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六十四章世家门阀的末日(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依殿下之意,末将会分令传达各军。”


裴行俭会意,点了点头。


“辽东运来的土豆红薯,也不要用于食用了,分发给各地百姓,让他们先种植起来。”


李承乾又吩咐道。


他现在为主导者,不仅要考虑军务,同时还要时刻跟进政务。


大乱之后,就是大治。


几日之后,待军数月的辽东军,也自黄河北岸,横渡黄河南下。


“军中粮草,究竟还能维持多久啊?”


在相州府内,长孙无忌忧心忡忡地凝望着,眼前白雪皑皑的原野,眉头紧锁,满脸愁苦之色。


凛冽的寒风呼啸着吹过,他肩上的白发随风舞动,与那洁白无瑕的雪花相互映衬。


自从得知长安发生变故后,仅仅一夜之间,这位昔日威风凛凛的大权臣竟然已是满头白发。


他实在想不通,为何一直信任有加的李治会突然在背后捅自己一刀。他率领军队浴血奋战,抗击外敌入侵,一心只为国家和君主效力,可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眼下,粮草即将断绝,他们已然深陷绝境,仿佛走到了穷途末路。


这时,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泽走上前来,轻声说道:“父亲大人,据我估算,军中的粮草最多只能再维持半个月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我们举城投降吧。”


一旁的次子长孙津和也赶忙附和道:“是啊,父亲大人。听说李承乾对待降卒还算宽厚,如果我们向他投降,想必他应该不会太过为难我们的。”


要知道,长孙无忌膝下共有十二个儿子。此前,其中三个儿子已不幸被张亮斩杀,而其余众多子女中有不少人正跟随他一同出征在外。


面对两个儿子的提议,长孙无忌沉默良久,最终只是缓缓吐出一句话:“让为父好好考虑一下再说吧!”


此时此刻的他,就如同那风中摇曳的残烛一般,微弱的生命之火似乎随时都会被这刺骨的寒风吹熄。


此次突如其来的变故,对于长孙无忌而言无疑是一次沉重至极的打击。


“父亲大人!情况危急万分,刚刚探子传来急报,李承乾所率领的大军,竟然已经成功地渡过了黄河。按照这样的行军速度推算,不出数日,他们必然会兵临城下!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长孙泽满脸焦虑之色,再次向长孙无忌禀报着这一惊人消息。


然而,他们又哪里能够知晓长孙无忌与李承乾之间暗藏的种种纠葛与过往呢?


在他们单纯的认知当中,毕竟他们身上流淌着相同的血脉,若选择投降,想必应该不至于遭受过于严苛的清算吧。


长孙无忌眉头紧皱,沉默片刻后,终于开口说道:“既然如此,那就赶紧派人暗中去与李承乾进行接触和交涉,但切记千万要小心行事,绝对不能让此事走漏半点风声!”


此刻的他,尽管心中万般无奈,但也只能硬着头皮去直面眼前这残酷的现实。


此时此刻,他们已然陷入绝境,孤立无援。


后方有李治对他们的赶尽杀绝,南边黑齿常之率领着如滚雪球般不断壮大的军队步步紧逼,北方则是李承乾率领的大军来势汹汹,形成三面夹击之势。


而内部,那些心怀不满的百姓也开始蠢蠢欲动,局势已然变得岌岌可危。


即便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长孙无忌心中仍存有一丝希望。


毕竟,他手握重兵,如果他想要自立,那么他完全有可能凭借这些兵力割据一方,拥兵自重。


以相州等几个州县作为自己的根据地,与李治和李承乾分庭抗礼,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好,孩儿,立即就去办。”


长孙泽当即领命,迅速转身离去。不多时,只见数匹快马如离弦之箭一般,踏着积雪疾驰而出,扬起阵阵飞雪。


站在高高的城头上,长孙无忌俯瞰着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不禁老泪纵横。


他是专权了,但他始终坚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将这片国土治理得更加繁荣昌盛。


他拉拢那些世家大族和门阀势力,无非是想借助他们的力量使得政令得以顺利推行。


而任命那些贵族子弟为官,也是看重他们自身的才华和能力。


只可惜,如今这大好河山却已变得千疮百孔,民不聊生。


天下就是如此,有才能之人的人,大多数就是出自门阀。


贫民,大字都不认一个,他又该怎么提拔呢?


有心酸,也有苦处。


但他却无处发泄。


能懂他的,也许就真的只有太宗李世民了。


“参见太子殿下!”


洺州境内,长孙泽成功的觐见到了李承乾。


“你是何人,来寻本宫是何事?”


李承乾还真的对这个表弟没有任何的印象。


“太子殿下,家父长孙无忌,你我流着的是同一种血。”


长孙泽激动的说道。


“起来说话吧,你来寻本宫何事?”


李承乾已经大致的能猜出其的来意了。


“家父为了避免生灵涂炭,决定归降太子殿下。”


长孙泽说道。


“哼,别把你老子说道那样道貌岸然,早不降,晚不降,这个时候降,难道当我们不知道是什么回事啊?你们是不见棺材不落泪。”


“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之时,难不成还想从我们太子殿下这里捞到什么好处不成。”


程处默大骂道。


长孙无忌可是很能耐,硬生生的将他们格挡了半年之久。


若不是黄河结冰,他们怕是再熬过几年,也不见得能攻打过来。


“这位将军,此话就言重,我父,真的是为百姓而思虑。”


“此间阻挡太子殿下,也是各为其主,家父是为尽忠,不无不妥,若不是当今陛下舍弃,我们毅然会抵抗到底。”


“如今,我来呈降书,是为了大唐的百姓着想,希望能早些结束战乱。”


长孙泽反驳道。


后勤粮草是没有了,但是这真的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会被饿死。


一旦,他们不顾后果,祸乱起来,那么想要平定,也绝对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


心系百姓,此条还是能说的过去。


长孙无忌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没有想自立,已经说明了很大的问题。


“如果这是你父亲之意,本宫自然受之,归降之后,本宫也自会保尔等周全。”


李承乾想也没有想,便回答道。


在历史上,长孙无忌虽多有争论,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他还是懂得取舍。


他唯一做错的,就是做了李治的顾命大臣。


因为李治,他根本就不需要顾命大臣。


顾命大臣,对于其来说,反而是一种掣肘。


长孙无忌最后被逼死,那完全也是李治的意思。


长孙无忌哪怕是一个平民,但也是皇帝的亲舅舅。


谁敢往死里逼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