更有甚者,为了给女儿准备嫁妆接近倾家荡产。


像华兰这样高嫁的,就更要准备丰厚的嫁妆了,否则嫁进伯爵府后根本直不起腰来,娘家还要被戳脊梁骨。


幸好盛紘的堂兄经商,每年都给盛家送来一份丰厚的银钱。


加上盛家两代大娘子的陪嫁都十分丰厚,也给华兰的嫁妆里添了不少东西,才没让盛家因此破产。


……


永昌伯府,秋爽斋。


华兰略显紧张地坐在新房的床榻上,等待着梁晓的到来。


按理来说,她和梁晓不是“盲婚哑嫁”,双方不仅见过面,还已经相知相恋了,比寻常夫妻强上太多了。


可她还是紧张。


就算是刚刚给永昌伯夫妇敬茶,以及听闻天子再次手书四个字“百年好合”送来,也都没有这般紧张。


究其原因,还是王若弗给的那本小册子闹得。


华兰想要用心经营自己的婚姻,最害怕的就是“夫妻不合”,害怕自己和梁晓离心离德,形同陌路。


王若弗随口说出的那句“能增进夫妻感情”,让华兰记在了心上,虽然非常害羞,但还是寻了无人的时候,将那本小册子从头到尾翻看了好几遍,将其上的图画和文字熟记于心。


知道得越多,华兰就越害羞,越紧张。


华兰不知道梁晓有没有看过这种小册子,按理来说,梁晓是男人,还和顾廷烨这个风流浪子混在一起,关系好得能穿一条裤子,他必然是懂得。


可华兰还知道,梁晓如今并没有屋里人——顾廷烨还在汴京时,关心姐姐的盛长柏找顾廷烨打听的。


华兰得知这个消息时,感到十分的不可思议,若梁晓出身于清流文官家庭,华兰还觉得可以理解,可梁晓是勋贵子弟啊!


勋贵人家并不忌讳庶长子的存在,勋贵子弟普遍会在婚前有两三个通房丫鬟,更有甚至,还会像顾廷烨这样眠花宿柳。


华兰觉得,梁晓应该真是个端方识礼、不好女色的君子,应该不是吹出来的名声。


既然不好女色,那是不是代表他,没看过这种妖精打架的小册子,不了解相关知识?或者不感兴趣?


想到这里,华兰心中更加的害羞,心想难道稍后洞房之时,自己还要现学现卖,做一回老师,引导梁晓如何动作?


简直是羞死人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