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六十八章比斗定王(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说到此处,他顿了一顿,接着补充道:


“当然,这一切都要以国运作为赌注。”


李治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再次问道:“能否请太子殿下说得更详细一些?”


毕竟这样的规则听起来似乎颇为合理,值得一试。


李承乾点了点头,不慌不忙地解释起来:


“首先,从你我双方军队之中分别挑选出一名将领,让他们在沙盘之上进行模拟作战,以此来决出胜负,此乃斗帅。”


“其次,各自派出一员猛将,于校场之上当场对决,胜者即为斗将。”


“再者,各自派遣一千名士卒参战,通过实战交锋来一较高下,此为斗兵。”


“最后,将双方所拥有的各种兵器盔甲一一展示出来,并比较它们的优劣程度,便是斗械。”


说完这番话,李承乾面带微笑,静静地等待着李治的答复。


“斗械?那大可不必!我们就来斗一斗帅才之能、将领之勇以及士兵之强即可,采取三局两胜制。”


李治一脸从容地说道,其实他老早便知晓李承乾已然掌控了一款新式武器。


所以,此刻的他心中跟明镜儿似的,绝对不会傻乎乎地上当受骗,而且还敏锐地察觉到这极有可能是李承乾蓄意挖下的陷阱。


“行啊,没问题!那就斗帅、斗将、斗兵吧,按照三局两胜定胜负。”


李承乾毫不犹豫地点头应道。


“好,既然如此,那三日后,我们依旧在此地展开这场较量。”


李治说完,缓缓站起身来,转身朝着来时的方向迈步离去。


见此情形,李承乾也紧跟着站起身子,同样转身离开了。


毫无疑问,接下来即将上演的,必定是双方最强精锐的碰撞。


回到各自的阵营内,两人便召集来了一众心腹商议。


“斗帅、斗将和斗兵,此三者皆乃国之大事,关乎社稷安危,诸位大臣对此可有良策进谏?”


泽州城内,李治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缓缓扫过下方站立着的一众大臣们。


他这番询问,不过是走个形式罢了。实际上,在他心中,对于这三件事的人选早已有所定论。


就在这时,只见一人挺身而出,拱手说道:“陛下,关于兵盘演练之事,微臣愿毛遂自荐。若不能取胜,甘愿献上项上人头!”


此人正是苏定方。他一身铠甲,眼神坚定地看着李治。


在整个朝堂之上,论起行军打仗、排兵布阵,确实已无人能与苏定方相比。


而且,他一直都对太子李承乾的军事战役也颇有研究。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李治微微点头,表示认可道:“苏将军智勇双全,善于用兵,朕亦认为由你来负责兵盘演练乃是不二之选。不知各位爱卿,对此可有不同意见?”


苏定方的赫赫战功以及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在场的大臣们皆是心知肚明,自然不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


于是乎,众人齐声高呼:“臣等无异议,相信苏将军此番必定能够旗开得胜,凯旋而归!”


得到了群臣的一致支持后,李治满意地点了点头。接着,他又把话题转向了下一个环节——斗将,高声问道:


“那么,在这斗将一事上,哪位将军敢于前往一试呢?”


话音刚落,只听得大殿内传来一阵脚步声,数名将领纷纷挺胸迈步而出,跃跃欲试。


“臣等愿为陛下分忧!”


而喊出这句话的几个人,正是执失思力、王方翼、娄师德以及契必何力。


他们每一个都堪称军中猛将,勇猛无畏,武艺高强。


要论起孰弱孰强,还真是让人难以分辨。就连坐在龙椅上的李治,一时之间也感到难以抉择。


就在众人僵持不下的时候,苏定方站了出来,拱手进言道:“殿下,依微臣之见,不妨让几位将军比试一番,通过较量来选取其中最为优秀之人出征应战。如此一来,既能选出最强将领,亦可避免因判断失误而导致战事失利。”


听到这个提议,李治微微颔首,表示赞同道:“善!”


毕竟这场比试关系到他们所有人的命运和国运的兴衰,他自然不敢有丝毫马虎。


然而,正当大家准备按照苏定方所言去安排比试时,岑文本却急匆匆地赶到了朝堂之上。


只见岑文本一脸焦急之色,大声说道:“陛下,此番万万不可行啊!据微臣所知,这分明就是李承乾精心谋划好的计策。若我们真的按照其言行事,恐怕就会落入对方的陷阱之中。”


听了岑文本的话,李治不禁陷入了沉思。片刻之后,他缓缓开口说道:


“朕又何尝不知,不应该拿国家的命运作为赌注。可是,如果大规模地发动战争,不仅对百姓会造成巨大的伤害,而且对整个国家来说也将是一场灾难。所以,在此两难之际,以这种方式来决定国祚所属,实在是出于无奈之举。”


说到这里,李治挺直了身躯,目光坚定地扫视一众文武大臣,接着说道:


“不过,我大唐朝廷之中,有志之士和勇猛战将如云,朕又有何所畏惧呢?”


“哪怕是战而输之,也无需担忧,朕与李承乾有言在先,胜者,绝对不会为难对方。”


事已至此,很多人都不允许发生大规模战斗。


只要是不太损害他们的利益,那也没有太多的关系。


谁当皇帝,都是一样。


他们都是一群打工的。


换个老板而已。


得到了如此的保证,大多人也就放心了。


“陛下以苍生社稷为重,真是民之福,仁者无敌。”


有大臣立即恭维说道。


“无需再劝,朕意已决,斗兵者,皆由玄甲军出战。”


李治打断了还要继续进言道岑文本。


玄甲军是李治的底气所在,重甲护体,是不惧火枪的碎弹。


比试而斗,李治是看到了有胜之的希望,才会答应的。


怎么可能会将到手了的皇位拱手相让呢?


“陛下,是否需要准备后手呢?”


王方翼不是省油灯,更是有言外之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