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零二章李世民的后手布置(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单说这回答,他是很满意的,但是李治能不能做到,那就另说了。


“不错啊,稚奴,你心地善良这自然是好事情。然而身为帝王,不仅需心怀仁慈,更要有铁血手腕,该杀伐果断时绝不能手软,当杀之人必须毫不犹豫地处死。”


李世民昏暗的眼眸之中,闪过了一丝亮光,看着面前的太子李治,语重心长地说道。


“如今,朕已为你精心挑选了数位能够辅佐你的大臣。先说那袁天罡,此人心思深沉、城府极深,万万不可让他掌握兵权或机要大权,只可任命他为宫廷禁卫,时刻掌控在自己的眼底下,利用不良人来牵制朝中百官即可。”


李世民微眯起了眼睛,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至于房玄龄,他出身卑微,从底层一步步艰难走来。多年来,他对我大唐皇室忠心耿耿,乃是父皇一直以来都极其倚重的重臣之一。若遇到政务方面的难题,你尽可以向他请教,但绝对不能让他插手军政事务。”


“还有马周,他同样来自贫寒之家,最初不过是一名小小的门客罢了。但因得到父皇的赏识和信任,再加上自身确实才华出众,为官清正廉洁,一心为国为民着想。所以,可以任命他担任侍中之职,位列三司。”


“而褚遂良这个人,敢于直言进谏,颇有当年魏征的风范。对于他的劝谏,哪怕听起来不太顺耳,你也要多多忍耐包容才行,忠言逆耳,利于行!”


李世民的表情,在此时变的无比的严肃。


“李大亮是我朝军中的重要将领,为人正直忠诚。日后有关军事方面的事宜,大可交给他去处理决断。”


“你舅舅长孙无忌,可重用,但一定要制衡好,不得让其权势过大,你需知汉之外戚干政的教训。”

https://m.9biquge,com

……


李世民将自己的所布置的后手,一一告知了李治。


颇有遗言的味道。


李治还太年轻,手段稚嫩,怕是难以压制这些大臣。


“儿臣谨遵父皇教诲,只是不知在诸位大臣之后,究竟该任命何人担当重任呢?”


李治面色凝重地问道。要知道,他继任太子之位的时间实在太过短暂。


在此之前,他一心只想着当一个逍遥自在、无忧无虑的潇洒王爷。


然而此刻,整个庞大的大唐帝国即将沉甸甸地压在他的肩头,这突如其来的巨大压力令他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窒息之感。


李世民微微一笑,缓缓伸出宽厚的手掌,轻轻地拍打着李治的肩膀,眼神中充满了慈爱与鼓励:


“至于那之后的事情,恐怕唯有你自己知道了。”


他能为李治,为大唐所做的,也只有这么多了。


也许,他还能为大唐做最后一件事,燃烧掉自己最后的余热。


“你先出去,传召袁天罡一人前来见朕。”


李世民的语气坚定而果决,其中更是增添了几分不容置疑的意味。


过了一小会儿,袁天罡便匆匆忙忙地走了进来,并顺手将宫门紧紧关闭。


刹那间,空旷寂寥的大唐宫殿内,就只剩下他们二人。


而这时的李世民,则端端正正地坐在床沿之上,浑身上下散发出无与伦比的王者之气。


犹如汹涌澎湃的波涛一般向四周蔓延开来,以至于袁天罡根本不敢抬起头与之对视。


难道这是陛下在对自己发的警告吗?


袁天罡脑海中思绪飞转,瞬间回过神来,紧接着毫不犹豫地双膝跪地,叩头拜服在地。


“起来吧!”


“如实说来,朕还有多少时日!”


半晌之后,李世民才开口道。


“不敢欺瞒上位,天命最长三年!”


袁天罡开口说道,这是最理想的状况。


“你的意思,朕还需要在床榻躺上三年了?”


李世民冷冷的道来,一生征战,现在却要他病卧床榻之上,何其残忍。


这不是他想要的。


袁天罡没有回话,而是被冷汗打湿了后背。


这个时候的李世民是无比的危险的,得知自己大限将至,那肯定会要将所有的威胁,全部消除,以让权能够顺利交接。


“如果朕不想在床榻上等死呢?可有办法让朕的身体康复,你那丹药什么时候能炼制成功。”


李世民又问道,到了这等地步,他又何尝不想再活上百年呢?


“陛下恕罪,丹药提炼,至少还需要五年,才能收集药材,完成熔炼。”


袁天罡不由的吞咽口水,这确实是他办事不力了,可不能怪李世民坚持不了那么久。


“罢了,长生本是虚无缥缈之说,纵使练成了,也不见得就是真的,但是朕想要镇压病情,恢复体魄,你可有办法呢?”


李世民还是直面当下,没有太过于执着于长生不死。


“陛下之症,是早年征战所遗留下的病症,换句说,是陛下早年透支了生机,才会如此。”


“若是想要恢复体魄,也不是没有办法,药石虽然无用,但是可以通过行针激发出陛下体内的全部生机。”


袁天罡不由顿了顿,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


“不过,这也会提前透支掉陛下的所有,最长,也只可能维持半年。”


“半年便半年吧!足够了。”


李世民会心一笑,内心舒坦了很多。


他可不愿意病死在床榻之上,现在的条件,也不允许他卧病在床。


薛延陀南侵,北军叛乱,朝中无将可派。


他这个天策上将该出马了,他是大唐最后壁垒,亦是唐军隐藏起来的最大王牌。


“你退下准备,尽快为朕治病。”


军情如火,他等不得了。


哪怕是重疾缠身,也要为大唐而战。


“承乾,现在大唐内忧外患,你当初的决定真的是对的吗?”


“也许可能是朕错了吧!人老了,优柔寡断了不少。”


武德殿之中,李世民喃喃自语着,这一切的诱因,皆是起于高句丽之变。


当初,若是李承乾给他密信之时,他答应了,并且配合李承乾的机会,可能局面也不会是如此了。


李承乾屯兵于高句丽,与大唐进行了对峙,直接导致大唐军力减半。


更致命的是,能将都被扣留了。


没有人回话。


是对还是错,也许只有将来才能得到答案。


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显然是一步错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