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零一章李世民托孤 重启房玄龄(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传奇终有落幕之时,随着边关的两封加急军报传来,李世民气得旧疾复发,差点病倒在了太极殿之上。


他已经再不能批甲上阵了,就连坐着都是一种负担,急火攻心,就要去阎王殿报道了。


“查,给朕查,到底是谁发动了兵变?”


李世民依靠在皇椅之上,圆目瞪大,雷霆之怒难息,哪怕是病入膏肓,那种龙威依旧健在。


一封是张亮的加急军报,一封是苏定方的加急密报。


内容都是指控对方谋反。


但是远在长安的众人,根本就不知道到底是谁反了。


“陛下,还请息怒,臣认为当下之急,不是彻查谁谋反,而是应该立即下令,让各州道发兵拱卫长安。”


“无论是张亮谋反还是苏定方发动兵变,都会借势薛延陀,到时,二十万骑兵南下,唯恐又将是一次白马之盟。”


许敬宗硬着头皮上顶上,如今没有了长孙无忌的掣肘,他这左仆射算是实至名归了。


在皇权的有意打压下,门阀也很难主管朝政了。

https://m.9biquge,com

此时的他,有着很强大话语权。


“许仆射言之有理,至于是谁发动了兵变,过几日就便的清楚了,当务之急,便是保卫京都安全。”


李治镇定的走了出来,没有想象之中的慌张,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在李世民的精心指导下,李治也初具皇者之象。


“哼!”


李世民冷哼一声,望向李治的眼神之中,流露出了一丝丝失望之色。


这些人,懂兵者甚少。


如果叛军的目的是长安,现在再去调兵都已经太晚了。


当这两封加急军报传来之时,薛延陀怕是已经入关,朝长安而来了。


待你把求援的军令传到地方的时候,早就已经是兵临城下了。


“如果真的发动了兵变,你们觉得他们现在至了何处了呢,还会给我们聚拢兵援的机会吗?”


大殿之上,顿时鸦雀无声。


李治的头颅也羞愧的低下了,他考虑的问题还是多有欠缺。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诸位觉得张亮或是苏定方,谁反的可能性大一些呢?”


李世民再问道,这些人兵事不知多少,但是论揣度人心是一流的。


与此同时,也有兵甲骑着战马飞速出城。


通知各道进行援护,是有必要的。


“回禀陛下,臣下觉得张亮谋反的嫌疑更大,其在出任相州都督之时,便广招义子,实为死士,其心可诛。”


高士廉颤抖着身子进言道,招收门客,古来有之,不过现在出现了这事,这确实是值得怀疑。


“申国公此言有失偏驳,张亮此人,为人圆滑,贪生怕死,怕是没有这个胆子。”


“相反,苏定方则是不然,其胆气惊人,当初就敢以二百骑士,冲阵突厥数万人的军阵,怕是没有什么事是他不敢做的了。”


“再者,大家都不要忘了,苏定方以前是谁的部将,在归唐之前,他可是窦建德、刘黑闼手底下的得力战将,如今又放其回到了关内道,深得民心,怕是被有心之人蛊惑,欲要率领河北之众卷土重来。”


莒国公唐俭开口道,不免有公报私仇的嫌疑。


但是他说的也不无道理。


河北之地,素来也并不安定,时有暴乱发生。


自此李渊下令杀了窦建德,河北之地,就民心尽反。


哪怕是在大唐的治理下,也都是面服心不服,随时准备搞事。


“臣亦觉得苏定方反的可能性很大,其与前太子关系密切,如今又被陛下下了权柄,心生怨恨,率众起事。”


“还有执失思力,他本是突厥人,如今看到薛延陀大举南下,肯定也是以为复国有望,两人狼狈为奸,才会如此。”


“此间去传来急报,就是想要迷惑上位,给予他们时间准备。”


韦挺分析的也是头头是道,言之有理。


李世民也是更倾侧于苏定方谋反。


张亮此人,他也是极为了解,是一个小人,了无才能,怎么会敢起兵谋反。


但是,也不得不防。


李世民当既下令道,“传令各个关城,凡是遇到苏定方、东突厥军队和张亮的军队,一律隔绝在外,不予通关。”


“关内各州道,自行招募兵勇,抵御薛延陀。”


无论谁谋反,都会与薛延陀联手,大举入侵。


李世民强忍着全身酸痛,说完政令。


“大敌当前,各部各司其职,散朝。”


李世民强装镇定,声音洪亮,不似重病之人。


随着最后一个臣子踏出了太极殿,李世民就如同一个泄了气的气球,趴到在了皇案之上。


“父皇!”


李治大惊失色,急忙叫喊起来。


“来人,快来人!”


一边喊着,一边快步走上龙梯。


“不要声张,你扶朕去寝宫,再秘密宣房玄龄入宫来。”


李世民气若游丝,颇有交代遗言的味道。


“父皇说的是房玄龄?”


李治还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房玄龄可是涉及到了谋反案。


之前是被李世民下旨,不得再参与朝政了的。


“房玄龄并无反心,你也是知道的,只不过是权力斗争的牺牲品,若朕不在了,你可以国事相托之。”


李世民叮嘱道,此时的他,只觉得大限将至了。


最近以来,发生了太对的大事,让他心力憔悴。


房玄龄确实只不过是李泰和李承乾在之前的斗争之中,成为了牺牲品。


被拿出来顶罪的。


明眼人都能看到明白。


前朝的剑,斩不了后朝的官,到了李治这一代,是完全可以重新启用的。


这也是李世民的伏笔之一。


“不会的,父皇一定会好起来的。”


李治的声音之中,有着些许的哽咽。


他和李世民的感情是真的,也是很孝顺。


孝顺到,连小妈都照顾的份。


“朕的身体,朕知道,怕是撑不了多久了,也不知道你舅舅长孙无忌现在怎么样了。”


李世民又不由的担忧道,如果长孙无忌稳坐中军,肯定也不会闹出这样的事情来。


对于长孙无忌的能力,李世民还是无比的信任。


可以说,整个大唐的综合能力,长孙无忌是当之无愧的第二了。


现在看来,怕也是凶多吉少。


在他撒手人寰之前,必须要能让人来主持大局。


最理想的人,还是长孙无忌,但是现在他生死未卜。


也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房玄龄。


免罪,重新启用,肯定会让其心怀感激之恩,任由李治驱使。


武德殿外,阳光洒落在地面上,却无法驱散那紧张而凝重的气氛。


李治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焦躁地在殿前踱步,来来回回,脚步显得有些慌乱。


他的双手紧紧捏成拳头,似乎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缓解内心的不安与焦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