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四十二章 文化奇观,世为明臣!(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编修百家手册的事,内阁内部先做了分工,作为内阁首辅大臣,张居正理所应当成了能获取大多数功劳的监修。


高拱、胡宗宪居正、副总裁,李春芳、陈以勤居都总裁,各司其职,组织负责各方面具体工作。


而第一件事,便是谕令南京,将南京文渊阁中的《永乐大典》全部藏书送来北方。当年,成祖文皇帝移都顺天,只挑选了部分藏书带到新都。


在正统十四年的时候,南京文渊阁遭过一场大火,《永乐大典》所据原稿付之一炬。


所幸,《永乐大典》在纂修完成后,还抄录了一部。


原稿不在,抄本还在。


嘉靖三十六年四月,陪都南京宫中失火,奉天门及三大殿均被焚毁,苍天怜见,收藏在南京文渊阁的《永乐大典》抄本,也差点毁于大火。


这次,借着机会,把所有南京文渊阁的《永乐大典》藏书全部调来,内阁也存了个重录的心思。


就是对《永乐大典》抄本再抄录、刊刻几部,以防这花费了无数臣工心血之物损毁于偶然之间。


这当然是工费浩繁的事。


但现在朝廷不差钱,也不缺人,内阁众议是想抄录、刊刻十份。

https://m.9biquge,com

预计要选拔千名善书人,再从内府调拨画匠、砑光匠、纸匠等匠人,由惜薪司、光禄寺和翰林院分别负责木炭、酒饭和月米的供应,待重录完成,再将《永乐大典》抄本归于南京文渊阁。


总体事宜,内阁预计在五年内完成,预算花费在一百万两银子左右。


此事,由内阁中书舍人傅应祯上呈玉熙宫。


得到照准旨意的同时,傅应祯也向内阁传回了消息,圣上闭关了。


为了皇嗣诞生。


圣上从去年大婚之日就逐步不再理国事,只在部分大事上予以决策,其他时候都在操劳。


连续十来日,周旋于皇后、皇贵妃、贵妃和部分妃嫔之间,听说宫里为圣上书起居注的史官都不敢再记了。


一个人,再是天赋异禀,也不能没有休息的时候。


这样写入起居注,以后后人查之,还以为史官在故意荒淫圣上。


幸好。


铁一般的圣上,终于有了休息的想法,史官思绪良久,提笔在起居注上书数字,“婚十日,圣不休。”


内阁奉旨要搞的微言大义,到底什么样还要看效果,但史官是很懂微言大义,很懂春秋笔法的。


内阁头一回觉得,圣上闭关修玄是件好事,龙体要紧。


在张居正等人想法中,圣上至少要再活二十年,不为别的,为了大明朝。


圣上之前的子嗣,死的死,长残的长残,说难听点,废裕王、景王根本要不得。


而传位皇孙。


自古就是祸国之道。


大明朝吃过一次建文皇帝的教训就够了。


所以,废裕王之子,大明朝世子殿下,朱翊钧根本不在内阁所想的未来接过江山社稷的人选当中。


内阁盼望的,是圣上多多降下子嗣,悉心教导,等二十年夺嫡,择一明人继承大统。


圣上龙体安康,龙子多多益善,我大明朝才能如日中天。


傅应祯带回的,算是个好消息。


在一片轻松的气氛中,去年未尽之事,六部新年计划,两京一十三省上报的杂事,五位阁老先后理清,也就到了下值的时间。


五位阁老一同出阁,张居正还问了陈以勤一句,“逸甫,何时离京?”


请陈以勤进京,是为了验真传国玉玺,现在,传国玉玺成了,陈以勤该继续去执行“清丈田亩,均地于民”的国策了。


“怎么,元辅是盼着我离京吗?”陈以勤玩笑话道。


张居正颇为认真点点头,道:“还真是,伱不在京,内阁会少好些事务。”


广开社学,是陈以勤提议的。


编纂神书,是因陈以勤而起。


两件事。


一件比一件考验人。


张居正真担心陈以勤再待下去,会生出更多的幺蛾子。


人心都是肉长的,一心二用天赋再顶事,也该有个头,这半年多来,张居正身心俱疲,苍老感,由心及外。


再这样下去,张居正担心自己撑不住所想执掌国柄二十年的构想,就要提前累死了。


“不至于……”


陈以勤望着元辅,又望了次相,两位同僚,顿了顿道:“过了十五,过了上元节我就走。”


他可以随时走。


但族老们好不容易进趟京城,总要多待些时日,享受享受再走。


得到了承诺,张、高、胡、李的皱纹都舒展了些,互别离阁。


……


塞北,丰州滩。


十万明军,三万打来孙军骑,对北虏汗帐完成了合围,却没有急于总攻。


俺答携外孙女也儿钟金远遁极西的消息,已经为双方所知。


北虏内部炸开了锅。


身为大明朝昭勇将军的把汉那吉传信给王崇古,会说服叔伯兄弟们投降。


王崇古给了把汉那吉时间,但只有一天,若北虏不能识时务,那就只能将北虏从地舆图上抹去了。


汗帐中。


当爹的俺答遁了,主持北虏事务的权力,自然而然落到了长子僧格林沁头上。


俺答八个儿子齐聚于此,把汉那吉代替父亲出现在这,这八子一孙的格局,充斥着诡谲怪诞。


俺答三个无所领的儿子,七子博达锡里、八子衮楚克、九子札木苏,一直在叫嚣着与明军决一死战,捍卫草原的威严。


但俺答其他的儿子,包括僧格在内,都一言不发。


博达锡里、衮楚克、札木苏,除了一条贱命,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而僧格他们,享受草原几十年,早就割舍不下这人间。


拼命,可以,送死,不行。


把汉那吉知道,时机成熟了,望向大伯的僧格,道:“哈瓦拉,明军承诺,若您率众投降,日后,将由您承袭大明朝顺义王爵,以亲王爵禄食之终身。


而诸位叔父,昔日大明朝封授策赏不变,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愿世为明臣,尊明皇!”


汗帐中,山呼道。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